中国的贷款都流向了国企,现在才有点想流进民企,未
来我们究竟应该改变信贷的什么呢?面对“通胀”的企图,我们该如何冷静以待 ? 文 朱大鸣 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日前撰文称,中国今年的信贷总量可能达到人民币11.1万 亿元,这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正是此君,在7月中旬全国人大财 经委曾呼吁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 央行的动态微调已经不是所谓的微调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在酿造危险的信号。 楼市和股市的剧烈震荡已经领教了这种“微调”的冲击力,这种让人看着很危险 的操作,确实令全国人民为之担心。中国的贷款都流向了国企,现在才有点想流 进民企,未来我们究竟应该改变信贷的什么呢?面对“通胀”的企图,我们该如 何冷静以待? 信贷方向 吴晓灵说,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这一点是对的。 中国确实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系统在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消化了 以前很多呆账死账坏账,能够为更多的国企输入更多的鲜血。 中国的贷款都流向了国企,现在才有点想流进民企,一些人就开始要主张收紧了 ,这让人想起了一句话:只允许自己吃肉,不允许别人喝汤。我们应当改进的是 贷款的倾向,而非控制信贷总量。 脑袋清醒的人都知道,虽然我们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是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外 需却在别人遭受重创的同时,受到了沉重的株连式打击。 很多人主张中国要转型,是的,中国确实应当转型,从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转向 内需拉动型的增长。但是,转型是一日两日就能完成的吗?既然现在还没有转型 成功,就有一些人主张在内需扩大的基础之上动用货币政策,不是脑袋有问题吗 ?现在内需尚不能真正的有所改观,而去库存化还很艰难,正当资金从流向国企 之后准备进入民企,突然之间就借着通胀的危险恐吓舆论,何以服众?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中国整个刺激方案中,有89%的资 金投入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只有8%被安排用于支持消费。笔者是赞同现在大 力投入到铁路和公路上去的,因为从中国的堵车和春运就可以看出中国的道路交 通还很薄弱,对于经济是一个沉重的制约。 不过,这些资金都安排在“铁公基”上面之后,后续的动作是不能急刹车的,总 起码也得给民营经济喝点汤吧。现在樊纲先生的表现就比较好,而吴晓灵的论调 有点吓人。通胀的企图 最近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新自由主义者,看着自己反对政府救市的观点被世人弃 之如敝履,就只好换种说法来攻击新政,什么没有一个国家靠着房地产发展成为 强国,什么中国政府对危机反应过度,什么股市和楼市有泡沫,等等。这些言论 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楚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首先,恶性通胀论在事实面前彻底破产,现在这帮人又开始主张三年内必有通胀 。这种论调实在可笑,正如四季轮回,有冬天就会有夏天,这是常识,但现在是 冬天,岂能因为夏天必然来临就不穿棉袄?通胀会来临的,这是后话,现在关键 是要治理好通缩,活在当下最重要,通缩现在还没有治理好,就开始反通胀,太 超前了吧。 2008年笔者主张反通缩的时候,要求央行改变反通胀的做法,怎么没有提前反通 缩呢?仔细分析就很清楚地看到,国际油价推动的输入型通胀或者粮价推动的成 本通胀是很难出现的,而由于处于去库存化的严重时期,货币发行多的问题也很 难引起物价普涨。但是,你要硬制造通胀也很简单,把资金都赶出楼市和股市, 大家一起炒资源,资源炒上去了,通胀也要来临了。这是很恶意的做法,最近一 段时间有这种倾向,借助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谬论将资金逼出市场,以印证他们 所谓的“通胀”。这种做法很危险,危险得让整个经济都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次,货币政策的不确定使得财政政策倍受煎熬。一个方面是土地市场如果因此 再次探底,地方财政就会陷入更加被冻坏的局面;另一方面,发债老是失败,依 靠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已经使人们看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财政部债券发行失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 第三,确实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房地产强大起来的,但诸君要注意,现在的经济是 过剩经济,没有强大的需求你供给再多也没有用处。为什么房地产这么强劲,就 是因为房地产的需求太多。如果是粮食需求太多,国家也必然会更加倾向农业投 资。一切都是建立在需求上的行为,你不能因为所谓的“房子能够吃吗”来否定 人们需求住的功能,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则要反问——粮食能够住吗?这纯属诡 辩的东西没有实在的意义。而且,房地产作为支柱并非是阻碍创新,因为房地产 关联50多个产业,拉动这50多个产业的需求,更多的产业与此相关,很多新科技 产品都应用其中。 还有人想打击股市,这是消灭中产阶层的愚蠢做法。3500点股市根本就没有什么 泡沫,你把股市打个稀巴烂,于国于民都是没有好处的,中国还要认真搞金融产 业,很多国家之所以灭国,就是与金融产业搞不好有关。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金融产业的失败。现在随便以股市有泡沫就乱打乱压,对金融产业是有害 的。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社会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