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林:谁在杀死华尔街?



  记者  赵杰

  2009-7-20

  投资者报(记者  赵杰)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并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身为数学家和宽客(Quant,定量金融师)的李祥林(David X. Li)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因为他的“高斯联结相依函数”模型让华尔街创造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债券市场。这足以和此前凭《投资组合选择》一文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哈利?马可维茨相提并论。

  但从今年2月份至今,国外一些媒体和金融分析师将矛头直指已经身为中金公司首席风险官的李祥林,认为他所研究的这个公式恰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其刺激了信贷衍生债券市场爆炸性发展,令新兴衍生金融工具“信贷违约掉期”(CDS)蓬勃发展。

  从被华尔街顶礼膜拜到众口一词痛加指责,荣辱集于一身的李祥林没有为自己做过更多辩解,其公开见诸媒体的言论更是少之又少。但可以查证的是,在2007年李祥林回到中国的两年前,针对被金融机构滥用的模型,他曾做出警告:“很少有人理解模型的本质。”

  被指责的不应是李祥林,毕竟,他只是发明了这一数学模型。金融机构的贪欲才是导致整个金融界盲目逐利、忽略风险的最终掘墓人。李祥林只是为已经处于疯狂状态的华尔街开了最后一瓶香槟酒。这瓶酒还是一瓶好酒,只不过华尔街自己已经不胜酒力,醉倒在地。

  一战成名

  1987年秋天,一位男子从中国乘班机来到加拿大,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他国之旅。这位当时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精算师的男子叫李祥林。

  在此之前,他从未出过国门。但为了成为被送往魁北克的一分子,他在四个月内学会了法语。

  现年42岁的李祥林身材高大,说话带点中国南方口音。他的家乡是江苏连云港附近的一个县城。他父亲曾经是一名警官,李祥林是家中8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他在南开大学分别读完了数学本科以及经济学硕士。

  来到加拿大后,李祥林考取了初级精算师执照,最后又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开始了金融职业生涯,后来就职于巴克莱资本,并在2004年负责重建其数量分析小组。

  “大部分人是先学了理工科,再去学经济,我是来回走了两三遍。”李祥林笑着说。而和他同一架飞机来到加拿大的戴姓同学说:“我清晰地记得李祥林曾说过,如果你成了一位精算师,你会赚到很多钱。”

  李祥林的学术背景在华尔街的精英中非常典型。由于从事学术研究的收入远不如华尔街投行和对冲基金给出的薪水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数理背景的高级人才进入华尔街,从事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定价和套利。

  到1998年李祥林到纽约时,定量金融家统治了华尔街。其中典型例子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由定量金融学中最好的专家管理的对冲基金。定量金融学的倡导者试图用智慧来战胜市场,他们首先利用数学计算风险,利用数学排除这些风险。从事定量金融学的人数迅速增加。

  真正让李祥林崭露头角的是2000年他在摩根大通银行工作时,在《固定收入杂志》发表论文“联结函数的违约相关分析”(On Default Correlation:A Copula Function Approach)。

  论文中,李祥林巧妙借助于他在精算学和保险学以及对心碎症状的知识,试图描述和解决华尔街定量金融家最棘手的问题:违约相关性。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对违约相关性模型进行描述的公式:高斯联结违约函数。或称之为“钟形曲线”、“正态分布曲线”。

  2003年,李祥林的论文使他在华尔街一举成名。他开始担任花旗集团衍生品研究部总监和全球负责人。

  2004年8月10日,评级机构穆迪把李祥林的模型运用到自己的担保债务凭证(CDO)的评级方法中。几周后,标准普尔也运用该项评级方法代替了原来的评级方法。

  公式的两面

  “联结”和“相关”均为统计学名词,用大众化语言,可作这样的解释——夫妻俩因为同样的生活习惯,多年亲密相处,不仅习性慢慢相近,生命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人死亡之后,另外一个人今后几年内死亡的概率提高。这种名叫“破碎的心”现象,对于保险业出售人寿保险和夫妻联合的年金相当重要。

  在李祥林看来,这种夫妻之间生命的联系和债券市场中一个公司倒闭之后对另外一个公司的影响是相通的。他的模型就描述一定经济环境下,公司倒闭的相互关联性。

  李祥林也没有想到,这篇论文中论证的公式和方法,会被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如此广泛地运用于风险管理和衍生产品的设计。这一次引爆华尔街风暴的两个“大规模杀伤武器”——金融衍生品:CDS和CDO,都是一种结构性衍生产品,正是基于上述模型的巧妙设计。

  故事的开始是基于对信用的重新认知。

  作为投资者,可以选择直接把钱借给借款者,也可以选择向贷款者卖出CDS产品。它相当于对贷出款项进行的一种保险,以防借款者出现违约情况。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收取固定的收益——利息或者是保费。两者收益接近,但由于针对同一个借款者可以售出无限个CDS,CDS产品的供应并不受限于债券发行的数量,所以处于开创阶段的CDS市场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长,规模大大超过了作为其基础资产的债券市场。

  李祥林的模型可以帮助CDS的投资者在特定情况下准确计算回报、定价、计算风险及应采取什么策略以降低风险,等于为结构化的信贷衍生产品的估价和风险控制提供定量化的有效工具,有了这一风险定价公式,华尔街的精英们看到了新的无限可能,他们马上着手创造大量新的3A证券,CDS发行及成交大增。

  这些高风险的衍生产品,在新的评级标准下,被包装成了高等级的3A投资品。由此使得与次贷相关的衍生产品市场在短短的数年间出现了几何级的飞跃。2001年年底CDS的规模约9200亿美元,到2007年底飞涨到62万亿美元;CDO的规模则由2000年的275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4.7万亿美元。

 李祥林:谁在杀死华尔街?
  从债券投资者到华尔街的银行,从评级机构到监管机构,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使用李祥林的公式。很快,利用这一公式来衡量风险的方法已经在金融领域深入人心,并且帮人们赚到了大量金钱,使得任何对此公式的局限性的警告都被人们忽视了。

  2005年秋,李祥林曾在《华尔街日报》表示,很少人真正理解了这一公式的核心。

  2006年末,美国次级债住房市场开始出问题,贷款违约率开始上升。银行起初并不担心。它们的模式假设,美国各地的小规模违约现象互不相关。但违约现象一直在出现。到2007年初,美国次级债市场明显出现了问题,到当年夏天,全美房产业主开始拖欠抵押贷款。

  银行开始承受持有CDO带来的损失,数目令人难以置信。随着各大机构对彼此的偿债能力变得担心起来,于是停止互相借贷。全球流动资金枯竭。问题从一个资产类别传染至另一个资产类别,银行的痛苦蔓延至整个实体经济。突然,每一件事都变得高度相关起来。

  华尔街的贪婪

  使用这一公式的人们发现,金融市场开始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地变化。小小的裂缝在2008年演变成了巨大的峡谷,瞬间吞噬了成千上万亿的资金,将全球银行体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并引发了这场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的经济危机。

  2月25日,美国《连线》杂志发表记者署名文章,指出李祥林的公式成为令华尔街步入绝境的祸首。一时间,一些欧美传媒和国外金融家也纷纷借此指责李祥林。

  事实上,正如武器杀人但杀人者非其发明者。财迷心窍、贪婪无厌和不负责任的华尔街炒家滥发CDO,才是造成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

  在现实金融世界中,太多金融分析人士只看到他们眼前的毫无生命的数字,而忘却了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有形和真实的现实。他们认为,能够仅靠只有数年价值的数据来模拟计算,再定出那些每1万年才可能发生一次事件的概率。人们此后就以如此概率进行投资,而不思考一下这些数据究竟是否有实际意义。正如李祥林本人对模型的表态,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人们盲目地相信模型能给他们带来所希望的结果。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李祥林的数学模型影响巨大,但债券投资者、金融业者、债信评级机构及管制机构者在运用他的模型时,却漠视他对自己的模型附加的限制警告,这才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390.html

更多阅读

李三林:期货日内操作案例分析

李三林:大家好,我是李三林,我来自河北省,非常感谢和讯举办这次大赛,很荣幸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其实在台下很多选手都比我优秀,我只所以可以获得第一名,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我的资金量很小,这样收益率相比大资金来说,会增长的比较快一些,我觉得这是

谁在操纵你?恰当的表达愤怒 恰当表达情绪ppt

谁在操纵你?当在人际关系中,你经常能体会到消极情绪, 那很可能你正在被操纵。被操纵,当然会有利益的损失,但危害更大的是随之而来自信心的下降, 生活主动性的丧失,更可怕的是由于你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使得习得性无助感在不断积累,这往往又是

转载 李三林:期货交易秘籍日内交易从1万到100万

原文地址:李三林:期货交易秘籍日内交易从1万到100万作者:期货私募平台 李三林日内短线交易秘籍 李三林——秦晖科技杯目前排名第一名,和讯期货实盘大赛第4名。以日内短线交易为主,高准确率,止损

声明:《李祥林:谁在杀死华尔街?》为网友雨中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