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丛林是什么 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学者(二)



      在孔茨的第一篇文章中,他把各种有影响、有体系的管理理论概括为六大学派。到第二篇文章,则概括为十一个学派。包括: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数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这些学派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的社会科学理论包括自然科学理论向管理学领域的渗透。不同的理论背景,导致它们对管理活动关注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研究重点不同,但是,它们最终都同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起来。所以,孔茨认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有可能走向统一的。不同学派之间的理论渊源与相互关系,以及同管理学核心内容的交互影响,如上图所示。

      孔茨列举出丛林中的十一个学派,大致情况如下。

  管理过程学派

     这是孔茨最重视、而且基本上是全面褒扬的一个学派。在孔茨眼里,这一学派才是管理理论的主旋律。之所以称其为管理过程学派,是因为它把管理看作是一种由组织进行的完成工作的过程。这一学派的鼻祖是法约尔,经过了三代人的传承。它的第一代是法约尔,以五大要素和十四条原则的基本框架,奠定了这个学派的根基。第二代以厄威克和古立克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法约尔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分析管理活动,提出了不少新的学说,比如古立克的POSDCORB七职能说(七种管理职能的英文字头缩写)和部门分工准则,厄威克对管理经验的深入发掘和对管理原则的不断扩充,使法约尔的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在1949年法约尔的著作没有翻译为英文之前,他的理论在企业经营的实际活动中影响有限,泰罗的光辉掩盖了法约尔的光芒,第二代对这一学派的探索,主要还是一种学界的思考。到1950年代以后,这一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开始以法约尔理论来指导并衡量自己的管理工作,由此使这一学派成为在管理领域影响最大的学派,涉足其中的学者也越来越多。而孔茨自己则当仁不让地以倡导和弘扬这一学派作为自己的使命。所以,人们一般把孔茨看作这一学派的第三代代表。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思想(孔茨把它称为信念)包括以下7个内容:①管理是一个过程,能够通过对管理职能的分析,建立起认知管理的理性知识体系;②这一知识体系以现实的管理经验作为基础,也就是说,它的基本方法在哲学上属于经验主义,根据不同经验提炼出的真知灼见和基本原理,能够在人们理解和改进管理时指明方向,形成启示;③这些基本原理能够成为研究活动的切入点,人们正是从这些原理入手来探究管理,反过来又用深化了的原理来提高它在实践中的意义和适用性;④这些原理能够为管理理论的建构提供要素和结构,但这些原理并不天然正确,它可以被不断修正;⑤管理活动是一种能够认知和学习的技能,从性质上讲,管理技能同医学的治病技能、工程学的建造技能没有什么两样,它能在实践中根据原理的启发和理解不断改进;⑥现实中的管理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中,有可能违背某项管理原理,或者采用管理学以外的措施或手段改进管理活动,但这不等于这些原理不可靠,正如医生有可能违反医学原理、有可能用非医学手段治病一样,建筑师也有可能违背工程原理、也有可能采用非工程手段,我们并不能由此而认为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原理有问题,管理学原理同样如此;⑦任何学科,它的存在首先建立在“分科”的基础上。虽然管理活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影响管理活动的知识都纳入管理学领域,正如物理学不探讨事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学不探讨事物的物理性能那样,只有界定学科边界,才能真正使管理学走向科学。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方法是职能分析。职能分析的过程涵盖四个问题:①该职能的特质是什么;②该职能的目的是什么;③该职能的结构如何;④该职能的过程如何。而在这种分析中,可以把其他学派的贡献融合进这一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像上图所示的那种理论整合。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乃至物理学和生物学都纳入管理学之中。不过,在孔茨和韦立克后来修订教材时,上面的示意图就被摆放在管理过程理论的介绍之下。这一方面说明孔茨他们力图用管理过程理论实现管理学的整合,另一方面也说明孔茨十分注意吸取其他学科对管理学的贡献。

  经验学派

      这一学派距离管理过程学派最近,孔茨以戴尔(Ernest Dale)为这一学派的代表。后来的人们,往往把德鲁克也看作经验学派的巨擘之一。实际上,公认为属于管理过程学派的厄威克(Lydall F. Urwick),可能归入经验学派更合适。他的名著《管理备要》,总结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众多著名管理思想家,可以看作是同戴尔的《伟大的组织者》殊途同归的另一本经验学派代表作。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厄威克由于英国传统的濡染,可能经验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其基本立足点是比较。戴尔反对管理学中的“普遍原则”,他认为,那种试图建立起管理学普遍原理的著作忽视了具体各别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了实际,其荒谬之处就像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讨论一个针尖上能允许多少个天使跳舞一样。他不认为管理是科学,而强调管理是一门艺术。他高度赞扬爱德华兹和汤森1958年出版的《工商企业》一书,因为这本书强调,并不存在组织的一般模式,也不存在普遍正确而适用的工业组织原理,但是,人们能从行为的类似性角度,从别人的经验中进行学习。美国MBA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同经验主义的影响紧密相关。

      孔茨批评说,管理学不同于海洋法系的法学,它不是遵循判例的。即便是海洋法系,支撑其判例的基石,是那些判决书后面隐藏的更深刻的普遍性法理。所以,孔茨尖锐地指出,戴尔在反对“普遍主义者”的同时,却又奇怪地从实际管理者那些有价值的经验中提取“一般结论”或“一般准则”。所以,孔茨断言,经验学派在研究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时,实际上就已经变成了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不但不排斥经验,反而高度重视经验。厄威克之所以没有被人们归入经验学派,就是他在经验总结中承认普遍性原理。德鲁克反对别人把他归入经验学派,也同此有关。

  人际关系学派

     起初,孔茨把这一学派称为人类行为学派,后来孔茨对这一学派进行了分解。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属于主持霍桑实验的梅奥。他们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管理活动中的人员因素。任何管理,不是通过别人去工作,就是要同别人一道工作,因此,这一学派主张围绕人际关系来展开对管理的研究。他们主要采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注重个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激励。他们在人际关系、领导艺术和激励等方面成果累累,颇有建树。但是,孔茨揶揄说,没有人否认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问题是人的行为领域不等于管理的领域。就像心脏在人体中是重要的一样,但不能说对心脏的研究等于对人体的研究。

  群体行为学派

     这是从人类行为学派分化出来的另一学派。在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中,麦格雷戈是承继了梅奥传统而又有创造性发展的后起之秀。如果说,人际关系学派以心理学为基础,那么群体行为学派则以社会学为基础。所以,群体行为学派更偏重于组织,也更接近于管理。二者的重合,主要表现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组织行为学的迅猛发展,显示了群体行为学派对管理的贡献。不过,即便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极为显赫的地位,我们也不能把组织行为学同管理学画上等号。

 管理理论丛林是什么 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学者(二)
  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后来西蒙等人又扩展了这一学派的领域。在一定意义上,孔茨所说的社会协作系统学派,是指“巴纳德-西蒙理论”。这个学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关于协作系统的创见。孔茨认为,巴纳德的思想实质是社会学的,他把所有的合作群体都叫做“组织”,并力图弄清组织内的文化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网络的系统性质。这一组织概念同管理学中其他学者所说的组织概念很不一样。西蒙则在理性阐释和行为解读方面对这一学派进一步展开。按照这一学派的解释,管理等于人类的社会协作。当然,这个学派的观点还有内部的细微差异,比如,西蒙和马奇强调正式组织,而其他学者则扩及到人类协作关系的所有方面。

      孔茨承认,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对管理学有着非凡的贡献。比如,组织的信息沟通问题,组织权力的制度基础问题,外界对企业的影响问题,非正式组织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等等,都由此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管理学家和经理人员由此可以更清晰地看待文化环境对组织的压力、组织内部的冲突及其消解途径,使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更加理性更加明智,更为重视来自社会学的影响。但是,这个学派同其他学派的差别,有些仅仅是出于词义上的分歧。社会系统学派对管理和组织的定义域过于宽泛,反而导致对许多管理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忽视。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这一学派是孔茨在80年代新增的。孔茨认为,英国学者特里斯特(Eric L. Trist)以及由他主持的塔维斯托克研究所(Tavistock Institute of Human Relations)创立了这一学派。他们既重视人的社会关系,也重视技术对人员的影响。他们通过对英国煤矿中的班组作业和自动掘进机作业的比较研究,讨论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研究,企业中的技术系统会对社会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个体态度和群体行为都会受到技术系统的限制。但是,他们并不是技术至上者,而是给予人员的社会关系以同等重视,强调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孔茨强调,这一学派主张企业中应该把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综合考虑,做到二者的协调发展。这个学派不仅在英国,而且在印度、瑞典等地有着广泛的研究项目。他们的研究,对后来的工作团队建设有着重大影响。英国的女管理学家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也可以归入这一学派,她在英国东南埃塞克斯学院(South East Essex College of Arts and Technology)任教时,对当地的上百家公司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论证了企业的技术系统与组织系统的相互关系。

      这一学派,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此前管理学研究的不足,它强调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指出管理的效果不仅与人际关系有关,还与工作的技术环境有关。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偏向于工业工程学,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限定在工厂或其他生产系统。在孔茨看来,该学派对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相互作用的完整分析,对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补充做出了有价值的研究。但是这一学派只关注管理工作的一个具体领域,而不是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

  系统学派

      这一学派也是孔茨在80年代新增补的。系统论尽管30年代就出现了,但到50年代时,其影响还未渗透到管理学领域来。70年代以后,系统论成为显学,管理学中的系统观点也成了热门。人们一般认为,管理学中的系统学派,来自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的哲学影响。这一学派人物众多,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约翰逊等人为代表。但孔茨认为,系统学派来自于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分化。系统学派主张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不是注重某个局部或者某个要素,而是注重整体以及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学派在强调系统之中的作用机制方面,以及在强调系统的等级层次划分方面,还有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方面,都有其优势。孔茨也承认,系统学派的研究,可以提高管理者对内外部环境影响的洞察力,但他也尖锐地指出,系统研究方法虽然看起来很新,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一种新的科学思想方法。许多经理听到系统论的观点都会惊讶,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所熟知的东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415.html

更多阅读

饮用水处理设备 碳纲米管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二)

     在2002年,赛尔登的创始人之一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碳纳米管的抑菌作用。从此以后,他就一直认为这个发现将会给水的处理带来一场革命,将有望解决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的饮用水中细菌和病毒污染的问题,这对提高这些地区的

未来竞争的一个焦点是 服务品牌,下一轮竞争的焦点(二)

        一是服务品牌的命名。在服务品牌的发展过程中,服务品牌命名经历了一个由同质到差异、由普通到个性、由直白到概念、由行为到理念的过程。如科龙的“全程无忧服务”与方正科技的“全程服务”,从品牌名称上有同质化之感

身家千万开什么车 五千万身家和他的三板斧(二)

   上市    如果说全球ERP系统是让天狮的产业资本得以最大化发展的话,那么进入资本市场则是为天狮下一步积蓄力量。    去年9月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反向收购时,美国OTCBB上市公司SGKA表现如同鸡肋,股价仅3美分。而斯时的收

《探源“管理学”》之:管理艺术——运筹时间的艺术(二)

如何科学的运筹时间《现代企业领导艺术》一书,提出了合理利用时间的十大诀窍:(一)工作时间的统一运筹。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工作要紧张而有节奏,并尽力把不可控时间转化为可控时间,善于在不可控时间内处理事务。(二)善于区分重要工作和一

声明:《管理理论丛林是什么 穿梭在管理理论丛林中的学者(二)》为网友顾若自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