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基金经理的光荣与梦想(二)



  但在2003年以前,作为投资领域的正规军——公募基金的业绩一直不理想。尽管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被奉为经典,但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很少能够被基金经理坚持。这一方面在于,A股市场还是庄股的天下,1亿元的资金就可以在用于坐庄,2001、2002年甚至属于庄股的灾年。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的优秀公司很少,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阴影。

  这一局面在2003年发生了逆转。

  2003年,股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五朵金花”的出现(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及金融板块个股)。中国经济进入了景气周期,很多行业出现了短缺,业绩大幅提升,电力、钢铁、石化等周期性行业都出现了价值投资的机会。包括银行的利润都在增长。

  按照这样的思路,朱平选择了大石化行业作为突破,“我安排一名研究员专门研究大石化行业。从基本面来说化工要迎来短缺,2002年我们就买过化工扬子石化、齐鲁石化,都不涨,亏着钱。但是我们的研究员认为确实要进入一个大石化周期了,全球石化都应该是短缺的了。我们寻找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第一,产能扩张了;第二,产品价格已经在涨的,或将要涨的;第三,毛利率比较低的”。

  朱平在很低的价位继续购买扬子石化,这只股票从5块多钱一直涨到了16块。而2003年由于“非典”原因,股市整体继续下挫,这一年基金科汇的总收益增长了30%。接下来,朱平又仿照巴菲特购买成长性股票,包括茅台、云南白药、双汇、东阿阿胶等,“当时天然就喜欢这些股票,也就增长都比较稳定”。

  “2003年,最大的发现是按照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方法做,就可以赚钱。”朱平说,“当时,就是比照着书做,彼得·林奇说,周期类股票怎么做,我们就在按照这个规则去找,成长性股票也一样同理。其实,这些规则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我们相信这件事。”由于市场的有效性差,这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赚很多钱。

  这一年基金重仓股成了大赢家,基金收益开始远远超过绝大部分散户和个人投资者。一批实践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开始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

  但在另外一个战场,李驰嗅到了更加诱人的猎物的气味。他开始介入法人股投资。

  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后,第一大股东是中国财政部,第二大股东是汇丰银行。李驰在招股说明书上发现,大股东承诺将来增持交通银行价格不会低过1.7倍的净资产。“当时交通银行法人股也在民间转让,交易价格大多是净资产的1.2~1.3倍。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就开始募集资金收购。”李驰说。收购的时候,李驰发现不能用同威公司的钱买,因为银行法人股只卖给准金融机构,“我们就找到信托公司,通过信托公司的发行信托产品融资去买,我来做信托人产品的管理人,这个想法直接叩开了现在最流行的私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大门,可以说我们是阳光私募的始作俑者”。

  收购法人股的方法包括通过拍卖、协议转让、投标等方式。在收购交通银行法人股的同时,李驰又同时收购了太平洋保险的法人股,因为很多机构既是交行的股东也是太保的股东,“买交行的时候也有搭配给我们太保的”。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同威一共收购了5家公司的法人股,包括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兴业银行、金风科技和上海银行。其中,除去上海银行和中国通联外,其他4家公司都已经在A股上市,李驰实现了成功退出。赚得少些的,如最后拍买来的兴业银行也有两倍多的利润,太平洋保险的价格则涨了十几倍,目前还在手上。

  大时代的快车

  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往往在不经意间启动。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起飞。

  朱平起初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坐上了时代的快车。市场也同样迟钝,直到2005年,股市才触底反弹。

  “到2006年底2007年初才意识到,一个属于中国的时代开始了。我们的经历都还简单,对这种历史感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比照外国的历程更早地发现这样的周期。我们不知道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究竟意味着什么,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究竟哪些行业是最大的赢家。”朱平说。

  第一个投资机会出现在产业上游。

  市面上开始流行罗杰斯的那本《大宗商品投资》,与此同时,高盛抛出了金砖四国的理论。高盛认为,经济起飞需要大量的资源,而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以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没有新增投资,资源面临供不应求,价格会大幅上涨。“那时候,大宗商品刚刚开始从成本定价进入支付能力定价阶段,也刚刚进入价格泡沫阶段。当时有色金属的价格已经上涨了很多,但是二级股票市场却没有反应。”朱平说。

  2006年的情人节那天,朱平和同事完成了对驰宏锌锗的调研,他决定再去云南铝业看看。2006年,电解铝的价格已经在上涨了。朱平发现,云南铝业在过去几年产能扩大了10倍,利润没变,也就是毛利率一直在下降,“我就跟云铝的领导说,接下来你们的利润会增长10倍”。

  朱平更加确信,电解铝价格上涨的周期要开始了。“我让研究员做了一个统计,选择了价格弹性最大的中孚实业和焦作万方买入,预计这两只股票会涨10倍。很多基金经理都笑,认为不可思议,后来就真的涨了10倍。”

  接下来,朱平把所有的资源类股票,金、铝、铜、锡、锌全部买下来,当时这些股票的价格都很便宜。“做投资一定要比企业看得早,比企业还要明白企业。投资家一定要比企业家看方向看得更准,否则怎么会有投资家的位置呢?”朱平说。

  另一个重要的机会是消费领域。

  2003年的夏天,朱平正在嘉峪关调研。突然想到茅台酒的招股书显示,其募集资金项目已建设了3年,而茅台酒的生产周期是5年,于是朱平用手机与研究员聊了近一个小时。他管理的基金几乎在最低位买入一些茅台。朱平那时并不认为这是一只将在未来3年内上涨8倍的股票,但当五粮液和白药提价的时候,“我们突然明白,这只股票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投资的比重也应增加很多”。

  成长性的股票是这个时代的宠儿,如果能够挖掘到中国的可口可乐,那么就离巴菲特不远了。“苏宁电器也是这样的股票,时代的变化给它带来了三个基本面的变化。”朱平说,“第一,房地产业获得大发展;第二,平板电视替代了CRT电视;第三,连锁经营成为可能。没有这三个因素的出现,苏宁电器不可涨这么多。”

  李驰更加坚定了价值投资的风格,他按照巴菲特的原则,在好公司上下了大注。2005~2007年的大牛市期间,他只买了4只股票:招商银行、万科、中信证券和海通增发股。其中,只有海通增发赔了钱,“那是在6000点左右的时候介入的,市场已经没有便宜货了,海通增发,36元的增发价相对于70多元的股价已经很便宜了,但还是最低时竟然也跌到了14块多,当然现在它的股价又回到近40元,绩优股的波动在股灾中一样很大,对此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站在时代的起点,谁都没有想到身边一下子涌现了那么多的10倍股,这是彼得·林奇孜孜以求的对象。尤其是好公司卖到了好的价钱。

  “2003~2007年我们挣了那么多钱,有一些是一点点挣的,比如茅台、苏宁涨了四五年,有一些是一年挣的,比如券商类的股票。我们以前在证券公司,哪敢想过能挣80亿元,当时一年能挣10个亿就了不起了。”朱平说。

  证券行业炙手可热,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争相加入其中。朱平定下了一条招聘规则,除了名牌大学外,还要是各省高考前100名的学生,“其他有可能作假,高考做不了假”。

 大时代:基金经理的光荣与梦想(二)
  坐在时代的快车上,基金经理的生活各不相同。作为私募基金经理,李驰选择了罗杰斯式的生活方式。他每年有1/4的时间周游世界,去各个地方行走、滑雪、潜水。

  而朱平的生活则刻板许多,“我们这代人,工作差不多是生活的全部了”。各种会议都安排在周六和周日,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就像欧·亨利那篇著名的《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中写的:“谁无缘目睹曼哈顿经纪人在生意高峰时刻那股紧张劲儿,谁搞人类学研究就有极大缺陷。证券交易所里风云变幻,飓风、山崩、雪暴、冰川、火山瞬息交替;这些自然力的剧动以微观形式在经纪人办公室中再现。”

  基金经理们将每年的排名称为“赛狗”,这个有些滑稽的自嘲实际上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如果上半年做得比较好,下半年就会相对轻松。“干这一行其实也很难受。行情好的时候,很辛苦,每天要看盘看资料寻找机会;跌的时候,倒不累了,反正也没啥机会,但心情很不好。”朱平说。

  他们总是比别人担心的更多,偶然的事件往往会引发一场市场大跌,所以必须给自己留出后路。

  钱为什么越来越多?

  五六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的市值从3万亿元增长到了30万亿元,增长了10倍。钱,越来越多的钱,在市场中吹起泡沫,聚沙成塔,往复循环。

  广发基金的规模增长,如同一根陡峭的斜线。在2003年底只有30亿元,2004年底为50亿元,2006年底就上升到300亿元,2007年底1300亿元,2008年是700亿元,现在回到1000亿元。最狂热的时候,曾经突破了1400亿元。

  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整个社会究竟增加了多少资本?

  “2003年到2007年是中国一轮新的经济周期,中国人2/3的财富是在这个时候积累起来的。在这几年里我们不仅赚了很多钱,工资涨了很多倍,还买了房子。在2003年的时候,虽然汽车第一次井喷,但还是一个奢侈品。现在的车已经变成了必需品了。”朱平说。

  在朱平看来,虽然人均GDP增长了两倍,但实际增加的社会资本却并非两倍。因为第一个1000美元中有八九百美元用于满足吃喝等基本生活需要,不是现金资产,可用于消费的只有200美元。当得到第二个1000美元的时候,则全部是现金资产,一下就增加了5倍;增长到第三个1000美元时,就增加了10倍的现金。“我们每个人的感觉就是现金多了,弹性带来放大倍数。”朱平说,如果以美元计,放大了10倍的资金都是可支配收入,可以流向楼市也可以进入股市。

  中国的储蓄存款有30多万亿元,如果像国外一样有1/3用于金融资产,就是10万亿元。现在股市的流通市值才5万亿元,银行内的存款已经足够带动股市的大幅波动。

  另一个放大性的因素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其他资产价值的重估,尤其是土地和房地产的价格。

  “我倾向于认为,2007年与现在股市的上涨并非银行贷款宽松的原因,而是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市场资金充沛。在中国,钱多于投资的机会,这个矛盾一直存在。这些钱要么存在银行,要么投资股市和楼市。”朱平说。

  财富阶层的不断增加,也让李驰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公募基金的大众性相对应,私募基金更多是为高端客户提供定制服务。2008年开始,李驰连续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了5只信托产品,最小认购额都为100万元。

  通过信托模式运作,是目前私募基金阳光化的主要方法。信托公司充当基金产品的发行人,托管行是基金的保管人,信托公司聘用投资顾问(或基金经理)管理募集来的资金。由于信托公司、银行、投资顾问和基金管理人多方制约,投资者可以规避私募不透明的风险。一般情况下,通过信托模式的基金申购费为1%~1.5%,管理费1%,这些费用由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分享。除此之外,托管行收取托管费,基金经理要抽取20%的利润提成或分红,这种分红是要在基金的净值超过历史高点的时候才能进行。

  信托模式使私募基金有了合法的保证。与公募基金不同,私募基金的分成方式更加刺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经理投身其中。

  下一个10年

  每一次泡沫的产生,都源于一个美丽的结论,不然就不会有如此多的信徒。在朱平看来,2007年牛市泡沫的破裂也使“黄金十年”的理论获得了修正。“实际上‘黄金十年’是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外需,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出口不可能无限增加;第二个大宗商品是有限的,原材料越来越贵,或者根本不会卖给我们。这两个条件会使‘黄金十年’的假设受到很大抑制。”朱平说,“我不是不相信‘黄金十年’,但是实现的路径并非一条直线。”

  目前,李驰的同威所管理的资产有30多亿元。他有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就是5年后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完不成就是达到一半也好”。最近,他正在香港筹备发行新的基金产品。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10年,是香港人到广东搞投资;第二个10年,是台湾人到上海、苏州投资;第三个10年,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到中国投资;第四个10年,则是全球资本到中国投资。我们现在已经站到第四个10年的门口。现在资本市场大涨大跌的图景只是在预演未来。全球的资本管理人都要把旗子插到中国来,不到中国募集资金管理资金,你就与未来的成长无缘。这是我总结的,未来10年全球资本的制高点就在中国,很快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就排世界第一了。”李驰说。

  在年初经济还未转暖之时,李驰已经信心满满地上路了。

  在4个月前,朱平写了一篇文章《股市新时代》:“无论是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还是金融危机的发生,都表明中国可能正在一个门槛上……中国将在以后的一个周期真正走向全球,在全球话语权也逐渐增加,与此相对应,一些全球性的大公司会出现,当年日本的成长也同样是伴随索尼、丰田的全球化的。因此,这种类型的公司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比上次牛市更大的收益。”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人的财富增长实际是一个问题,只不过后者用钱将前者量化了。”朱平说,“我们未来有两次大的机会。一是中国的现代化还没有到一半,中国人可以生活得更好。汽车刚刚成为必需品,公共交通还需要大力发展,我们要有更好的铁路,更好的公路。第二,城市化的进程也才开始。我们只建设了3000多万套房子,中国的城市化完成至少需要1亿套商品房。我们唯一要解决的就是要使市场运转起来,收入分配合理,让老百姓可以有钱消费。我们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是全球化的标准是美国的,也代表了西方的标准,日本的现代化没有改变这个标准。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是给全球带来中国的标准。”

  李驰仔细地研究了巴菲特的发家史。他发现在过去的10年中,巴菲特的资产并没有很大的成长。40年前买了巴菲特的股票可以赚1万倍,30年前买就只能赚100倍了,20年前买才赚10倍,10年前买到现在就只能赚百分之十几二十几了。“所以,你要发现一个人有潜力,你必须尽早和他在一起。”李驰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589.html

更多阅读

市场拓展计划 三四级市场的特点与拓展(2)

-以海南为例在文章《三四级市场的特点与拓展(1)—以海南为例》中,我们分析了三四级市场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了家电厂家开拓三四级市场的思路与方法。本篇文章中,作者就三四级市场的拓展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选择家电一条街的客户三四

谈判的步骤 谈判的奥步识别(二)

上一篇文章与读者共享了《谈判的奥步识别(一)》,本篇文章将与大家分享谈判的奥步识别(二)。奥步三:假传圣旨中国式谈判与国外不同的是,谈判是分层次的。基层人员在与对手的基层人员谈,高层人员与对方高层人员谈。在一边,谈判桌上势均力敌,

it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鞋企市场转向的机遇与挑战(二)

    谈及对内外销的一些看法,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志华称:“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以及开拓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出口企业在考虑谋求转型时,要清楚自身的定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品牌塑造等方面要深思熟虑,不能冒

霸气又有杀气得诗句 伊利新帅潘刚的杀气与和气(二)

  潘刚:压力非常大,毕竟你是中国乳品行业最大的企业,伊利在第一的位置上,后面有很多人在追你,大环境造成大家都在成长,所以各种压力都有。  《英才》:你那时候有多忙?  潘刚:我一直非常忙,从1992年到现在,没有休息过,没有休假,因为我一直

声明:《大时代:基金经理的光荣与梦想(二)》为网友花季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