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之死 柳柴之死



  文  本刊记者 薛子进

  柳州一次雄心勃勃的国企改制如何变成了整座城市的一个噩梦?地方政府决策失误显然不是导致严重后果的全部原因,在这场不一样的国资流失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依稀可见

  柳州市是广西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汽车产业作为柳州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

  柳州市政府为了做大汽车产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许多国有汽车产业的老厂通过改制、兼并、招商、合资、无偿出让股权等各种形式使企业获得了新生,一汽、二汽、上汽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和美国通用、法国雷诺、日本日产等国际著名汽车巨头相续落户柳州,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产业集群,成为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圈乃至东盟的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制造业基地,但是,在柳州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企业例外——广西柳柴动力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柳柴公司”)。

  柳柴公司经过几次令人“眼花缭乱”的改制和重组后,从完全国有性质的企业变成了被广东一家民营投资公司控股,改制过程几经磨难,该企业的许多员工不断上访告状,反映企业在改制中造成几千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时至今日,改制后的柳柴公司早已停产关门,厂区内荒草丛生,近千名员工相续被辞退,只留下一二十人的留守组处理善后事宜。

  柳柴公司的困境与柳州市其他汽车企业的良好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与柳州市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

  按照柳州市政府当初的想法,就是要把柳柴公司改制成为柳州汽车产业链上的一环。

  谁给柳柴留下隐患

  柳柴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柴油发动机的企业,先后经过两次改制重组。

  第一次改制重组,柳柴公司“诞生”。

  2002年2月8日,柳州市国资委下属单位——柳州市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工控公司”)与柳州市特种柴油机厂共同投资设立了柳柴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人民币,其中工控公司投资190万元,占95%;柴油机厂投资10万元,占5%。

  由于工控公司是代表市国资委管理全市国有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其“政府”的性质也决定了柳柴公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国有企业。

  这时的柳柴公司被业内人士称为“老柳柴”,权属清晰,雄心勃勃,生产制造和销售柴油机及配件,励志“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率”。

  “问题出在第二次改制重组的‘新柳柴’身上”,原柳柴公司副总经理廖岂强说。

  廖岂强曾先后担任“新老柳柴”副总经理,并履行过总经理的职责,对柳柴公司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柳柴公司的第二次改制重组远没有第一次简单,过程非常复杂,其核心问题是涉及到广西柳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柳发公司”)涉诉国有资产的处置与收购。

  柳发公司是由柳州市汽车发动机厂、柳州动力机械总厂、柳州发发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几个老国有企业组成,生产汽车柴油发动机已有30年的历史,也曾经辉煌过,为柳州市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因为历史原因和老国有企业机制造成的问题,柳发公司长期以来效益不好,而且从1993年至1997年向银行所贷的款项中,以不良资产形式转移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南宁办事处(下简称“信达公司”)的债务1.247亿元人民币,计息到2001年9月,本息已高达1.9亿多元。后经拍卖一块非生产性土地使用权,偿还了4300万元。

  柳发公司连年亏损,生产经营活动极不正常,仅仅能维持近2000名员工的基本生产、生活,根本无偿还债务能力。

  一份柳州市政府文件也显示,“柳发公司实际资产负债率已超过100%,累计亏损2.518亿元人民币,企业已濒临破产。”

  信达公司分别向广西自治区高级法院和柳州市中级法院起诉柳发公司,请求法院判决其偿还所欠债务。2001年、2002年,法院最终判决信达公司胜诉,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柳发公司的生产性资产将以公开拍卖的形式进行处置。

  柳发公司地处楼梯山边,厂区占地面积近320亩,拥有多栋大型厂房、完整的生产配套设备和技术、以及众多的产品销售渠道。虽然柳发公司身临困境,从做强做大柳州市汽车产业的目的出发,市政府并不愿意看到柳发公司的涉诉生产性资产被拍卖给某个不确定的企业,而改作他用。

  此时,全国正处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之中,柳州也不例外。

  改制为何救不了柳柴

  2002年初,柳州市政府根据国家、自治区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指导性文件,当地称为“1+4”文件,即柳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市政府《柳州市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处置的暂行办法》、《柳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实施破产的暂行办法》、《柳州市市属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暂行办法》、《柳州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划拨土地处置的暂行办法》。

  虽然刚刚完成了重组改制,柳柴公司在“1+4”文件的影响下决定再次进行改制。

  2003年1月8日,柳柴公司向上提出“改制立项”的申请报告,改制设想为:1.引入外来资金控股;2.经营班子参股;3.保留国有股;4.采取增量资金的方式对柳柴公司进行改制。

  有资料显示,柳柴公司当时有员工279人,已形成年产1万台柴油发动机的生产规模。总资产为3482万元人民币(不含土地资产及房产),负债总额为2947万元人民币,企业净资产为535万元人民币。

  2003年1月18日,柳柴公司与广东基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简称“广东基业”)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组建投资新公司,一期总股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柳柴公司以厂房、设备、土地出资。广东基业一期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参与柳柴公司改制;二期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购并柳发公司生产性资产,改善生产条件。

  其实,柳柴公司与负债累累的柳发公司私下早已经进行了沟通,协商合并改制,双方企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这个局面的出现体现了柳州市政府改制的思路,因为工控公司曾经对国有两家企业分开单独改制做过调研,终因各自条件不成熟而被否定。最后形成只能两家一并改制但分先后次序操作的基本思路。即柳柴公司先引入投资商,壮大经济实力购并柳发公司后一并改制。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广东基业开始参与了柳柴公司并购柳发公司的第二次改制。

  记者在网上查找广东基业的资料,但是该公司的介绍极为简单,只有公司性质为“主要经营和代理各种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实业投资,成立时间是2001年4月15日”等寥寥数语的说明。

  经了解,广东基业是一个私人家族企业,曾参加竞拍柳发公司一块土地搞房地产开发,但最后没有成功。

 杜甫之死 柳柴之死
  柳州市一些知情人透露,另外一家从事微型汽车发动机生产的绰丰发展有限公司也在与柳柴公司商谈投资改制一事,五菱和哈飞生产的微型汽车一直在使用该公司的发动机。当时柳州市委书记明确提出:谁对产业发展有利就让谁进来。由于是相同产业类的公司,又是国有企业与香港合资的大公司,柳柴公司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更偏向和绰丰公司合作。可是,柳州市某领导的一个电话彻底断绝了这一想法:只能与广东基业合资,绰丰公司退出。

 “没有的事”,工控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杨俐否认说,“当时改制情况非常复杂,必须考虑到涉诉资产、资金投入、产品整合、产业发展,还有外部环境的整合,我们只能选择一个综合实力最强的投资商。”

  投资商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处置柳发公司的涉诉资产,就成为柳柴公司能否进行“两家一并改制”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市政府急需解决的事情。

  法院审理此案时,已经委托广西祥浩会计师事务所对柳发公司的资产进行了评估。柳发公司21.2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部分地上建筑物和部分生产设备评估价值8614.41万元人民币;所持股权评估价值319.58万元人民币,合计8933.99万元人民币。

  要购买近9000万元的涉诉资产对于注册资金只有200万元的柳柴公司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为延续和发展柳州的汽车发动机产业,柳州市政府一再请求法院采取变卖的方式将柳发公司的资产处置给柳柴公司,以避免因公开拍卖导致购买方不确定、购买目的多样性造成的被动。

  有人用“坚苦卓绝”四个字,形容市政府在柳柴公司购买柳发公司一事中所做出的协调工作。最终,广西自治区高级法院裁定将柳发公司8933万元的涉诉资产,以3600万元的价格变卖给柳柴公司。裁定同时规定,柳柴公司承担柳发公司的职工安置等费用。

  2004年9月28日,柳柴公司将变卖款3600万元汇入法院帐户。

  一切尘埃落地。柳发公司如愿以偿地并入了柳柴公司,除原债权人信达公司外,各方都皆大欢喜。这时的柳柴公司已不是注册资金200万元的柳柴公司,而是拥有近9000万元柳发公司资产的柳柴公司。

  2004年7月29日,工控公司和广东基业草签了改制重组的协议。改制后的新柳柴公司总股本金6000万元,其中广东基业出资4500万元,占75%;工控公司以柳柴公司净资产加柳发公司、柳柴公司土地出让金扣减职工经济补偿金及欠缴的社会统筹费用后余额中的1500万元作为出资,占25%。

  半个月后,柳州市国资委批准了双方的改制协议,重组新柳柴公司。

  地方政府不承认是国资流失

  随之,问题接踵而来,有员工开始上访告状。

      问题一,国有资产流失。

  法院的裁定非常明确,柳柴公司低价购买柳发公司近9000万元涉诉资产是有前提的,必须承担柳发公司职工的安置费用。这些安置费是多少呢?

  2004年12月14日,工控公司给市国资委的请示中反映的数字表明:“在册职工经济补偿金1788万元,补交企业欠社会统筹费约2008万元”。工控公司有关人士透露,实际安置费用已超过4000万元。

  这笔巨额职工安置费本应由柳柴公司承担,但实际情况却是由市政府财政支付的!工控公司和柳柴公司都不否认这个事实。问题就出在这儿,员工上访告状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如果照此重新计算,3800万元的职工安置费、1500万元原有出资、后来工控公司又投入资金900万元,三者相加为6200万元,柳柴公司中国有股至少应占55%以上。可是,实际国有股才只占25%。

  “这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吗?”告状员工据此认为:怎么能拿国家的钱替私人企业付职工安置费。

  几千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自治区纪检委派专案组下来调查,柳州市检察院也介入了此案。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自治区纪检委的最后结论是:“暂不能认为柳柴公司国有资产流失的事实。”

  工控公司杨俐部长告诉记者,市政府暂时投入的安置费只是代垫费,市政府也并没有放弃对柳柴公司承担职工安置费的追索。现在柳柴公司还有几百亩土地,就是按照工业用地的价格至少也价值1亿元以上,偿还4000多万元的职工安置费绰绰有余,根本谈不上国有资产流失。

  问题二,广东基业投资控股的目的。

  不可否认,无论市政府还是老柳柴公司当时改制重组,初衷是为了延续和发展汽车柴油发动机这个行业,也是为了做大做强柳州市的汽车产业基地。

  但是,柳柴公司在选择投资商的问题上非议颇多。许多知情人都认为广东基业是看上了柳柴公司那300多亩土地,为以后搞房地产开发,根本无心投资柴油发动机。

  柳柴公司的这块地背靠风景秀丽的楼梯山,前面是一条很宽的市区主干道,商业开发价值极高。仅按照工业用地每亩就至少价值30万元,如按商品房用地拍卖价格肯定高得没法说了。

  工控公司对这一说法持否定态度,他们与广东基业在改制重组的协议中对柳柴公司这块含金量最大的土地资产作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学院路33号土地维持工业用途五年不变,如确因柳柴公司发展发动机产业需要盘活资产,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并回建与原柳发生产能力相同规模或更大规模的工厂,做好搬迁工作,搬迁后的柳柴公司,必须发展柴油机产品主业,其生产能力达到年产柴油机3万台以上。如果改制后的柳柴公司没有能力发展发动机产业,柳州市政府可根据需要按工业用地价格收储学院路33号土地。”

  市政府也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特别确认了这一限制性条款。

  广东基业投资柳柴公司的目的不得而知,重要的是其投资控股后柳柴公司的发展,却与柳州市政府改制的初衷渐行渐远。

  问题三,柳柴公司的现状令人担忧。

  广东基业投资控股前,柳柴公司已形成年产1万台柴油发动机的规模,柳发公司也有年产2万多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市政府坚持协调柳柴公司购买柳发公司一并改制重组,就是看中两家企业生产设备、销售渠道、研制开发的互补优势,发展柳州的汽车产业,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职工的下岗人数。

  协议中规定:聘用人员不低于柳发、柳柴两公司2003年底在岗人员的70%,即聘用人员900人以上。

  但是一切都事与愿违。

  广东基业控股后,不要说增加产量,就是维持原有的产量都是奢望。柳柴公司发动机产量逐年下降,网上的资料显示,柳柴公司的年产柴油发动机2006年为1456台,2007年为879台,2008年仅为170台。

  知情人透露,其实早在2008年8月柳柴公司就关门停产了,一些生产设备也被广东基业的人拆掉卖了,工控公司得知此事后曾到场制止。

  不仅产量逐年下降,员工也逐年被减裁。

  2005年2月28日,新柳柴公司正式挂牌。按协议规定应该接受900名员工,实际只聘用了610人;2006年又走了200人左右。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公司还剩下170多名员工。然而2009年2月28日,柳柴公司解除了绝大多数人的劳动合同,仅仅留下20多人的留守组。其中3名广东基业的代表(已回广东)、9名门卫保安、5名工会委员、3名正在“孕、产、哺”三期之中的女工以及几名非留不可的管理人员。

  柳柴公司宽阔的厂区内空空荡荡、荒草丛生。巨大的厂房内空无一人,大门紧锁着,透过破碎的窗户可以看到车间里落满灰尘的机器设备。还有的楼房已成为“残垣断壁”,一派衰败的场景。

  不少下岗的员工经常到市委、市政府门前上访,要求解决安置问题,最多的有上百人。

  廖岂强一提到柳柴公司的现状顿生许多感慨,这个企业曾经寄托着许多老员工的梦想,也寄托着市政府的期望。

  如果当初选择合资合作的不是没有任何汽车产业背景的广东基业,柳柴公司的现状还会是这样“悲惨”吗?

  一位柳柴公司的高管发牢骚说,选择投资商的事我们做不了主,懂技术、了解市场的没有决定权,有权决定的又不懂技术、不了解市场。

  杨俐部长对此打了个比喻:这就像买股票,只能选综合实力最强的。

  买股票的风险是个人承担,而改制重组几千万元的国有企业的风险谁来承担?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柳州其他汽车产业类的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很顺利。为迅速发展汽车产业基地,柳州市政府甚至鼓励以无偿“赠送”股权的方式,吸引国内外著名汽车集团合资合作。

  据当地报载,柳州原有的3大汽车厂中,柳州特种汽车厂与一汽集团合作,是柳州将股权全部“送”给一汽;柳州汽车厂与东风集团的合作,柳州无偿划拨给东风75%的股份;而近年引起较大争议的,则是柳州微型汽车厂与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合作,重组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达成合作,柳州市政府将柳州微型汽车厂84.1%的股权,无偿划拨给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再以9900万美元资金注入,获得34%的股权。这些改制重组后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柳州市政府的战略设计,到2001年该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4%。整车及专用车生产能力达到100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达到125万台。到2015年,汽车及零部件自主品牌出口总额达到21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21%。

  柳柴公司今后的前景难以预料,寻找有汽车产业背景的企业重新接手柳柴公司已成为当务之急,有消息说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与一家企业商洽。

  “即使无人接手柳柴公司,市政府也可以按照协议收回土地再拍卖。”早已退出柳柴公司的廖岂强叹息道:“土地拍卖款偿还政府垫支的几千万元职工安置费没有一点问题,只是柳柴公司并购柳发公司后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失去了至少5年的时间。可惜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660.html

更多阅读

桔梗之死………… 桔梗之死第几集

我很喜欢看《犬夜叉》,以前是,现在也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犬夜叉》里有种特殊的东西吸引着我,《犬夜叉》的粉丝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犬薇迷,一类是犬桔迷,我算是犬桔迷里的吧。《犬夜叉》里的主人公犬夜叉有两位女友,一位是桔梗,一位是戈

恶人自有恶人磨:酷吏来俊臣之死

酷吏周兴死后,同样也是酷吏的来俊臣会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呢?他没有。他觉得自己有两大优势,一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哪两大优势呢?第一,他忠诚于皇帝。来俊臣在自己的名著《罗织经》里首先就讲忠君。忠到什么程度呢?“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

股市实战经验漫谈之六:盯盘是散户的死穴

股市实战经验漫谈之六盯盘是散户的死穴笔者有个朋友在一家私募基金做操盘手,响亮的名号和优越的待遇让人艳羡。但是前两天碰面的时候他却向我诉苦了,他说他的工作单调乏味而且又昧良心。我笑说,昧点良心是有点,但操纵股票那多威风啊!怎么

鼬鼠之死 鼬鼠之歌

鼬鼠之死有一只勤劳的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储存食物,建的二十多个“粮仓”都装满了,十只鼬鼠一生都吃不完。直到有一天,鼬鼠老了,跑不动了,它躲在自己的粮仓里,准备安度晚年。没想到,后来它饿死了。原来,鼬鼠的牙齿长得非常快,必须

杜甫《绝句》赏析 杜甫之七言绝句

《杜甫<绝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很多文人、诗人

声明:《杜甫之死 柳柴之死》为网友迷乱花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