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决胜未来的力量 寻找企业领导力的未来走势(一)
持续的经济寒冬让商业巨擘和行业明星举步维艰,尚在经历大浪淘沙的幸存者开始不断思考企业领导力在危机中稳舵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其自身经营环境之时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企业家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去应对这种危机,金融危机怎样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其对未来有何影响,成为2009年“走向未来的企业领导力”高层论坛百名与会嘉宾的焦点话题。 7月22日,由《商务周刊》杂志、北大国际MBA主办的本届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朗润园致福轩召开。来自世界500强公司及国内一线企业的高管们,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企业领导者如何认识和运用变革,通过搭建平台保持持续的生长与创新力,并分析中国企业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领导力误区。本期特摘选部分嘉宾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中国经济已呈V型走势 □ 卢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刚出来的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表明,现在宏观经济形势呈现一个V型走势,这个走势对政府、企业界都提出了新的需要思考的问题。V型走势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自问自答的话也可以归纳成很简单的话,就是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了,宏观经济政策有可能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还要早一些发生某些调整和变动。 去年下半年由于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再加上国内深层矛盾的积累,中国经济增长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急剧下滑的走势,政府提出了一揽子刺激经济需求的政策。那时大家觉得中国经济复苏可能要走一个比较漫长和艰苦的轨迹,所以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有很多人用英文字母来表达对经济走势的预测,比如L型、U型和W型等。 但也有人说是V型的,我们中心更多的倾向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给予足够的刺激还是可以恢复的。事实上,经济总是波动的,中国经济从来就是一种变化莫测经济体的表现。现在半年多时间过去了,特别是一季度、二季度的数据出来后,我个人认为:第一,经济现在呈现出非常强劲的V型走势。第二,中国经济V型走势也对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的变化提出一些新问题,作为企业的高管人士对这些变动多一些思考也是对企业管理有帮助的。 首先我们可以从10个角度来印证,V型走势是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分析判断前提的。这说明中国的宏观形势拐点来的比我们想的要早,回升的势头比我们原来想象的要强,变化速度要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期。 我们谈到这一轮经济走势,增长、下滑、回升都跟一个行业的指标有关系,就是钢产量,它基本上也是V型的走势,即无论是从它的绝对量还是增长率都是V型走势。另外一个跟钢产量相关联的是发电量,其同样出现了探底后反弹的V型走势。我们起初也怀疑是不是由于天气炎热使得电力用量上升了,但专门小组做的分析发现,这个因素对6月份用电量回升的影响仅占了20%。 V型走势另外三个紧密相连的市场,一是汽车,二是房地产市场,第三个就是股市。从年度数据来看,实际上投资增长率已经超过了预期,甚至几乎是达到了很多年的高位。 另外一个有说服力的因素是进出口。首先,出口和进口是不一样的,由于外需萎靡不振,所以出口还是表现平平。但就进口而言,因为其与投资有关,中国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多年顺差以后的逆差,这是反映内需总需求很强的一个间接表现。 还有一个就是GDP数据。如果把一个长期的趋势看作是潜在的供给面的话,今年年底的GDP已经超过了供给面,也就是说已经偏快了。与去年同期数字相比,它也已经超出了去年的水平,所以说也是V型的情况。 要说明的是,V型经济走势并不是马上就都会好起来,我们有一些过去依赖出口的部门、地区,仍然感到经济的阴霾密布,另外现在也还有一些滞后的指标,但宏观经济整体来看是在向好的。
现在对中国经济基本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我们听到比较多的是,尽管有复苏迹象,但后劲不足;另一个是与刺激政策有关,说这是一个猛药,一旦撤下来经济就会掉下来。1998年那次危机影响延续了4—5年,所以大家担心中国在此轮危机中怎么能这么快复苏,觉得这次复苏还不稳固。 但我觉得,它的后劲已经很强了。经济运行的风险正从单向风险转向双向风险,并且是偏快、偏热的风险,可能会在下半年更加突出一些。这次增长肯定是跟刺激政策有关,但强劲的后劲还跟中国的基本面、发展所处阶段有关系,与中国的总需求有关。 如果按照这种看法来看,可能宏观政策就需要做一些调整。4万亿很重要,因为从我们的研究来看,中央政府在今年6月底前大概支出了6000亿元的新增投资,应该说这个刺激力度是空前的,近期信贷增速也达到30年来最快的速度,也就是说货币和信贷的增长是非常强劲的。 1998年的时候也有财政刺激政策,但1998年的信贷是一直下滑的,这个区别非常重要。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总体形势是信贷明显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此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几个关键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相比1998年要好得多。 在这样一个判断下,中国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我觉得可能偏热、偏快,信贷过多的问题会越来越呈现出来。具体的表现为通胀、总需求增长过快。更重要的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钢铁铁矿石谈判艰难,也将催生生出很多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宏观波动跟大宗商品的需求有很大关系,所以中国的总需求对于国际大宗商品的稳定也是有意义的。 此外,大家都很关注的通胀预期正在并且会继续推高股市、房市,并带来一系列尖锐复杂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它可能在政治上引起政策部门的关注。实际上,各部门已经在采取微调政策。温总理就表示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目前已经在采取的政策是调节信贷、调节货币,我觉得这些调整是必要的。 国企要把金融危机的绊脚石 变成磨刀石 □ 才让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 我的演讲将从改革开放30年国企改革中发生的一些重大转折、国企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基本做法和对未来的思考三个角度出发,把国有企业和央企的情况给大家做个介绍,供大家批判和探讨。 1978年到1993年是国企改革的第一个阶段,即企业开始进入市场的过程,当时政府给了国企14项让利。对于急需转型的国企而言,最痛苦的阶段是1993-2003年,特别是在1998年前后,中国所有国企的整体利润加在一起不过200亿元,当时一系列的矛盾都集中在一起暴露出来,国企改革步履维艰。 但是国家已经把我们推向市场了,就只能往前走。1999年中央政府做了一次重大调整,因为过去各个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基本都属于不同的部委,所以就集中成立了中央企业工委。那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机构,国家于2003年组建了国资委,才真正走上了一条比较规范的国有企业管理的道路。 国企改革也伴生了很多重大变化。国企干部现在虽然还有相应的级别、待遇,但从根上讲已经不是过去的选拔体制和机制。此外,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进公司制改革,国资委以前监管196家央企,现在是136家,这是经过不断的整合、不断的提炼形成的。 另外一个变化是,过去的国企考核几乎没有什么规范,主要是对干部的考核,但现在有了一套新的考核办法。另外在干部聘任的问题上,过去都是以公务员的方式来聘任,现在已经打破了这个方式,比如我们现在有103个职务向全球公开招聘,通过这种选拔、考核储备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后备人才。在央企本身的用人机制上,我们现在也基本上都采取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目前,我们通过这种方式选拔的人才达到了42万人,将近30%的管理人员是从这里产生的。 这样的改变使得国企的经营绩效得到了很大改善。尽管2008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总体的数据依然比较好。央企的总资产达到17万亿元,销售收入12万亿元,交给国家的税收是9914亿元。 当然,金融危机对央企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央企并没有等待、被动过冬,而是把金融危机的“危”压缩到最小,“机”利用到最大。从环比来讲4、5、6这几个月的数据是在逐渐向好的,我们希望在下半年有更好的局面。 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断我们的走势,从容应对,我们要把金融危机的绊脚石变成磨刀石,化危为机。目前已有的几条措施包括,去年4月份、7月份、10月份,即每个季度末国资委都会安排一个视频会议,对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做提示;此外,银行的授信也给了我们强大的支持;我们还利用银行信贷、发债这些渠道筹集发展金,因为钱一定要有,它是企业运转的血液。 尽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国企还是积极大胆的采取并购、重组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中钢集团完成了对澳大利亚一家企业的收购;中国铝业对力拓的收购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中国央企走出去战略确实在一步步的实施。 那么中国国企在未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细致的考量呢?首先,我们要以推进重组为主线,做大做强,另外又成立了一些新的企业,比如大飞机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中央企业可能只维持在30—50家,它们都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而其他的该退的退、该调整的调整,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以董事会为着力点,完成公司现代治理结构。按照经营权和决策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专门委员会为董事会做适当的分工,通过这种组合保证大的决策由集体决定,发挥专家的力量,但在执行层是总经理负责制。 第三,对比先进的国际标杆企业,提升自身的实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研究丰田汽车,也包括通用汽车破产的案例。 第四,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这次金融危机,欧洲、北美一些大企业一夜之间倒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企业虽然够大,但唯有源源不断的推出新技术、好产品,才能让企业更加结实。 我们相信危机是阶段性的,总会过去,世界将会迎来全球化崭新的篇章,中国企业要有所准备,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式,参与新的全球化竞争。 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 刘石 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 在经济衰退中,跨国企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跨国企业的印象是什么呢?破产,比如通用汽车,还有大量裁员、资金链紧张、雇员降薪、市场萎缩,再有就是需要政府援助来渡过难关。 跨国企业在中国又面临着什么呢?有人把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中国当作避风港,作为投资发展或者储蓄的机会,还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提款机,尽可能的在中国多拿些钱回去救自己。 80多年前杂交玉米之父亨利·华莱士创立了先锋良种,先锋的玉米和大豆种子大约占全球市场25%的份额。过去6年间先锋公司保持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势头,2009年的预计销售数字在67亿美元左右,我们在这个行业仍然保持着持续旺盛的发展态势。事实上,我们是最频繁经受危机考验的行业。第一,我们这个行业从种子的生产到田间的表现,是受各种自然环境气候因素变化影响的,随时随地都有危机。每年的7月到8月是最危险的时候,台风多发,随时有可能在全国各地报警,因此我们这个特殊行业对危机要具备充分的应对措施。第二,种子的生产周期长,应对变化的反应是比较慢的,所以我们要建立风控机制。
更多阅读
营销绩效管理 营销团队的绩效管理(一)
绩效管理: 似乎这几年在各个企业不断的被提起和运用; 营销团队的管理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核心是营销和产品的研发上面, 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没有销售的增长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的造血功能,前功尽弃.一个营销团队永远的使命和奋
工业品营销 工业品营销的六大病症(二)
工业品营销,犹如一场倒春寒,未曾感受多少春风拂面,倒是饱受寒风的逆袭,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早就该来的,来的迟了些。工业品营销的概念,绝大部分工业品企业是接受的,可认知模糊、运用迟疑、方法不当、体系不畅,于是,就有人觉得工业品营销也许
中国纺织服装业现状 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战略(一)
21世纪的服装理念已经大大区别于上个世纪,从蔽体的基本作用到今天的彰显身份地位,从追求潮流到张扬个性、体现新文化,服装的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纵观国内服装厂家20余年的发展历程,其中,失败与成功均可圈可点。 但是,凭心而论,我
黑白调企业 企业管理中的黑白双簧(一)
一个企业里,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都不可能让所有的员工满意。一项管理制度的推行与实施,是需要所有企业成员服从并遵守的。在公司制订的管理制度上,增加一些补充条例是不太现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治就显得格外重要。如
服装品牌社交营销 服装品牌营销的六大误区(一)
误区一:品牌内涵的认知误区 品牌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重要而又基本的问题,在很多中国企业的“品牌认知”中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