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富都需要自己养猪、用大水缸盛水喝,甚至准备自己种菜种水果时,你就该知道,城市生活已经不再像以往一样,让我们感到足够幸福和满足了。
中国的城市化率在逐年提高,与之相对的另一个鲜为人察觉的潮流是: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开始拥抱乡村生活。不是隐居,不是回归田园,而是脚踏两只船,一边在都市工作赚钱,一边在乡村享受美景安闲,总之,现代人可真够贪心的。 城市有便利的交通、快捷的服务和丰富的娱乐,乡村有美丽的风景、开阔的视野、有趣的民俗、宽敞的住房、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活水、自然的田园、茂盛的植物、盛开的野花、安全的食品、舒缓的节奏、宁静的氛围、温暖的阳光。城市和乡村可以提供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对生活品质的关注,使得人们开始有能力去尝试乡居生活的可能。 富人向往乡间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私密的环境和可以盖大宅子的空间,要去乡间;白领向往静心、绿色环保,有懒洋洋的太阳享受和休养身心的生活,要去乡间。在北京的周边郊区,不乏有钱的富豪拿着地图逐村搜索适合建大房子的美景之地,他们或建别墅,或建庄园,或建私人马场,成为乡村置业的一种潮流。 曾有媒体批评说,富人下乡置业圈走了乡村的风景,他们不曾看到的一面是:乡居意味着资金从城市向乡村的流动,通过租地、租房、建房、修建、植树、种菜、养殖与雇工,给乡村创造了新的消费市场与就业机会,提升了乡村的公共设施水准。这种资金的流动,不仅有益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就曾撰文建议,要“把农村的土地流出,把山区的土地开放,让5%的最富有的中国人到山里面盖别墅去”。 而在现实中,类似的乡居生活,有许多人早已开启。 青山碧水的庄园逍遥生活 杜边疆和马惠菁夫妇用了五年时间,在水边山下建起的占地1000亩的杜马禅园,是金钱、文化和品位滋养出的世外桃源。 采写/苟德平 图片/杜马禅园提供 乡居档案主人:杜马夫妇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迳口华侨经济区 占地:1000亩 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 去过杜马禅园参观的朋友们都说,那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平日在都市逼仄的空间中住惯了的人,见到这样一片广阔的山水自然,很难做到心无波澜: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山泉蜿蜓流下,汇成清亮的小溪,再流入房前清亮的小湖和鱼塘;水果成熟的季节,大片的荔枝林挂满了果实,有工人在园里劳作,他们摘下水果,挖起野菜,捞起山泉水喂养的只吃青草的塘鱼,就成了禅园待客的美味食材;就地取材建起的庄园建筑,每一处细节都浸透了这对艺术家夫妻的品位和与自然相融的思想,走进任何一个房间,视线范围内都是独享的风景。 享受隐居的状态 回归田园生活,这是很多人最经常做的梦,让人羡慕的是,杜马一家已经在这样的梦里沉醉了18年,并且不打算醒来。1988年,夫妻二人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艺系毕业后,双双来到广州大学艺术系任教。在学校里只待了三年,生性闲散的两人就从校园辞职,转头到乡间去寻找一块可以做陶的土地。在佛山乐从镇的小布村,他们一住就是13年,建起一栋小楼,在村里开办起陶艺工厂,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也是在那里生下了女儿杜马斯然。斯然就在村子里面长大,从来没上过学,最初是夫妻两个人教,想学什么学什么,稍大一点,他们全部由她自学,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很享受这种状态。在他们看来,陶是来自泥土的,他们让自己的生活也像陶般自然,女儿斯然的成长也是如此。 对杜马夫妇来说,十多年乡居生活带给他们最大的幸福,或许不是亲近自然、放松愉悦的生活方式,而是他们带给女儿斯然的一个自然和快乐的童年。在自然环境下长大的斯然,享受了同龄人不具有的更多的自由,随缘而学的安排,让她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无忧无虑地攀栏杆、荡秋千、撑双杠,骑着小单车到处跑,和陶艺车间的女工一起东拉西扯嘻嘻哈哈,懂得生活中一手的知识,而不靠书本来学习,知道采野菜不要拔根,喷过农药的水果不可擅自入口。这种没有处罚,没有校服,没有考试,没有作业的教育,并没有让斯然和社会脱节,她13岁就去报社做了记者,压在她身上的采访和编辑任务不亚于从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成年编辑,同事评价她“浑身透露的灵气让你觉得这绝非凡间女子”,她今年快18岁了,自己在广州做着一家网站。提到女儿的时候,爸爸杜边疆话语里满是柔情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