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原油价格6月上旬继续走高,并突破70美元/桶的重要心理关口,在短短4个月内翻了一番多。尽管市场基本面持续疲软,原油价格却仍然上涨,而对于该涨势是否能够得以保持,市场就此展开的辩论至今未息。令情况更添混乱的是,6月11日世界银行将其对今年全球经济收缩率的预测从1.7%大幅提高至3%。而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IEA)下调了对今年世界石油需求降幅的预测,将估计降幅从3.1%调整至相对温和的2.9%。尽管如此,根据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有迹象显示全球的经济下滑可能已经开始放缓。总体而言,市场乐观派人士似乎正在赢得这场辩论。
国际能源署预计世界石油需求降幅将小于较早前的预测 对市场乐观派而言,6月上旬最为重要的新闻是:国际能源署宣布其已上调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预测值,这是该机构在10个月以来首次这样做。但国际能源署警示称,此举并不一定显示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际能源署将其2009年需求预测值上调12万桶/日,原因是今年第一季度期间,以美国和中国为主的需求数据强于预期。目前预计今年世界石油需求为8330万桶/日,较2008年下降2.9%。相比之下,国际能源署较早前曾预测今年需求将下降3.1%。 这些调整主要是因为经合组织国家的石化活动出现反弹,进而令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需求高于预期。然而国际能源署又警示称,石化活动2009年初时曾跌至历史低位,当前的反弹可能是因为行业库存重建,而非出现新的需求。相比之下,交通燃料需求依然“非常疲软”,表明其他经济领域仍然受压。该机构称:“这些调整并不一定反映全球经济开始恢复,充其量显示了经济衰退可能正在触底,并可能与行业库存重建有关。”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国际能源署称其交通燃料需求依然“严重受压”,其中航煤/煤油需求较去年水平下降12.9%,柴油需求则较去年下降15.8%。美国汽油需求仍在收缩(较去年下降0.6%),但降幅不如前几个月大。 至于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尽管中国需求强于预计,但该机构对其2008年和2009年的需求估计均基本维持不变。 油价正受到非基本面因素驱动 从表面上判断,过去几个月来油价持续上涨并不合理。世界主要经济体继续收缩,失业率持续上升。显然,推动油价上涨的并非直接的基本面因素,若干非基本面因素已变得引人注目,其中包括:股市和商品市场关系的扭转、市场焦点的转移、美元疲软以及非商品交易活动的重新出现(此因素较为其次)。 股市——商品市场和股市的关系在2008年以来发生了奇怪的转变。长期以来,商品价格和股价成反比关系,原因是市场人士将股市视为对冲商品市场的一个手段。但自2008年以来,原油价格已开始紧跟股市走势,因为很多投资者认为股市是总体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自今年2月以来,对美国经济状况的乐观看法提振了股价。市场焦点——很多市场人士的焦点已从主要经济指标的趋势转移到其变化速度上。例如,尽管美国失业率继续上升,并在6月初达到9.4%的27年高位,失业率上升的速度正开始减慢。对市场乐观派人士来说,这已是足够好的消息,他们认为这是经济将好转的预兆。 美元疲软——美元一直徘徊在6个月低位上,令石油消费国的进口成本较低,从而为油价提供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在美国利率已接近零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加印钞票)来缓解信贷危机,因而导致美元疲软。 油价飙升或妨碍尚属脆弱的经济复苏 尽管预期后市改善的言论正在升温,国际能源署总干事田中伸男在6月8日对普氏表示,近期原油价格的飙升可能妨碍全球经济复苏。田中伸男说:“从当前库存和需求水平来看,我们并无充分证据证明需求正在以此速度增长,因此我们对油价上涨的速度感到有点担忧。” 田中伸男称,2009年早段的数据并未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萌芽”迹象,但油价已因为欧佩克减产、美元走软以及“股市更加乐观”而上涨。 此外,壳牌首席执行官范德伟表示,下一轮油价飙升可能已在酝酿中。他说,油气公司正在当前的衰退中削减新项目开支,但随着长期内能源需求的攀升,“下一轮油价飙升可能已在酝酿中”。他引述国际能源署的估计数字称,今年的油气项目投资较2008年下降20%,而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锐减40%,市场目前的过剩产能将消失,因为长期而言,能源需求必定会增加。 作者:本文由普氏能源资讯梁晓昕分析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