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的电视怎么样 长虹的未来



  最近,中国彩电企业的老板们又开始频繁出入韩国,目的就是拿到更多的液晶屏。从今年初开始,曾因经济危机陷入低迷的液晶电视产业链出现反转迹象,到5月份以后,整个中国市场在政策的驱动下更是蓬勃向上,终端市场的快速上量,使得先前“关停并转”的上游液晶屏的生产突然变得紧张起来。随后液晶屏的价格翻番上涨。

  涨价事小,缺货事大。由于液晶屏供不应求,导致中国彩电制造商都面临严重缺货现象,因为中国彩电企业都不掌握屏的生产,全部需要外购,特别是在40英寸及以下尺寸的液晶电视上,几乎处于无货状态。

  从日韩面板企业传来了更加不利的消息,据说液晶模组整机要实现一体化生产,这就意味着,屏的生产商将把模组、驱动电路等整合在一起,直接生产出液晶电视整机,而先前中国各整机彩电厂家所建的模组生产线则面临无屏停产的厄运。

  这就好比,液晶整机生产线有50米的长度,模组生产线有100米的长度,屏的生产线有400米的长度,中国彩电厂家现在可以涉足的只有150米长度(即整机和模组),可是将来这150米中的100米甚至全部,都要被别人收回了。“2007年的时候,日韩厂家突然将液晶模组放出来,让中国厂家来做,看来是预谋好的。”有人这样分析。笼罩在中国彩电业上空的紧张气氛越来越浓厚,而中国彩电厂家面对的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空间最大的中国市场,这将是多么尴尬的场面。

  今年4月22日,长虹在绵阳正式投产了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实现了对等离子电视产业链上核心技术的掌握。这是长虹最近5年来在彩电领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长虹不仅想在等离子彩电领域改变自己在平板电视上的产业地位,也想以此推动中国彩电行业走出核心技术缺乏所带来的产业尴尬。

  长虹真的能做到吗?

  液晶还是等离子?

  7月的一天,绵阳下着小雨。长虹彩电的整机生产基地,一片寂静。只有一个车间显得有些异样,不时地从里面传出“轰隆轰隆”的声响。陈川明说,这个车间原来是生产显像管(CRT)电视的,现在要将其重建成液晶模组生产线,预计10月前投产,他负责这个车间的信息化改造工程。作为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规划项目经理,他觉得这个工程有些让人挠头,因为合作方是台湾人,要求非常严格。

  6月底,长虹宣布与台湾液晶屏厂商友达光电旗下子公司景智光电共同出资1亿元,在四川绵阳组建合资公司,投资生产液晶电视模组。长虹持股49%,友达持股51%。这是国内彩电整机厂家第一次与液晶屏厂家有如此深度的合作,该工厂将实现模组整机一体化设计和生产,也就是出来的不是液晶模组而是电视机整机。

  对陈川明来说,这不是第一次与平板电视上游核心部件厂家进行合作,上次的合作方是来自韩国的欧丽安(ORION)等离子屏生产公司,但他心里还是有点压力,毕竟这是长虹从没接触过的液晶模组生产线。

  但对于液晶电视,长虹的反应和动作显得有些迟缓,错失了液晶电视市场的迅速上量期,其液晶电视销量国内市场排名第5。

  此次与友达的合资总算补上了一块短板,今年10月前就可实现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的生产。长虹算是搭上了液晶电视末班车,要知道从2007年开始国内其他彩电整机厂家就开始组建液晶模组生产了。至此,长虹完成了等离子和液晶这两个产品行业的产业链布局。

  到目前为止,用合资的方式成立液晶模组生产线的还只有长虹一家,合资方式让屏的生产厂家与整机厂家结成利益共同体,屏的资源更加稳定。但是外界对于长虹董事长赵勇先选择等离子,现在才上液晶模组,仍然有不少争议。

  液晶和等离子被业界统称为平板电视(因为两者共同的形状特点是“薄如平板”),两者在显示原理上有很大的区别,液晶主要靠电子管发光,等离子则靠惰性气体发光,这就造成了两者在显示效果上的不同。前者最大的优势是,亮度和对比度较高,由于应用尺寸范围较广,市场空间较大,成本可以被大幅度摊薄,但缺点是对运动图像处理时有拖尾现象,画面也无法达到180度视角;后者则很好地避免了前者的劣势,色彩饱和度比前者丰富,更适合长期观看,缺点是应用尺寸范围较窄,最好的应用尺寸是42英寸以上大屏幕显示,所以市场空间远小于液晶,成本较高,这就将很多厂家排除在外。

  正是由于市场应用空间的不同,导致很多厂家放弃了等离子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对等离子更大的质疑根据是,从2006年至今,日立、先锋先后停止生产等离子面板,三星、LG也放弃等离子零售渠道,改投商用市场。以2008年中国内地市场为例,液晶电视销售了1125万台,而等离子电视只有135万台。

  但赵勇有着自己的考虑。2000年的时候,赵勇以长虹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身份参观过三星的等离子生产线。如果没有2001年的辞职以及随后3年任职绵阳市副市长的插曲,赵勇可能2001年的时候就开始做等离子了,因为他掌握核心技术的决心太强烈了。用他的话说就是:“如果我们没有屏的资源,我建议长虹实施产业战略转移——放弃平板电视制造!”

  这句话的技术背景是:无论是液晶还是等离子,屏都是整条产业链上最核心的技术,但都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他们控制了整条平板电视产业链的命脉。2007年的时候,中国彩电厂家开始通过自建液晶模组生产线(也就是在显示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驱动电路)的方法,来捆绑上游显示屏企业。但即使这样,屏资源仍然受制于人。赵勇深知中国彩电制造企业所面临的被动局面,这或许就是他选择等离子的最大心理诉求。

  2004年7月辞去绵阳市副市长的赵勇再次回到长虹,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建等离子屏生产线,要么建液晶屏生产线。对于后者,花费极为庞大,42英寸的液晶面板生产需要第7代以上的生产线才能完成,一条7代线的投资至少在200亿元以上,长虹集团2006年的销售总额才231亿元。更何况,赵勇发现围绕等离子技术的专利有3000多项,液晶则高达3万多个,说明液晶已经很成熟,发展空间相对也较小。

  在外人看来,赵勇一来长虹,想都没想,就立刻筹划起整条等离子产业链的建设。但“上等离子屏,绝不是拍脑袋的事情”。1986年进入长虹,现为长虹集团副总工程师的阳丹认为,赵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打通中国平板产业链

  赵勇选择等离子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掌握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因此规划等离子产业链时最先考虑的也是上游核心部件的生产。2005年上半年,长虹集团成立了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计算机、通信与家电(3C)等相关集成电路和软件的研发、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也就是专门生产芯片的。

  对平板电视来说,“芯片”决定了画质,如果说“屏”是平板电视的身体,那么“芯片”就是这个身体的灵魂。此前平板电视的芯片几乎全部采用美国公司的。赵勇不想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任何人,这种情绪被完整地体现在长虹等离子整条产业链的建立过程中。2008年10月,虹微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数字音视频处理SoC(System-on-Chip,片上系统)芯片“阿波罗一号”成功流片。长虹平板电视每年大约需要300万片;移动产品每年大约需要200万片,这超过500万片的SoC芯片需求,通过长虹自己的生产,将大大节约成本。

  芯片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对于等离子电视来说,更核心的是屏的生产,这才是等离子电视存在的基础。长虹为了拿到等离子屏的生产,更是经历了一番曲折离奇。

  2006年7月,当长虹的代表出现在韩国欧丽安公司时,韩国媒体一片哗然,他们自始至终都认为与欧丽安牵手的是美国投资基金MP(MatlinPattersonGlobalOpportunitiesPartnersⅡ)!欧丽安公司是韩国等离子电视(PDP)的“鼻祖”,从1988年开始研发PDP技术,在韩国最早开发、量产了42英寸PDP模组,是在韩国PDP模组厂商里历史最长的,也是全球最具经验的PDP显示器件公司之一。在PDP模组方面,欧丽安公司有8年以上的制造经验,拥有从事超过18年的PDP产品研发、管理、生产的优秀团队。截至目前,拥有PDP专利329项。

  后来由于其控股方大宇公司破产而被迫拍卖,长虹觊觎良久,但碍于韩国本土不愿将核心技术卖与中国大陆的舆论压力,迟迟不敢现身。最先出现在谈判桌上的是荷兰Sterope公司,该公司归属美国投资基金MP,最终全资收购了欧丽安公司。随后赵勇立刻与MP公司展开谈判,但多次下来没有收获,因为对方要价过高。赵勇发现国内的老牌彩管企业——彩虹集团也想与欧丽安合作,他决定与彩虹一起干。2006年双方出资在北京成立北京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赵勇心里打的算盘是,他不再用长虹的名义去谈判收购欧丽安,而改用世纪双虹的名义。与彩虹的合作,加大了谈判筹码,对MP这样的投资公司来说,似乎也找到了更好的经营者,因为彩虹拥有10年的等离子研发经验。MP做出让步,降低6000万美元,2006年8月世纪双虹以9990万美元收购荷兰Sterope公司75%的股权,这样就间接持有了欧丽安75%的股权,成为控股方。

  韩国媒体对此的评价是:“这将再次造成韩国尖端技术的外流。”特别流向与韩国彩电业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中国大陆,韩国媒体甚至直指当时韩国的卢武铉政府立场不坚定。在韩国一片嘈杂声中,赵勇终于签下了自己的等离子屏厂。

  随后,赵勇完整保留了韩国欧丽安公司在韩国的研发团队,包括总经理,只派了一个董事长——长虹集团副总经理巫英贤,屏的生产制造则搬回了四川绵阳。长虹与世纪双虹、美国MP公司三方出资,于2007年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42英寸到60英寸的等离子屏。总投资20亿美元,一期投资6.75亿美元,预期产能达到216万片,目前一期已经量产,到今年底预计能实现110万片的产量。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四川长虹(上市公司)也已开始了向虹欧的再增资计划,长虹希望在2011年具备年产能600万片以上的等离子屏制造能力。

  在保留韩国等离子研发中心的同时,赵勇还“留了一手”,在北京设了一个等离子研发中心,长虹内部人士称之为BPD。为了强化对等离子屏核心技术的深度研发,今年初高薪挖来了日本一家企业等离子显示器美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严群博士,此人从事等离子技术研究长达13年。从今年初开始,松下与日立等日本企业已停止向长虹输入任何技术,这似乎说明长虹已经追赶得很快了。

  如今,长虹已经拥有芯片和等离子屏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初步打通了等离子产业链。但赵勇还要向上延伸,比如生产等离子屏所需要的48种制造材料大部分现在还需要外购,目前长虹自己正在重点推进占屏成本90%以上的9大材料的本土化配套产业链,这9大材料包括玻璃基板、玻璃粉、荧光粉等。

  赵勇想要的是完整的等离子产业链。这样才能实现他一直想拥有的“产品定义权”。清华大学工科生的背景,让赵勇很崇尚技术,不过,在一个完全没有核心技术的家电制造业内,夺回“产品定义权”,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能够改变行业尴尬吗

  在赵勇的5年等离子布局期间,中国彩电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年前还占主流的CRT电视,目前正快速地失去市场地位。液晶电视的销量则正以翻番的速度上升,中怡康1~6月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液晶电视的同比增幅高达96.46%,总的销量达到1153万台,预计全年销量达到2360万台。

  一种说法认为,是赵勇让长虹错过了液晶电视的最佳切入期,而选择了市场空间狭小的等离子。对赵勇更不利的是,现在长虹等离子屏的良品率仍在爬坡期,目前仅达到60%,这就决定了今年长虹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不会很高;等离子电视的销量空间也会有限,1~6月中国等离子电视仅销售了68万台。在产销量都很小的情况下,等离子给长虹带来的营业收入肯定不高。

  对长虹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迅速打开等离子电视市场。从今年3月份以来,长虹发动各方力量,推销自己的等离子屏及电视,邀请了包括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内的各方政府官员及同行前来参观,比如TCL董事长李东生、海信董事长周厚健等彩电大佬。工信部也正在积极推动等离子上游配套材料厂的组建,以便尽量减少长虹外购原材料的比例,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长虹自己也计划到明年此时等离子良品率走完爬坡期后,就发动一场等离子电视的降价大战。“如果52英寸等离子电视仅售6000多元,谁还会买同尺寸的液晶电视呢?”长虹在过去CRT时代夺得冠军的杀手锏就是“降价”,同样的手法,将再次运用到平板电视领域。最近传出松下开始调低等离子屏价格的消息,这个一直主推等离子的日本企业,终于松动了。更好的消息是,7月份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与日立合作,将在合肥建立一条最终产能达600万片的等离子屏生产线。参与者越多,降价的空间就越大。

  这样说来,长虹重回“彩电大王”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长虹确实正在具有赵勇所期待的“产品定义权”,如果等离子市场被放大,长虹的话语权就会更强。这与现如今的液晶产业完全不同,等离子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现在很多中国彩电厂家开始谋求另一种出路:与屏的生产厂家合资直接建立模组整机一体化的生产线。长虹与台湾友达的合资便是采用此种方式。但这种合资方式目前仅此一例,而且对于那些已经独立建立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彩电厂家来说,再掉头选择另一种方式,也会有不小难度。中国液晶产业链的完整性及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是不可逃避的问题。

  由此看来,长虹在等离子产业链上的完整性,确实给中国彩电企业带来了一种摆脱命运的可能性。事实上,赵勇对于“产品定义权”的追求已经超出平板电视。去年4月,长虹斥资7.05亿元人民币,在成都兴建中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完整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生产线。可以看到,赵勇已经开始对OLED这类新型显示技术展开布局。错过平板显示的索尼甚至将全副家当都压在了OLED上面,三星、LG等企业也在积极研发中。

  Displaysearch最新的预计是,到2016年全球OLED营收将达到71亿美元(去年仅为6亿美元)。长虹是目前唯一一个就此专门成立研究公司的中国彩电厂家,并于今年已经实现小尺寸的量产。在OLED的研发上,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有可能超过日韩企业的,因为核心技术在美国企业手中,日韩企业也只是在研发过程中。如果能够占领新的产业制高点,中国彩电制造业将有可能彻底摆脱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尴尬局面。

  赵勇寻求产品定义权

  陈庆春

  跟他的前任倪润峰相比,赵勇最大的不同是,他低调、耐得住寂寞,而倪润峰轰轰烈烈、来去有声。在赵勇接手倪润峰担任长虹集团董事长之后,长虹不再强势、不再咄咄逼人,特别是长虹的当家产品——彩电,曾经的“彩电大王”现如今甚至排不到液晶电视市场前三的位置。但是赵勇谋求的不仅是市场影响力,还有更重要的产品定义权。长虹尝试完成了对产业链的完整布局,特别是在中国彩电制造业整体不掌握上游核心技术的时候,这种尝试就需要更大的投入。

  放眼目前中国所剩下的彩电品牌,长虹应该算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了。长虹从1958年做军工电子起家,1972年开始涉足电视机的制造、销售,与它同时代的北京、牡丹、黄山等国产彩电品牌早已不见踪影。在CRT电视时代,或者对长虹来说是倪润峰时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市场需求旺盛,只要手里有电视机,就不愁卖。对于厂家来说,唯一要做就是如何生产更多的电视机。倪润峰的战略选择和管理风格就是在那个时代形成,他不仅生产了更多的电视机,而且成本更低,所以有能力打价格战。

  赵勇1993年加入长虹。来长虹的头8年,一路从小组长升至副总工程师到总工程师,2000年6月,被任命为长虹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被人尊称为长虹“少帅”的他,那时的战略思路就已十分清晰: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及技术附加值将越来越多地从整机向关键部品和软件领域转移。他提出要有选择地进入“平面显示器”(即平板电视)。当时倪润峰的想法是赶快实现市场的国际化,将长虹“彩电大王”的旗帜插遍全球,从而快速实现销售额的增长。2001年到2004年,赵勇离开长虹,担任绵阳市副市长。

  四川长虹2004年半年报显示,美国经销商APEX公司拖欠长虹应收账款近40亿元,并在当年底被确认,这笔巨款已无法收回。现在彩电业的同行再回忆起此事时,仍不免唏嘘:“一个百亿家电企业,以净利率2%来计算,40亿需要20年才能赚回来。”2004年年报显示,长虹当年巨亏37亿元。

  钱的损失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长虹在这个时候错过了平板电视最佳的布局期。2004年,被彩电业界称之为平板元年,也就是市场正式启动的一年。而那时,长虹还在背投电视(CRT)领域奔跑。

  2004年7月,赵勇回到长虹担任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一职。距离他上次离开长虹的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在这3年里,中国彩电业逐渐远离了CRT时代。2004年底开始,在众多怀疑和期待的目光中,长虹确立了“三坐标战略”,三个坐标分别是产业价值链、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就是要完成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提升,并掌握核心技术;产业形态是完成从消费电子、军工电子到关键部品的完整布局;商业模式则要完成向服务业的拓展,打通与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的垂直联系,要与最终消费者有直接联系。

  5年来,长虹每进入一个产品行业,必然将该产品的产业链延伸至核心技术层面。2004年长虹决定进入等离子产品行业,赵勇将重点放在了上游核心技术层面,除了收购韩国欧丽安公司以实现等离子屏的生产之外,还在此之前成立了专门做芯片的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有了等离子屏和芯片的生产,长虹等于完全控制住了等离子电视的整条产业链。

  在空调、冰箱领域,长虹同样完成了对核心部件的控制。2005年4月,长虹和台湾东元集团签下总投资达15亿元的空调压缩机合资项目,长虹出资75%,2008年7月实现量产,一期工程年产280万台空调压缩机,为此长虹解决了空调中被誉为“心脏”的核心部件的生产;2007年12月,长虹继2005年购入美菱电器,完成对冰箱产品的多元化之后,又成功竞买了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股份占29.92%),华意压缩机是国内冰箱压缩机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压缩机市场占有率高达25%。至此,长虹完成了对彩电、冰箱、空调、手机(芯片)等产品的上游核心部件布局,也因此逐渐画好了“三坐标”中产业价值链这条坐标轴。

 长虹的电视怎么样 长虹的未来
  毫无疑问,掌握产业核心技术,无论如何是赵勇战略坐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技术更新换代的产业变革时期。自赵勇2004年接手长虹以来,长虹集团的年销售额已经从103亿元成长到2008年的351亿元。但长虹2008年报和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都很不漂亮,2008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减少42.17%;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净利润仅270.7万元,同比下降97.16%。在部分家电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指标对比表中可以看到,2008年四川长虹的存货周转率仅为3.66次,青岛海尔高达9.78,海信电器为6.80。

  赵勇在执政之初就曾提到,长虹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员工满意、顾客满意、股东满意”,现在看来,赵勇需要让股东满意。而在净利率仅3%左右甚至越来越低的家电制造业,赵勇能有多大的腾挪空间?51岁的长虹,拥有36年电视机制造经验的老牌电视制造商,还跑得赢吗?

  这最终要看赵勇具备了怎样的“产品定义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6304.html

更多阅读

我的未来网:M币及W币报销抵现流程

*注:我的未来网将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情况随时完善W币消费报销抵现说明*在“我的未来网”上,1W币=1元,1M币=1元。W币和M币的使用方式均为消费报销抵现。申请M币消费报销抵现说明M币消费报销抵现方式为:可在消费商家、合作商家和指

现在的生活就是我的未来-专访蒋勤勤 我的未来生活

现在的生活就是我的未来——专访安利家居科技产品推广大使蒋勤勤有一天,蒋勤勤在书店闲逛,忽然看到货架上有一本书,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她没有翻书中的任何一页,仅仅扫过封面上的一段话,就把它买了下来。那段

声明:《长虹的电视怎么样 长虹的未来》为网友扯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