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华
央行于7月8日公布6月份新增贷款达1.53万亿元,这是央行自按月公布数据以来首次提前对外公布当月信贷情况。专家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意在向市场表明其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 这是今年以来新增贷款第三高点,也是今年第四次超过万亿。今年前3个月,新增贷款均突破万亿元,其中3月份达到1.89万亿元的历史天量。4、5月份则下滑至5918亿元和6645亿元。以此计算,6月份的新增贷款量已经超过了4、5两个月的总和,是5月份的2.3倍。 多位银行业人士分析,借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推动,银行潜藏的放贷冲动已经不可抑制地被激发出来,上半年7万亿信贷规模中,除上述经济刺激计划外,另有相当数量的资金已经进入股市和楼市,在下半年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变化的影响下,银行信贷、股市、楼市这三者之间的资金链条将会紧紧地捆在一起,一旦中长期出现股市萎缩和楼市下滑,银行业的坏账极有可能出现同样爆炸式的增长,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继1999年以来的第二轮坏账潮。 宽松政策下的隐忧 6月25日,央行再度宣称,将继续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7月1日,复旦大学货币银行学专家张晖民表示,这一货币政策信号的发布,将预示着今年下半年,国内的信贷市场仍然维持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已经激起市场对通胀和未来银行业坏账潮的担忧。 他分析称,近期国内楼市涨幅大有超过去年和前年最高峰之势,一些楼价超过最高峰的水平,现在房价上涨有信贷因素,也有通货膨胀预期因素,另外股市近期不断上涨,这两大市场已经蕴含泡沫。 李晶也表示:宽松政策和信贷大量放入市场,肯定对楼市、对股市都有很大的利好作用,现在房地产价格反弹非常之快,我有一种担心,就是怕价格反弹过快,造成泡沫现象,如果价格持续增长下去,下半年四季度可能会出现泡沫现象。并且房地产的恢复主要是由国内的信贷和国内的资金带动的。 尽管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率在数字上是下降的,但这种靠做大贷款规模的降幅几乎没什么意义,反而大大掩盖了银行贷款的中长期风险。此前我们多次强调了银政合作、银行“垒大户”等带来的信贷风险,但现在看来,这恐怕还不是未来最致命的威胁。伴随着银行信贷的激增,大量资金流入楼市已成既定事实,这导致楼市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地捆绑起来了,实际上也为下一轮银行坏账危机埋下了“地雷”。 而这个“地雷”的导火线很可能是楼市泡沫。尽管目前监管层始终强调房贷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不构成对中国银行系统的安全,但在放贷冲动和监管层的默许下,楼市房贷开始杂乱丛生,有的银行审查流程已基本流于形式,一些香港银行甚至哀叹不谙内地放松二套房贷等“潜规则”而水土不服。但楼市能始终保持上半年的向好趋势吗?显然这有点一厢情愿。现在大家都预期通胀的来临,楼市自然成了避风港,看起来大家都在赚钱和资产增值,但实际上是将资产泡沫一步步推向新高点。一旦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楼市的调整不可避免,而楼市的剧烈调整也将使得银行业的坏账潮随之而来。 “我觉得现在不光是中国政府,包括美国政府在内,都要考虑怎样把这种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收紧,货币政策不可能这样持续下去,如果持续下去,12个月以后、两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在6个月之内我觉得这个是不可能的。”李晶指出。 李晶建议,如果到明年,经济出现稳定复苏,政府应该开始转换货币政策。 虽然对于上半年7万亿信贷规模的大致构成,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有相当比例的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在今年年末或明年会自然到期,全年的信贷投放量不会超过10万亿元,但是真正存在担忧的是,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信贷投放是不是合规的,大银行的投放的项目符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一旦经济出现过热,这些不合规项目就会被叫停,银行业的坏账率会出现急剧上升。 第二轮坏账潮恐在制造 据了解,虽然与十年前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清理运动性质完全不同,但是这场新的坏账潮已经不可避免地在滋生。 7月2日,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林韩斌表示,现在国内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70万亿,而不良资产总额在6000亿元左右,但这种官方的数据可信度一直不高,外界对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也从来不知道真正是多少,不过可以推测的是,今年银行业新增贷款如此迅猛,未来几年内银行业不良资产急剧上升难以避免。 对于可能出现的上一轮坏账潮,李晶分析,银行坏账主要是国家为推动国有银行业改制上市,用财政兜底剥离了四大国有银行高达1.4万亿的不良资产,这次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是一方面,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