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递:巨头的低端化生存



系列专题:快递业观察

  □见习记者 伊西科

  38年前,联邦快递创始人施伟德首创了转运中心及航线网络系统的快递业模式,这是一个越战特种兵式的思维在全球物流业上的成功,然而如今在中国他却面临困境

  凌晨1点,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一架波音737货机降落在货机坪,舱门打开,集装器和集装板顺次卸下,并转运到一墙之隔的航空箱卸货区开始分拣。凌晨3时左右,分拣完毕后的货物再次装机飞赴华南、华北等地。

  在联邦快递中国区转运中心里展现的这一切,足以让联邦快递创始人施伟德(Frederick W.Smith)感到欣慰。40多年前,还是耶鲁大学三年级学生的施伟德,在其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以航空中心为基础的空运配送模式。“买架飞机专门用来送货”这个想法被论文指导教授认为荒谬。然而时至今日,联邦快递的转运中心及航线网络系统模式不仅成功复制到了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还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迅速发展。

  两年前,联邦快递的中国区转运中心正式落户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该中心总建筑面积约9300平方米,拥有9个停机位,设专业进出口分拣系统、仓储区和操作部,每小时最高可分拣9000票货件。目前,转运中心的辐射网络遍及整个华南和华北。当年5月28日,联邦快递中国公司正是基于这一网络系统在中国内地率先推出了“次早达”、“次日达”和“隔日达”等限时服务项目。

  花费38年的快捷

  随后的两年中,其他国际快递公司和国内快递公司也跟进,推出了类似的快捷、准时的国内限时服务。

  夜色中远望,萧山机场是寂静的,但对于联邦快递中国区国内限时服务副总裁陈信孝来说,每晚23点到次日凌晨5点,都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别人休息的时候恰巧是我们的‘windows time(时间窗)’,这是争分夺秒的6小时。”陈信孝对《商务周刊》解释。

  23点,先是长三角区域的货物通过卡车运送到这里,经过分拣,区域内目的地的货物又分装到卡车上,目的地为国内其他区域的货物则等候南、北线货运航班到达。

  凌晨1点多,来自华南和华北方向的两架货机相继降落,经过几分钟的转卸,所有货物进入转运中心内的航空箱卸货区,由工作人员实时扫描,送至传送带后分拣。3点左右,分拣完的货物再次装上飞机,分赴华南和华北。联邦快递的南、北航线是由扬子江航空公司协议提供的,该航空公司的两架波音737货机每晚执飞南北两个往返航线,航线覆盖了北京、天津、青岛、广州、厦门等华北、华南的主要机场。

 联邦快递:巨头的低端化生存
  同时转运中心每晚还要处理12班次的普通货运卡车、2班次的长途货运卡车以及一些用商务航班送抵的货物。

  凌晨5点,时间窗工作结束。“今天在中国内地能够实现这些快捷服务,正是秉承了施伟德成立联邦快递公司之初的想法。” 陈信孝评价道。38年前的1971年,施伟德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联邦快递公司(Fedex)时,就开始尝试通过转运中心及航线网络系统进行隔夜交货的速递方式,而联邦快递也正是凭借这种首创的先进模式,多年来一直占有国际快递业务的最大的市场份额。

  早在1984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联邦快递,一直同敦豪环球(DHL)和联合包裹(UPS)等其他国际快递公司占据着中国国际快递业务的八九成份额。然而联邦快递并不满足于国际业务强而国内业务弱的局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供应链的起点和终点,而不仅仅是亚太的经济和贸易中心。”联邦快递公司创始人、现任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的施伟德曾经这样表达过他的想法。

  在进入中国的25年里,联邦快递也一直梦想能将它的转运中心及航线网络辐射全中国。然而,尽管联邦快递凭借其首创的转运中心及航线网络系统模式几十年来横扫全球,但在中国它却要面临着低端化生存的困境。

  经历3年的泥淖

  2005年12月,也就是联邦快递在华开展业务21年后,中国终于兑现了进一步开放快递市场的承诺,允许外资公司独资经营物流快递业务。

  翌年,联邦快递出资4亿美元收购了此前他的中国合作伙伴——大田公司的国内快递业务及两者的合资公司。收购后联邦快递得到了大田公司的89个国内快递点,加上自己原有的100多个网点,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国220多个城市。随后,联邦快递将亚太区转运中心从菲律宾苏比克湾转移至广州白云机场,又在杭州萧山机场设立了中国区转运中心。联邦快递的国内网络由此一步步建立起来:一方面延伸市场触角;另一方面,通过包机、建立转运中心等来掌握核心的运输能力。

  网络系统虽然建立起来,但面对中国内地市场上众多价格低廉的国内民营快递,联邦快递仍然占不到优势。于是联邦快递在对其服务和定价进行监测和评估后,对市场策略进行调整。2007年6月才正式进军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联邦快递,在随后一年中开始降价,现在联邦快递的“次早达”服务,从北京到上海,一个1公斤的包裹价格为20.5元,此价格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这也给包括中国邮政在内的许多同行带来了压力。

  对此,联邦快递中国公司对《商务周刊》解释:“国内限时服务是中国市场的一项新服务,它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和改进,因此我们才推出一项简化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费方案。”

  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联邦快递全球业务量下降较大,同时其在中国国内市场采取降价策略影响了其整体业绩。2009年3月19日,联邦快递全球公布了2009财年第三季度 (2008年12月1日—2009年2月28日)业绩,净利润跌至9700万美元,同比大幅下挫75.3%。其中,快递业务运营利润4500万美元,同比骤降89%。

  在中国,2009年4月,历时10年修订的《邮政法》出台,其中第六章第51条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这让所有外资快递都有些郁闷,而联邦快递的中国业务也受到很大影响。

  面临这一局面,今年以来联邦快递已在美国本土及其海外部门展开了新一轮的成本削减计划,包括减少快递部门和货运部门的员工人数、进一步减薪及减少工作时间、改善信息科技系统及内部流程系统、缩减其他方面的开支等。同时,联邦快递中国公司也做出了结构重组,重点在销售队伍和一些地面操作站的整合,目的在于更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也能提高效率。

  联邦快递的中国国内业务将如何应对新的市场形势呢?陈信孝并未给出直接回答,只是强调:“我们会切实遵循国内的法律,对于即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我们仍然充满信心。”

  陈信孝的信心可能来自未来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因为联邦快递等外资快递作为“先进快递生产力”的代表,其高效、快捷、安全的特性以及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对众多外向型企业来说仍是首选;国内业务方面,尽管新《邮政法》设定快递市场准入门槛,也规定信件寄递业务实行邮政企业专营,但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快递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建新向《商务周刊》指出,包裹、小件、样品和非信件的印刷品如报纸杂志等业务,对外资快递来说还是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联邦快递尽管没有得到全方位的经营自由,但也坚定了集中火力的经营方向。

  □记者 陈楠

  垂直整合产业链成为方正科技突破PC低利润的首选路线

  6月8日,方正科技(600601.SH)位于重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的一座PCB产业园正式投产。加上之前建立的珠海PCB产业园,以及在杭州收购的速能PCB厂,方正将以东西南掎角之势布局整个PCB产业。PCB即印刷电路板,应用于目前大部分电子设备的生产中,属于核心电子元器件。

  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在当天的投产仪式上表示:“作为方正科技新的利润增长点,重庆方正PCB产业园投产是方正科技PCB业务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将对方正科技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方正集团的根据地,方正科技要综合发展的计划很早就被提上了日程。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告诉《商务周刊》:“方正科技要做IT领域的综合服务商,也就是软件和硬件都要有。软件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但方正在硬件方面的先天优势并不明显。”

  iSuppli资深行业分析师顾文军也对《商务周刊》指出:“方正在品牌以及与核心供应商的合作上做的不是太好,如果只专注于做PC,在单一一点上寻求突破,那么它在竞争中将更加难以生存。”

  自2003年起,方正科技首先在其产业链上游兴建半导体厂代工厂,并联合深圳深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后来又大力扶持PCB业务。方正科技最终的定位是以PC终端为起点,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最终聚点为线,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由于兄弟单位横向发展走规模经济道路,PC领域的利润率极低,代理商的利润都比我们要高。此外,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上,所以我们并没有打算在PC领域扩大规模,而是在几年前就决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高端意味着高附加值。”魏新解释到,“但是如果我们暂停做PC,会在百姓心中造成一些影响,对品牌起到负面的影响,所以尽管利润较低,我们还在坚持去做。”

  根据方正介绍,重庆方正PCB产业园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具备15万尺的月产能,将于2009年底到2010年初增加投资,届时月产能将达到30万尺。预计到2010年底至2011年初,通过继续追加投资,产业园的月产能将达到50万尺。

  由此,方正向其PCB产业的总投入已经达到了25亿元。“我们在珠海产业园的投入是20亿元左右,杭州的收购金额较少。重庆的产业园已经投入了5亿多元,预计总投资可达到15亿元左右。”魏新说。

  方正科技对上游PCB业务的大力投入源于其喜人的业绩。数字显示,方正PCB业务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70%。在中国内资PCB企业中,其销售收入排名第二,年均增长速度为66%,而同行业平均增速则为8%。2009年第一季度最新数据显示,方正PCB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1%。

  “尽管现在PCB营业额仅占到方正科技的15%,但其利润率相对较高,利润贡献远远超过营业额比例。”方中华说。

  方正科技对其PCB产业的发展目标是2—3年内进入全球前50强,2011年产值突破15亿—20亿元。魏新表示,不排除全球并购的可能,“国家政策支持收购优秀的企业,方正也会响应国家号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高科技的目标”。

  但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欧洲PCB产业出现5年来的首次衰退,使人们质疑方正此时抢占国外市场时机是否恰当。但顾文军认为,欧美市场主要是受危机影响,需求量暂时放缓,并不是市场完全饱和,“此外,随着危机中的口红效应,像方正这样物美价廉的商品会更有市场,我认为方正的对外发展战略是可行的”。

  中新生态城染绿塘沽

  □记者 邵芳

  一个兼有绿色工业集群和绿色生活组团的35万人口“未来城”将在渤海岸边崛起

  6月的阳光下,光秃的盐碱地里那些不规则的水坑发着光亮,旁边竖起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大广告牌,告诉了人们这里的未来:一座绿色生态城市将在渤海湾兴建,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当地政府宣称,5年后,这里将出现一个空气清新、绿色能源、废物可循环利用、自来水可直接饮用、工作与居家组合在一起的生态家园。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继苏州工业园之后的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目前的项目开发公司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吉宝集团牵头,中新双方各出资50%。规划用10—15年时间基本建成。预计到2020年,它的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5万人左右。

  根据规划,生态城确定了8大产业发展方向,包括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会展旅游、金融服务以及绿色房地产等低消耗、高附加值产业。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COO林振聪介绍,公司的三大战略中,首先就是在生态城中设立生态工业单元,包括以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及转化、服务为主的产业园,以软件、培训、金融等产业为主的科技园,和以文化创意、动漫、影视等产业为主的动漫园,进而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工业集群的产生。

  6月3日,生态城的又一重要项目生态科技园奠基。该园预计建设期为5—6年,总投资为20亿元人民币。整个生态城计划10-15年时间基本完成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吴财文对《商务周刊》介绍,科技园将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地区全球生态产业的基地,以满足中国北方对清洁科技和可持续城市解决方案的需求,吸引全球清洁科技、绿色研发以及服务外包产业(BPO)等高附加值服务业的企业落户,同时吸引生态城新居民,并促进相关经济发展,为中新生态城建设作有效的铺垫。

  自2006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的第一个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就将自己定位于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改革的新排头兵。在6月8日召开的一次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新任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工委书记何立峰表示,滨海新区在发展绿色经济等方面也承担着先行先试的责任,包括“全力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和生态城区,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探索绿色经济的新途径”。

  与苏州工业园重在发展工业的定位不同,中新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创建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我们把生态城选在蓟运河的南岸,难以耕种的盐碱地上,就是要打造一个从零开始的生态城,这样规划才不会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我们的理念。”吴财文对《商务周刊》说,“它将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相和谐的宜居城镇。”

  据透露,天津生态城将运用400×400的模块化开发理念,当中有完整的功能区域。城中还有一个南北通道,可以把水景作为整个城市开发的主要核心组成部分。整个河谷会将整个生态城的商业区和生活休闲区有机地连在一起。 

  当然,这些都还停留在图纸之上。中新天津生态城目前可以拿出来示范的,主要还是其建筑节能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比如其所有建筑比标准住宅节能20%—30%;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被大量使用;居民用水再循环率有望达到60%以上。

  “中新天津生态城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未来城市。从目前的科技来看,要建成零碳排放的生态城从理念上可以实现的,但这意味要付出昂贵的成本。”吴财文说,“现在有很多生态城的计划,我们的不同点在于有效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将生态成本控制在居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建设两三年后就可以住的城市。所采用的技术是太阳能等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的挑战是把不同科技拉到一起建一个舒适的家园。”他介绍说,现在生态城道路已开始动工,污水处理厂建设到后期阶段。今年下半年商业住宅计划将会启动,“我们不要求达到零排放零废物的程度,我们希望先奠定一个基础,有了基础以后要加强或者提升就更容易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646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联邦快递:巨头的低端化生存》为网友我已不年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