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标准运营中国的时代已经到来
文/龙真 宏基在中国做的并不好,这是事实。但为什么做不好,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是宏基中国自身的团队建设有问题,而跟宏基的模式复制无关。 宏基对于中国大陆的态度一直处于摇摆状态,一方面希望在大陆做的尽可能好,另一方面却又顾虑重重。它不信任中国的经销商,一直对于此前中国经销商因为欠账不还逼垮康柏而耿耿于怀。此外,它将中国的东部沿海视为安全地带,对于其它地区则又持谨慎态度。在这种心态下做事自然就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根本就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自然也就谈不上成绩斐然了。 它还无视中国的现实,给中国的营销团队下死任务,完不成任务就要走人,这都造成了中国营销团队的不稳定。对于中国的渠道策略更是随意改动,一变再变,闹的渠道商们人心惶惶,厂商和经销商不能互相信赖,更谈不上密切合作了。 但宏基复制欧洲模式却没有问题。关于跨国公司的本土化,一直存在着两种模式的争议:一种是根据本土情况,自己研究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的模式,并适当的借鉴国际化的经验;一种则是利用国际模式来套中国,并根据中国情况做一个微调。目前,前者基本上是割裂国际经验,往往学形而不重神,是对先进管理模式的否定,而且在执行中更容易犯短视的错误。而后者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事,但往往过于死板和自信,导致低级性的错误。 强调中国的特色固然重要,但中国首先是作为一个世界上的经济体而存在的,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已经发生了30多年,除了政策和文化因素外,其它方面都已经大同小异,已经完全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而且中国很多企业也开始了国际化运营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宏基所奉行的欧洲模式明显更适合中国国情。在美国,分销渠道很弱,零售巨头很强,美国模式在中国很难推行;而在欧洲,也主要是分销渠道。不过不同的是层级没有中国这么多,消费能力也与中国稍有不同而已。在这种多方优势下,宏基只要微调国际模式,在中国市场获得胜利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根据麦肯锡研究,宏基和其它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策略应该并无二致。它需要:(1)详细的调研,更加深入的细分市场;(2)目标比其它地区设置的要更远大一些,而在绩效考虑上,却要注重目标完成情况和员工学习能力的平衡,中国的员工能力弱于其他地区,但人才难觅,留住人才和完成绩效要有一个很好的平衡;(3)增加在华的采购和研发,保证开发富有竞争力的产品;(4)世界级执行。把中国当作它的全球市场的一分子,把在华运营模式融入全球,共享资源和优势,把中国的经验输往全球,把全球的经验为中国所用。 不过,不管怎么说,宏基在中国发力的时间选的不算好——正处经济危机,在世界各大PC厂商都把中国当作救命稻草,本土PC老大联想国际化失利也转向国内的时候,宏基在中国发力注定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有了先进的新营销模式做后盾,适时适地的去调整,它成功的理由也依然相当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