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投资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痴迷于数据。在充满困惑和迷茫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总是试图从各类经济和行业数据中寻求指示和安慰,因此目前股票市场被戏称为“数据推动的市场”(data-driven market)。不过,由于对数据的不同解读,也导致了众多新的困惑和分歧,而这恰恰是患有“数据饥渴症”的投资者所始料不及的。
我们从近期投资主线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们对数据的依赖性。尽管流动性泛滥和经济见底(哪怕是疑似见底)是推动市场上行的原因,但在具体投资过程中,人们可不是光看这些“愿景”来做股票的,而是关注更具操作性的数据。举个例子,今年以来有色行业涨幅超过90%,而食品饮料行业涨幅刚刚达20%。在相同的流动性和经济“见底”的背景下,投资者厚此薄彼就是看到了两个行业中数据的绝大差异。例如,今年以来铜价上涨了45%,3月份当月就上涨了19%,这导致了有色股的上涨(有色金属行业上涨了95%)。又如,今年1至3月份汽车销售扭转下滑局面,2月份单月同比上升25%,3月份更是创出历史销量新高,这导致了汽车股的上涨(汽车整车行业上涨了74%)。而与此相反,缺乏行业数据刺激的食品加工、化学制药和农业板块就差强人意。 既然投资者是看着具体数据做股票,那么就要关心这些数据究竟有没有延续性,这或许成为了未来市场判别的基础。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当前最为人们所倚重的3个数据。首先,以铜价为例。近期铜价上行真的能被理解是需求上升和生产活动恢复吗?铜价发出的信息是真实的且可持续吗?其实,我们看到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对铜金属进行大量收储,3月份的进口数据表明,中国3月铜的进口达到了37.5万吨。中国进口导致LME期铜的价格快速上涨,但这种铜价接近50%的上涨纯粹是中国的进口导致的,并非是全球制造业复苏的标志。而中国铜的表观消费量(国内产量+上海交易所库存变化+净进口)的快速增长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最终需求的快速增加,而是政府收储行为的结果。或许我们看一下钢铁需求情况就更为明晰,同样作为工业活动晴雨表的钢铁并没有出现LMX期铜相类似的价格上涨,地中海钢坯合约价今年迄今以来已经下挫了19%,而国内的钢铁综合价格自2月以来已经连续下跌了7周,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制造业的全面恢复还没有见到。 其次,我们可以观测一下比铜价更为全面的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能够综合反映工业生产、订单、销售等各类活动的指标。但目前存在着中国物流和采购中心和里昂证券分别编制的两个PMI指数。从指数读数看,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编制的PMI指数出现逐月趋好态势,1月份读数是43,2月份是49,3月份达到52.4(超过50意味着生产活动出现正增长)。但里昂证券编制的PMI指数却给出了不同的结果,里昂PMI指数3月份的读数是44.8,不仅依然低于50,还比2月份45.1略为下跌。不过,出现这样的差异也并不奇怪。物流和采购中心的指数编制样本里大型国有企业较多,而里昂编制样本里中小企业较多,这反映了中国经济虽有所恢复,但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差异。 另外,我们更关注的是PMI指数趋好的持续性。依然以中国物流和采购中心的PMI为例,我们发现这个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3至4月份该指数都会上升,而进入至7月份该指数通常回落。因此,我们不难估计这个指数的未来走势,3月份比2月份有所上升,4月份可能与3月份基本持平或者略涨,5至7月份则可能会回落。试图预测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形态的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下这个特性。 最后不妨关注一下近期最为热门的汽车热销数据。汽车销售数据从去年底开始趋好,今年1至3月份销售走好(这部分由于减税政策、汽车下乡等短期因素刺激),但要警惕其中也有汽车销售的季节性因素。例如,重卡销量历年都在1至3月份逐步走高,而轿车销量也是历年开春前后(3月)步入销售旺季。我们或许在4月份依然看到销售惯性导致的良好数据,但进入5月份后,季节性因素影响下销量涨速可能回落。这个例子再次提醒我们,季节性因素在中国经济中无处不在,在利用1-3月份数据判断中国经济回暖的时候,需要适度剔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站在目前的位置,我们对中国经济逐步恢复报有信心,并确信2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也会好于1季度。不过,习惯于看短期数据的投资者或许需要注意,数据回暖过程往往伴随着波动性,微观投资中需要注意这一特征。 作者:程伟庆 (中信证券交易衍生品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