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放松银根,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4月,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达5.1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37万亿元,并已超过2009年全年5万亿元信贷增量的目标。然而,无论是学界还是企业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抱怨并没有缓释多少,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融资环境“变差了”。人们不禁要问,“天量”增长的信贷投放,为何仍难以惠及中小企业?本文拟从金融的视角切入展开,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Why didn抰 rapid growing loans benefit SMEs? “天量”放贷,为何仍难以惠及中小企业? 孙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在工商注册登记的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4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有4200多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并且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资信度低、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虽然近来,国家放松银根,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至4月,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达5.1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3.37万亿元,并已超过2009年全年5万亿元信贷增量的目标。然而,无论是学界还是企业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抱怨并没有缓释多少,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融资环境“变差了”。人们不禁要问,“天量”增长的信贷投放,密集出台的支持政策,惠及中小企业的有几何?为此,本文拟从金融的视角切入展开,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障碍 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创业者自身投入资金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收益资金,即内部融资;二是企业外部融资。中小企业在企业创立之初,由于投资规模较小,产量有限,因此较重视企业的自身积累。然而,如果仅靠企业的留存利润来作为企业发展资金的惟一来源,企业的规模发展是很有限的。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内部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外部融资则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外部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股票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贷款。一般而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外部融资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涉及的外部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主导型的融资模式、票据融资、租赁型融资模式、募股型融资模式、利用外资型融资模式和民间借贷等。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上述融资渠道都存在很多困难。 造成以上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而金融梗阻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尚还不完善 金融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走向市场化,而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使得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市场化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把清理金融资产、化解不良贷款作为工作重点。于是,各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上进行重大调整,实行集约化经营,压缩不良贷款,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而中小企业自然就在被压缩之列。它们只青睐那些资信相对良好的大企业,而对管理不甚规范、效益不稳定、信用难以掌握的中小企业却往往是歧视、随意、冷漠疏远和嫌贫爱富,从而造成了一方面大企业实际借款数量明显小于其授信额度,形成银行部分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融资困难的不合理现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归属性决定国有企业的银行信用必然高于非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财政在产权归属性上的三位一体,即其终结产权皆归属于中央政府。因此,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将其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通过各种途径转嫁给终极产权所有者——中央政府。因此,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归属性决定其信贷需求的强烈性、迫切性和非理性,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资金供给时也会因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归属性而无需过多考虑国有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尽可能地满足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信贷需求。2009年头几个月,不少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均大幅度增长,有的甚至可形容为“天量”放贷,但贷款结构多数投向了国有企业或者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目。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由于产权归属性的不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能顺利地将其风险转嫁给中央政府,借贷风险增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就不得不考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中小企业的逆向选择风险问题。所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给中小企业之前,则会慎重地选择与甄别信贷对象,采取种种限制条款与防范措施,减轻信贷的逆向选择风险。在信贷发放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则会加强监管力度,以防范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由此也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结果是必然导致金融机构非常谨慎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产生“惜贷”、“惧贷”问题。虽然近来银根松动,但银行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采取的仍然是“惜贷”做法,有“米”不作为,“雨天不打伞”,出现“货币宽松,信贷紧张”的局面。 金融机构运用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是以少数大银行为主,辅以若干中小金融机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而形成的,其运用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目前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产权虚置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由此导致银行法人治理机构严重扭曲,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普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居高不下,贷款风险增加,故放贷能力和积极性均受影响。即使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着产权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其背后的“老板”仍是国有企业,故同样存在所有者缺位及由此导致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改制后的城市商业银行多从城市信用社的多级法人转制而来,由于改制过程中过于“一刀切”,使得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出现亏损甚至支付危机,导致主营业务相对萎缩,经营能力下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既缺能力又缺胆量。 商业银行的工作流程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适应 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流程长、环节多,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短期贷款为主,具有要得急、次数多、额度小、风险高的特点,贷款的周期也难以准确测算,逾期的可能性较高。显然,资金供求的不同特点使得双方在操作中很难“对接”。在商业银行方面的表现就是:管理成本高、单项融资交易成本高。一个银行经营的成本,有一半左右是劳动力成本,所以做中小企业特别是做小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高,无论是500万还是5000万,还是5亿乃至50亿的一笔贷款,所花费的工作量是相同的,但是它所产生的效益是成百倍的不同。这也导致商业银行对此类业务不热心。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操作上没有区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即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放在同一标准上来衡量,这显然会使中小企业失去大量的贷款机会。 缺乏市场化利率调节机制 银行的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是相统一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高风险投资的时候,自然期待丰厚的收益。据此,银行可根据风险的高低决定是否投放信贷产品和制定相应的利率。而当前我国的市场机制尚还不完善,贷款利率实行的不是完全市场化利率,而是规定利率(基准价和浮动比率均受到管制)。在这种利率管理体制下,金融机构的贷款收益率受到严格的控制,只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做小范围浮动,禁止因服务对象的不同和信贷产品的差异额外收取费用。这一规定无疑挫伤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积极性。金融服务水平低,缺乏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中,普通采取的是抵押、质押和担保等方式。尽管这几种方式具有贷款安全性高、风险小的优点,但对中小企业而言,这几种贷款形式的评估、论证时间长、环节多、手续繁杂、收费过高,使其贷款成本过高,这与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缺乏抵押担保品、自身实力弱的特点不相适应,削弱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现代化服务的品种少,服务层次低,缺乏适应中小企业融资“急、频、少、高”特点的金融创新服务。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现阶段,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形式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债券。就股票发行而言,由于证券市场对上市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资信等级、利润额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还不具备现行证券管理所要求的上市规模及投资回报,即使能够上市的在中小企业总量中所占比例也极小,所以它们基本上是被主板证券市场忽略不计的一类群体。另外,从现行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上看,对中小企业不利,因此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金融对策建议 改善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首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面向市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倡导商业银行设立的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有力、有效地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改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现有的高度集权信贷管理制度,可按贷款风险度的不同来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建立和完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贷制度。除了信贷支持,还要利用银行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汇兑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对中小企业推广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其次,鼓励各类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税收支持、扩大利率浮动幅度以及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鼓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切实发挥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重点依托地方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担保贷款、转贷款业务。再次,各类商业银行应改进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开展授信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开办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业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支持开办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立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直接依存关系。相对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比较优势。而且,中小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明晰、具有权责明确及分工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拥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中小银行8000多家,信用社115000多家,占全部信贷金融机构总数的75%,市场运作效率较高。小企业呼唤小银行,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最近20年,我国小型企业增加了20倍,而小型金融机构仅增加了2倍,所能提供的信贷份额只相当于信贷总额的30%,信贷规模和金融机构数量与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一步,也是调整和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必由之路。 商业银行应对基层机构适当授权 目前,金融机构仍是国内中小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当前,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高度集中,各商业银行应考虑将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机构,这样,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当地分支机构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比较了解,收集有关企业信誉、还贷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信息比较容易,更能较好地把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面对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金额小、交易费用高、财务管理混乱、资信水平难以评估、贷款风险高等现实,政府要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重整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金融体系。另外,在加强对银行贷款的监管,要求贷款经办人对贷款质量负起责任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贷款总是有风险的,要允许贷款发放者在一定期限内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失败,这样,才能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积极协调、引导、促进贷款担保机制的建立 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机构。一是地方政府积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由政府牵头并出资成立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小额、短期、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二是建立信贷担保资金应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入股形式,由中小企业集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合理选择个体工商户集中、市场交易量大的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建立个体工商户担保基金,无论何种形式的担保基金,都要遵循市场原则规范运作,以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作用。三是选择合适的贷款担保方式。充分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优化担保结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人民银行提出了通过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全面、客观地记录中小企业基本信息和经营活动,以此来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达到银企信息对称。中小企业没抵押、没担保,但有信用也可考虑。通过将企业基本信息、遵纪守法信息、经营情况、财务信息等建成数据库,并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影响和规范企业诚实守信、重合同讲信用,同时帮助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也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提供沟通渠道。其作用:一是便于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长期的信用关系,通过企业信用档案,银行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到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为该企业提供融资,减少企业融资时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为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提供便利,信用档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对方企业,增强企业间经济交易的透明度,从而帮助企业选择信誉好的客户进行合作和交易,对风险客户提早进行防范。三是有助于企业获取银行的信贷优惠,对于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银行不仅缩短放贷的审批时间,而且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是否需要提供实物财产抵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直接融资途径 美国专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纳斯达克市场)经过调整,从以前的片面支持高科技企业转向支持更多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直接解决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受到投资的青睐而获得资金支持及投资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参与,促进了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规模的增长。我国需要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资本服务市场。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资本融资市场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就其分工来看,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摄影 黄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