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 我们应当欢迎温和的通胀



  2009-6-22

  投资者报(记者)中国连续5个月共计近6万亿元的新增信贷,及两位数增长的货币供应量,让许多投资者担心,我们正从通货紧缩迅速转向通货膨胀,且将出现恶性通胀。我们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一些接近决策层的权威人士的解释:通胀不是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的大问题,即使明年有可能出现,也将是相对温和的通胀,这对经济和投资总体上是好事。

  通胀的坏名声主要来自不可控的恶性通胀,而非通常意义上3%以下的温和通胀。我们都记得1987年、1988年中国出现的抢购风潮,那时通胀接近20%,这不仅吓坏了大家,也损害了经济发展。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动辄30%,甚至100%以上的恶性通胀,严重摧毁了经济体。所以我们理解,恶性通胀是洪水猛兽,要尽可能避免其出现。

  但从当前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看,今年底或明年出现恶性通胀概率极小。刚公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喜忧交杂,CPI和PPI仍处低迷,各种生活用品与服务价格、居民支出没有明显增加,这些代表通胀的关键指标仍将在低位徘徊。

  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没有在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出现新的失衡,货币政策还处于逐步释放效应的过程中,远没有到必须处理通胀隐患的程度。在CPI仍是负1%以上、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多达5%~6%的情况下,政府启动的大型项目投资,显然还没有带动整个社会的投资,日常商品与服务、资源和能源价格的全面上涨,也没有出现。我们认为,CPI、PPI等宏观指标由负转正还需要时间,今年很难将通胀推高到3%以上。

  许多投资者对外围经济环境的担心,也需要冷静分析,输入型通胀因素看起来存在,其实难以发挥作用。正如樊纲等经济学者的分析,尽管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各国央行深知恶性通胀的危害,但各大央行从去年底就开始投放大量货币。

  比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两次在国会作证时声称,必要时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即当市场货币流动性开始恢复,美联储会考虑通过加息等方式回收流动性,以避免恶性通胀。放出货币容易,回收货币难,只要各国央行还有能力应对货币收放,我们就不必担心货币过多时的回笼问题。

  具体到中国,最近国际热钱的涌入,或许会增加投资者的担忧。央行引人注目的提醒,表明这一国际资金流向的确存在,但是否会大量涌入内地,是否会持续不断,均有不确定性。只要美、欧、日经济复苏没有实现,它们对巨额资金的需求就不会消失,也很难让更多资金持续流向中国等经济体。何况中国外贸顺差总量已在缩小,人民币又非自由兑换,热钱进出没那么方便。

  我们还基于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经济复苏或许快于其他国家,但也需要一个U形筑底的过程。最乐观的看法是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已经触底,从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增长,但这一增长也不会太快,可能会比IMF年初预计的全年增长6.5%要乐观些,但GDP保八难度仍然不小。所以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大政策推动的力度,目的就是要力争今年经济恢复增长,但明年中国能否全面回到正轨,仍有变数。

  全球经济复苏,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更像L形走势。金融危机的冲击已基本显现,但相应的全球产业新一轮调整才刚刚开始。包括汽车、IT、电信、能源等领域的格局重组,及更深层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均处于阵痛、博弈之中。看看“金砖四国”日前发表的声明,相关改革的难度之大、涉及面之广,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至少在今年内,我们很难看到美、日、欧等国会出现正增长,而没有增长,想通胀也难。

  这些趋势预示着,许多人担忧的恶性通胀局面在年内基本可以避免。而随着经济触底后逐步回升,特别是在投资、消费均转向活跃后,当前的全面通缩将走向尾声。取而代之的应当是相对温和的通胀,这与经济从触底向复苏的转换也更匹配。

 中国通胀 我们应当欢迎温和的通胀
  有关温和通胀的度,决策者和研究者仍有争议,但有两个值得参考的指标:一是通胀要相对低于同期GDP增速;二是最好控制在3%以下,即使像中国这样GDP增速较快的国家,通胀只要控制在5%以下,低于同期GDP三个百分点以上,也属温和范围。

  从经验来看,温和通胀可以使经济各环节相对良性运行,资源提供者、产业投资者、最终消费者和金融投资者,均可分享增长红利,经济瓶颈不会那么突出。中国最近20年的发展,及美国刚结束的这一轮长周期的繁荣,都是温和通胀值得欢迎的最好证明。

  正如凯恩斯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的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没有失业,而是将失业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比如在4%以下。这既可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就业,也不会因为几乎没有失业而缺乏必要的就业压力,从而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温和通胀的道理,与此类似。

  我们提醒投资者冷静,是因为公众预期作为广泛存在的心理现象,对通胀的形成和螺旋式恶化存在很大关联性。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曾感叹:“我们无法说清,我们预期通货膨胀是因为有通货膨胀,还是有通货膨胀是因为我们预期了通货膨胀。”这话听来拗口,但负责任的决策者、分析师和媒体一定能听得懂其话中的要义:要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经济有繁荣与衰退、触底与复苏,相应就会有通胀和通缩,这是规律使然。面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投资者要基于不同判断,采取不同对策,而不能总是指望“一招鲜”。我们不能听信夸大其词的分析,扭曲对经济状况的认识,从而错失应对通缩或利用通胀的良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709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家宅文化 中国宅文化的现状

对于中国人,家是最为重要的生活元素。造屋建宅在传统生活中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而根据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建筑哲学,宅院的形式决定了中国人传统家庭的稳固模式和生活形态。中国人对家宅的追求之道,虽然经过一段时期的历史断裂,在今日财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边城悲剧色彩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摘 要]《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四个传说流传了四对有情人的爱情悲剧。现在,究其原因,我们控诉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封建统治者。其实不然,放

我看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的获奖作品 英语微课大赛获奖作品

最近各大论坛对于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的获奖作品颇有些议论纷纷,我没有参赛,位置大概算是超然。应当说,评诗不是件容易的活。就这个比赛,我看了半天,也才略有点眉目。确实,获奖作品的安排不那么让人信服,尤其第一个词,应该说技术很不够。

声明:《中国通胀 我们应当欢迎温和的通胀》为网友霸气小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