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

 

 

 

 

基本概述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事业、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卫生保健事业等,虽然本身不是经济部门,但是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往往也将它们包括在国民经济计划的范围之内。

  一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体,包括各个生产部门和为生产服务的流通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非生产部门。

形成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在原始社会阶段,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上限于一个原始公社的狭小范围。奴隶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在欧洲古代有些奴隶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上仅限于一个城市国家(城邦)的范围。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上限于一个封建诸侯领地的范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前,一个国家内部各方面的经济联系比较有限,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国民经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封建割据的消灭和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形成,社会经济活动才完全突破了封建地域的束缚,在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范围内发展起来。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的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通过统一的国内市场联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统一的国民经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这就出现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近代和现代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在一般情况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业、建筑业等的发展,然后商业和服务业也随着发展起来,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新的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活动又不断地分化出来,形成新的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因此,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可以反映出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水平。

不同性质的国民经济  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资本主义国民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它受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国民经济是在这些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自发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所要求的各个部门之间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是在资本家的剧烈竞争中,通过生产的混乱、巨大的波动和经济危机而强制地实现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对抗性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和尖锐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冲突,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一种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之间、企业之间、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要通过商品的形式来实现。所以,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对于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各地区之间的矛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活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保证更好地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着重大的意义。

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况且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有精力发展其他产业,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社会不稳定何谈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何谈现代化建设。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只有拥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谋求自己的繁荣和强大。

  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坏。

  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可能使更多的人力、物力、才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尤其是转移到第三产业,以推动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但不会制约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反而会促进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将来农业发展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降低,那只是相对数的降低,绝对数不但不会降低,还会提高。农业对中国的重要性、它的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被淡化的。

  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工业反哺农业,走科技兴农之路。

  第三产业对农业也起很大作用,概括来说,就是服务业,建筑业,交通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7109.html

更多阅读

历史必修二专题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必修二专题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共0分)1.(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22题)“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

党史回眸:没收官僚资本的过程和新中国国有经济的建立

党史回眸:没收官僚资本的过程和新中国国有经济的建立  中国现代的规模最大的工矿业、交通业和金融业等都集中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手里。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项目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国有经济投资结构与效益分析

  国有企业如果不加快结构升级步伐,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迟早要垮,而且垮的影响也许会更大     文/刘立峰  国有经济投资结构评价  一、结构变动特征  1996-2008年间,国有投资增长明显慢于全社会投资以及其他所有制投资。

声明:《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为网友小心眼的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