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下滑3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于5月20日公布的《200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在57个经济体中依然位居首位,得分为100分;香港坐上第2,首度挤下新加坡;中国内地则排名20,较去年排名17位有所回落。该报告的评比衡量标准多达329项,2/3为确实经济数据,以2008年的历史数据为主,1/3为意见领袖的问卷调查,最终汇整为总体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经营效率、基础建设等四大项。IMD指出,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评比不是仅关注一国的经济表现,而是该国与企业如何运用总体性的能力,来达到更大程度的繁荣,因此“软性因素”(soft factors)亦被考虑到,包括环境永续、生活质量、科技发展与知识水平等。 IMD全球竞争力中心主任贾雷利指出,全球经济急冻,改变了很多国家的竞争力面貌,因此今年在例行年度报告之外,新增了“压力测试”(Stress Test)的各国排行榜,以分析各国因应金融危机以及改善未来竞争力的应变能力,评比项目以今年的经济预测、意见评估为主,结果丹麦高居第1,新加坡居次,中国排名第18。贾雷利认为,小经济体通常有较佳的适应力,能在艰难期更快地反弹。 中国正失去“最低成本国”优势 全球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近日发布的一项“2009 年制造/外包成本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已经失去了世界上成本最低的零部件制造地区——“最低成本国”(LCC,low-cost country)的地位,被墨西哥所取代。报告指出,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成本逐渐接近,中国只比美国工厂低5.5%,墨西哥则比美国低25%。 报告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05年底以来墨西哥比索对美元贬值20%,人民币对美元却升值11%;二是中国人的平均工资每年上升7%—8%,而墨西哥人的工资在折算成美元后却大幅下降。比较产品抵岸总成本价格,2005年时中国比墨西哥便宜5%,现在中国却比墨西哥贵了20%。 AlixPartner常务董事斯蒂芬·莫勒说:“利用现成的、低智力含量(no-brainer)的复制生产(manufacturing-footprint)和外包来节省30%乃至更多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AlixPartner对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四国和美国之间在一些制造业项目上进行了对比,并对决定制造业成本的7大关键因素——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与生产能力、综合费用(包括能源成本、厂房设备、税收、保险等)、汇率、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库存成本的变化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后的数据表明,2005年时,在中国制造的零件,其“抵岸总成本”比美制品便宜22%,到了2008年平均只比美制品便宜5.5%。报告指出,这样的差距其实不值得美国企业把一个东西老远外包到半个地球以外的地方。 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还会呈现加速上升,而且随着整体经济实力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这两个问题加在一起意味着,“中国制造”再也不能单纯依靠低价席卷全世界。而同时,制造业占中国国民经济四成比重,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订单大减,中国经济将遭受重大打击。报告预计,随着油价的渐趋温和及海运成本下降,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将在今年下半年有所降低,但不足以令中国在今年赶上印度和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