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 人们习惯用这个词汇和相应的归纳提炼法去概括一个群体的经历和特质。在企业界,“92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代人。他们弃官从商,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并在制度层面上向现代企业迈进。《中国企业家》原主编牛文文评论“92派”时说,他们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和之前的中国企业家相比,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具有清晰、明确的股东意识的企业家代表。 对于这样的一代人,人们用眼球表达了自己好奇。他们为什么会放弃令现代人都艳羡不已的公务员身份?下海经商又是出于一种什么心态?从官到商的转变,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经商之后, 如何把握市场?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来说,他们的经历又具有多少借鉴意义?对年轻创业者来说,应该如何选择行业?…… 在4月10日-12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哈佛中国论坛上,“92派”名词发明者、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和其他几位领军人物田源、毛振华、张跃,纷纷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发表演讲,并回答了现场提问。

经济系博士出身的陈东升是中国“儒商”的最佳代表。在被问及创业成功的原因时,他回答道,这归因于五句话:今天美国火的,明天中国一定会火;创新是率先模仿;用计划经济的余威抢占市场经济的滩头;理想和现实中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坚持最重要。 作为中国期货业的领头羊——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创始人,田源指出,哈佛商学院等美国顶级商学院多产职业经理人,而少出创业者,这主要源于高收入使他们失去了放弃一切、白手起家的勇气和胆量。“放弃的结果可能不好,但也可能很好,关键是要勇于尝试。” 已成功实现由商人到学者华丽转身的毛振华,曾经创建了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信用评级公司。他认为,人一生事业的奋斗有三座大山可以攀爬:为官、经商与做学问。对自己来说,这三座大山都已爬过,只是均未到达顶峰。 提倡环保的远大空调董事长张跃指出,节能环保产业和精神艺术产业是未来比较适合创业的领域。节能、环保是世界气候环境对人类提出的要去,而“永远不枯竭的是精神”。 哈佛中国论坛自1998年开坛至今,已经走过12年。这个最初由哈佛大学及波士顿地区其它高校的学生学者和专业人士创建的论坛如今已成为北美最大的围绕中国的主题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华脉搏”,就中国的经济、金融、企业、电信、能源、媒体、健保、教育等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