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性的视频 警惕“洁癖” 正视人性



     果然,又见“真相帝”,又见“道德癖”。

  9月25日,夏俊峰被执行死刑。此后的十几天里,争议并未随他的辞世而终结,反而达到了又一个高潮。

  这些争议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夏健强画作的真伪问题,是否有人代笔;二是伊能静收夏健强为义子是否“作秀”、“别有用心”;三是夏俊峰被执行死刑的当日,夏妻张晶转发一则吁求最高院刀下留人的微博,配图是另一城管执法案的主角崔英杰。这是否意味着张晶有意欺骗公众、诱导舆论的质疑?

  另外,还有人翻出《南方周末》一年前一篇描写看守所生态的报道,里面提到夏俊峰,说同屋的人认为夏是“底眼儿”,“没什么能耐,小心眼,爱吹牛,自尊心还挺强”,曾经向其他人吹嘘自己有黑社会背景,认识流氓大佬,有一次单枪匹马平息了一起很大的黑社会火拼。

  这些议论都指向了一点,就是夏某、夏家以及支持他们的人有道德污点,因而,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就不值得信任,据此就可以颠覆他们之前自我塑造与标榜的形象。

  夏家人“污点”辨析

  先对这几个争议略作辨析。崔英杰案与夏俊峰案是近年来两件非常类似的小贩杀城管案,二人都是做烧烤的,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同情,对二者有所混淆的普通群众,应该不在少数。而一些微博、小的都市报及网站用错照片,除了无心之误,也可能存在有意误用的情况,如同揭发者所说,崔英杰闭眼流泪的照片比较有冲击力,能够迎合舆论传播规律,增加同情分。这种有意作为当然是错误的,任何时候都不应为了达到宣传目的、或者基于道德热情而篡改事实。但传播者的这种道德问题与夏案本身公正与否实无关系,它们会削弱为夏某辩护人群的公信力,但却不是夏某死得其所的证据。

  而且,大量一拥而上谩骂张晶认错老公的人,都无视一个事实,即张晶转发的那条微博其文字与配图的一半内容是讲临武瓜农案,并未说另一部分配图就是夏俊峰,即使张晶知道那人是崔英杰,也无在微博里声明那不是夏俊峰的必要,她或许是以为作者在列举城管问题的受害者,这也在情理之中。更重要的是,当时是9月25日夏俊峰被核准是否死刑的前夜,万分紧急,这几个小时内张晶的微博很密集,不断在“跪求最高院刀下留人”,人情所至,难道会如谩骂者要求的那样,在这个时刻做冷静、谨严的信息传播研究?

  关于夏俊峰“底眼儿”的问题,更是无需大惊小怪,他本来就是个底层混生活的小人物,本来就不是什么英雄,虽然有人想放大他,通过他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杀了人,对他与他的家庭都是个莫大的悲剧,丝毫不值得庆幸。底层人有底层人的生活之道,吹嘘一下自己会武,能摆平黑社会,可以吓住别人,不被欺负,甚至小小地欺负一下其他老实人,这种“底眼儿”,比比皆是。即使夏某真的就是这种“底眼儿”,他的“英雄”形象坍塌了,他是有“道德污点”的人,他也不因此就命不足惜了。

  至于夏健强的画作,不过是临摹名家的构图,以及一些画笔受到老师指点而带了一点成人因素,就被上升到真伪、代笔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惊天阴谋”都要呼之欲出了。而实际上,这只能说是一些稚嫩的少年宫儿童画习作,一个有些天赋、学画数年的孩子达到这样的水平并不稀奇,而且张晶微博中很早以前也多次说过一些画是模仿几米的。谁在学画过程中没有模仿过名家、没有受到老师指导过呢?如果出版的画册里没有注明这些,算是犯了错误,但也不因此就构成惊天动地的“颠覆”。

  陈义过高,反受其害

  抓住批判对象的一个道德瑕疵,甚至并无事实根据,仅凭对“动机”的恶意揣测,就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进行全面否定,这也正是国人由来已久的传统。伊能静在9月25日宣称收夏健强为义子,资助其学费,就被质疑作秀:“你怎可能这么好心舍得这些钱呢,别有用心。”

  类似的质疑在中国社会可谓不绝如缕。比如2004年丁磊为印度洋海啸灾民捐款1000万元,据说他曾为此犹豫了一天。他担心的是,人们会不会问,如果真心做好事,为何不匿名捐款?捐这么多钱是为了出风头还是斗气?为什么捐给外国人,而不捐给中国人?以后国内遭遇灾难,你会捐多少?等等。捐款之后,果然这些质疑与抨击一样不少地都来了。

  近年来,曹德旺、陈发树等几乎所有的企业家、名人做慈善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强烈质疑,以致冯小刚大发脾气:“不捐钱不慈善什么事都没有,一捐钱做慈善就挨骂遭质疑。原来文艺界一说捐款一呼百应,现在谁也不抻头,都怕捐了钱还挨骂。捐少了说你抠门,捐多了说你显摆作秀。什么他妈的鸟风气?”

  这种风气,源自一种根源深厚的“道德洁癖”的社会文化心理,即你要当一个好人、一个英雄、模范、清官、慈善家,那就必须通体无瑕,毫无阴暗面,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动机都要严丝合缝地符合最严格的道德要求。

  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既受到20世纪一味鼓吹“大公无私”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传统儒家深厚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支持。儒家对人性持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成为“圣人”至少是士君子、读书人的人生目标,而这个目标在现世中是可以达成的,宋明儒学中一些派别甚至有“满街都是圣人”的说法,这与基督教人与神有质的差别、人不可能成为神的幽暗人性观是相当不同的。基于这样的看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道德要求往往陈义过高,给人们设置了极高的道德义务,事实上经常脱离了实际的人情,根本无法做到。

  无法做到,标准又不能降低,就会出现普遍的弄虚作假现象,反而产生大量的伪君子,所谓“披服儒雅,行若狗彘”,“满口仁义,一肚盗娼”,道德状况反不如标准低些好。而“道德”,在这种状况下,成了打人的棍子,而且每打必中,因为无人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而且,这种文化心理还经常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动不动就逼人自证清白,自证清白甚至成为每个人对所有人的一项义务。这首先是基于一种幼稚、肤浅的人性观,即你既然是一个好人,那就是完全通体透明、纯洁无瑕的,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东西,因而自证清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你没做过亏心事,为什么怕把自己的一切都向公众袒露、接受人们的审查?你拒绝这样做,就是心中有鬼,就肯定存在弄虚作假,鉴定完毕。

  而实际的人性状况并非如此简简单单、一清二白,人性中有很多灰暗、幽深甚至难以言说的地带,像文艺创作过程就带有神秘色彩,连作者本人也说不清楚,并不能像实验室做实验那样把一个过程一点不差地复制出来。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牵涉情感、意志、创作的时候,自证清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陷阱重重。要判断这些东西,需要更加成熟的心智,而不能要求当事人像生产线上的工人那样做自证表演。

  而且,在这种幼稚、肤浅、带有部落思维的人性观念下,自证清白被变成一项义务,狂热的道德洁癖者动不动要求一个人从里到外向外界袒露,以一种社会运动的方式胁迫每一个人都符合其要求,脱胎换骨,变成通体透明、一片光明的“新人”,这就是极权主义运动。无疑,道德洁癖蕴含着导向极权主义的危险的种子。

  近来有关夏案的这种种争议,从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在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洁癖”的影子:打着寻求真相的旗号挥舞道德大棒,求全责备,抓住当事人的一个道德瑕疵来否定其一切作为,遇事揣测动机,先行“诛心”,动不动要求当事人自证清白。这是一种相当不健康,也很危险的社会心态。

  正视人的复杂性,既看到人的勇敢无私的一面,也体恤人的自私、懦弱甚至阴暗的一面,应该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关于这一点,《吕氏春秋》里讲的一个故事或可给我们一些启迪。

  鲁国有法律,如果鲁人在外国碰到同胞落难沦为奴隶,只要把这个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取得金钱补偿。有一次子贡做了这事,却高风亮节,不要国家的补偿,结果被孔子骂了一顿。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不要国家的钱,为自己赢得了赞扬,但同时也抬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回来向国家要钱的人,会被国人嘲笑,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像子贡那样,这样,以后大家对落难的同胞可能就装作看不见,没人拯救他们了。

 关于未成年人性的视频 警惕“洁癖” 正视人性
  这例子说的就是道德上陈义过高,反而会遏制现实生活中的善行,正如当今许多人对富人行善动辄质疑“作秀”、“沽名钓誉”一样。其实,如果这样的慈善活动既帮助了穷人,又为自己起到了“公关”、“营销”的效果,实现了双赢,何乐而不为,何必揪住动机不放,动辄诛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729.html

更多阅读

所谓的感情洁癖者? 有感情洁癖怎么办

所谓的感情洁癖者?——简介感情洁癖者的人是一个很让人怜惜且带有故事的人,TA或许会经历过很多常人无法体验的痛苦,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会认为这种人对感情态度感到不可理喻,无法理解,但这种态度也说明了他们的原则。所谓的感情洁癖者?

关于ffmpeg中的VBR控制 ffmpeg 音量控制

时间:2009-05-14 00:50来源:网络博客 作者:ixmy点击:1459次最近在做中国电信的一个3G视频项目(VAU),中间需要将DVR的视频压缩成适合在3G手机上看的小格式,并利用RTP来进行传输,但在压缩时发现常常会出现压缩不均匀的状况,后来发现跟码流类

美文 关于狗狗的那些感人微小说~~~ 最感人的美文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百科 文库 相册吧内搜索|全吧搜索|夏日聊天 十万大奖等你拿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0爱心犬舍吧图片精品共有1页回复贴:27<<返回爱心犬舍吧【美文】关于狗狗的那些感人微小说~

关于柴静失踪 柴静关于雾霾的视频

最近,网上有人发布消息称,要探求温州动事故的柴静“失踪”了,一时间柴静的“失踪”在网上引起了一番不小的波动,虽则大家都不知道柴静是否真的“失踪”,但从他们到处发贴要寻找柴静这份热情,你可以感受到柴静在他们眼中的地位了。说到底,人

声明:《关于未成年人性的视频 警惕“洁癖” 正视人性》为网友握紧手里的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