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特蕾西.赛伟乐
来自中国四川的腾中重工收购通用悍马会不会是一场闹剧?即便在中国国内,对此案也存在着巨大的质疑和争论。甚至有人猜测,此次收购行为很可能只是腾中想要“一夜成名”的炒作行为。 在整个世界越来越重视环保、担忧汽油价格未来上涨的大背景下,通用汽车意将悍马出售给中国人,在很多北美的业内人士看来是想甩掉包袱的“机会主义”行为。中国政府正大力推进在社会各个部门使用燃料节省型的交通工具,去年曾大幅提高对大排量汽车的征税,其中包括对悍马汽车40%的附加税。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腾中的收购案,我认为中国政府最后批准此次收购的可能性非常小。 固然,在近十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鲜有成功的案例,前有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铩羽,最近又有中铝收购力拓意外失荆州。在遭受屡次挫折之后,有很多人会把一个中国民营企业成功收购通用汽车的旗下品牌和上演“蛇吞象”当作是一种民族骄傲或者是巨大的成就。然而,如果中国政府事实上阻止或否决了此次收购,我反而认为将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决策者理性思考的评价和赞许。对此,北美和欧洲的主流观点将是:“干得好,中国!” 至于美国政府对此宗收购案的态度,完全就是“发自内心的拍手喝彩”。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已经由于用大量纳税人的钱财来复兴美国的汽车产业而饱受批评;更为重要的是,悍马事实上已经是美国人不想要的一个品牌。通用汽车公司在宣告破产之后的第二天就急忙出售悍马,并且希望这笔交易至少能够保住3000名以上美国汽车工人的工作。在投行界内部,有人将投资者们推动的这种“只要有人愿意接盘,悍马意将委身下嫁”的急迫举动戏称为“no-brainer”(没脑子)。 的确,眼下日益明显的一个趋势是,西方产业界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出手阔绰的现金投资者之一”;况且,中国现在也是美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全球经济低迷和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客观上也一定会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历史性进程,但同时,中国的海外并购无可避免地会遭受疑问和担忧,甚至出现针对自然资源收购行为的类似“经济帝国主义和形成低价供应格局”这样极端的评判和指责。 这就解释了美国政府在面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和“腾中收购悍马”两宗案例上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反观发生在澳大利亚的一切,似乎也有相似性。当澳洲力拓矿业集团宣布回绝中铝195亿美元的持股计划后,澳大利亚政府可谓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不用再就是否批准此项收购案作出决策了。事实上,澳大利亚政府根本就不愿意看到中铝实现对力拓矿业的股权增持,即便是力拓急于获得中铝的注资时,澳政府也不愿轻易放弃控制权。从澳大利亚人的角度来看,力拓-中铝案中最大的隐忧在于,他们认为中铝增持会导致中国政府在铁矿石定价权上拥有了更大影响力,而中国本是力拓铁矿石的最大客户。 无疑,中国需要考虑在收购海外资产方面的新路径、新方法了。方法之一是采取“间接收购和交易”的方式,通过收购一个中间国的相关产业资产,作为今后更多跨境交易收购活动的铺路石;如果被收购的中间机构本身与发达国家的互动记录比较良好的话,那么它便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壳资源”,帮助中国公司进行那些如果由他们直接进行就会受阻的收购活动。 另一种可行的途径则是,减少那些高调的、动辄上百亿美元的直投行为和并购,而更多发挥那些本土PE(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力量,利用它们长袖善舞的资源整合能力,成为中国资产进行海外收购的“软性武器”。 从2006年起,中国国内的PE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期,但相对而言,海外投资并没有大规模的案例发生。也许不久的将来情况就会改变。中国领先的产业基金公司正在形成,比如渤海基金这样的品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本土的PE领军人物也越来越为海内外人士所关注,比如因参与组建中国第一家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而声名鹊起的方风雷等人。我相信中国政府有计划扶持一个茁壮成长的国内PE产业群落,以抗衡凯雷投资、德州太平洋投资等美国公司。中国的PE资本已经涉足国有企业的改制,这是他们相对国外同行更具优势的一个利基市场。同样,中国的PE资本也可以和国际机构进行更多的业务合作。据我所知,中国的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养老基金)已经宣布将选取若干家私有股权投资机构来一起运作投资,并且允许将巨额投资资金中的20%左右进行海外投资。虽然目前人民币尚未达到自由兑换程度,但金融监管机构已经要求更好地使用人民币作为通币的功能;甚至呼吁以人民币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所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