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正湘 ★田红旗/广州报道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全国第58位跃升到第12位,连续7年居广东省首位。
这座位于珠三角东北部的县级市——广东省增城市,曾一度陷入困境: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缓慢,城乡面貌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假冒伪劣泛滥,金融风险大,就业创业环境差。通过逐步探索完善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不仅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认可,而且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彰显特色。
增城用规划公园的要求来规划城乡,用建设公园的标准来建设城乡,用管理公园的手段来管理城乡,用经营公园的理念来经营城乡,变“在城市里建公园”为“在公园里建城乡”。
公园化战略是更深层的土地价值变革,转变“重物轻人”观念,通过整治路边、山边和水边环境,保护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让市民公园式生活。
公园化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增城市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的田园风光,重点建设了小楼人家、湖心岛景区、50公里自行车休闲健身道和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公园、农家旅馆,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游。去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元,分别增长102%和67%。北部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增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白水寨景区内雇用员工80%都是本地农民。村民人均年收入比景区开发前的2004年翻了一番多。
增城市新塘镇东北部的西南村,几年前这里还是满地泥巴、牲畜乱窜。现在,西南村实现了“八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硬底化封闭排污渠、通公共汽车、通互联网,也实现了“十有”:有无公害厕所、有集中牲畜饲养栏、有室外垃圾屋、有清洁自来水、有硬底化路到户、有文化宣传栏、有读书阅览室、有文娱体育场地、有绿化小公园、新村建设有规划。目前,增城市已有63个村实现了“漂亮转身”。
2009年4月,增城市市委书记朱泽君前往中国县域经济领头羊江苏昆山考察,其昆山之行专题报告被当地政府学习。对于昆山,增城模式同样具有值得的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全国很多县市在区域、人口、自然条件等方面与增城相似,但经济发展却相当滞缓。增城模式说明,用科学发展的态度,会有更多模式被发掘出来,中国县域经济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