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马克·穆勒从中国电影资料馆借走10部老电影胶片,包括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阮玲玉主演的《新女性》等,穆勒当时的初衷是要修复这批老电影。 随后,穆勒找到当时在美国任职的修复师尼古拉·马赞蒂帮忙修复,马赞蒂曾为多部“卓别林电影”做过修复。与此同时,一直致力于电影修复的普拉达基金会、威尼斯双年展主办方分别为这10部电影的修复提供了资金。按目前媒体报道,穆勒当年接受采访时曾称,双方赞助的修复资金共达60万欧元。 引起中国电影资料馆不满的最终原因,是这些年来,10部老电影的修复版已陆续在威尼斯、巴黎及纽约等地展映,唯独没在中国展映过,中国电影资料馆方面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修复版。 此外,在一家名为cinemaepoch的美国碟片官网的外语片目录中,专门有一项“中国经典老电影”,包括 《小城之春》、《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经典老片的DVD。《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修复版去年才在上海电影节上展映过,而拥有影片版权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并没有在国内发行修复版DVD,更别提在海外发行。国内舆论就此认为,穆勒涉嫌私自将这批中国老电影的DVD发行权卖出。时代周报记者试图与cinemaepoch联系,未得到正面回应。 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副主任左英认为,“修复版在海外展映并在海外发行DVD一事,穆勒都会从中盈利。” 穆勒随即对这一在中国电影圈引起激烈反应的事件做出了回应—虽然根据当时的电话记录,态度并不友好— “修复胶片我赚什么钱?资料馆根本不管,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去做。” 穆勒在电话里的大致说法,是认为资料馆提供的胶片质量很差,“这10部中一些电影拷贝甚至是上世纪60-80年代才翻录的,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修复”。而他原本希望资料馆可以提供更好的素材,但并没有得到对方回应,导致修复工作并没有彻底完成。这也是导致他尽管在海外多地展映中国老电影,却一直未在中国放映的原因。“这些电影并没有完全修复好,所以不想拿给中国观众看。”与此同时,穆勒否认自己当年说过普拉达基金会、威尼斯双年展共同出资60万欧元赞助修复一事,坚称实为30万欧元;一并否认的,还有自己在海外出售修复版DVD版权一事。
![罗生门 翻译版本 “罗生门”之修复胶片版](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462432686332.jpeg)
“穆勒这个事情中,最终的争议点无非是怎么分配修复赞助资金,以及如果真的是他卖出的DVD版权,这个收益又怎么分配的问题。”一位在职的电影工作者成晓(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而根据成晓的说法,这10部电影应该属于超过50年版权保护期的“公版电影”。马克·穆勒即便真想利用这样的形式拿到修复版片源,也并不侵权。“脱离原始胶片而翻制成‘修复版’,后者的版权期限就要进行重新计算。而且因为资料馆当初并没有与穆勒签署过有效合同,所以他制作了带有单独版权的‘修复版电影’,的确可以说他现在掌握了这10部电影的版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