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创业努力、发展探索,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科技园已开始步入规范、成熟、明确、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科技园的规划与建设已基本成型,企业集聚、信息集散的经济效益已经出现,技术研发、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氛围已初步形成。
发展原则
坚持“依托学校、面向社会、服务教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一是坚持科技园与学校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具有哈尔滨理工大学特色的科技园,同时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坚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地方特色和行业技术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营造各具特色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文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学校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在科技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实施各项工作,将科技园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发展思路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特色。中国高校发展科技产业是由国情所决定的:一是在我国目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具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一个重要机遇。二是目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哈尔滨理工大学在现有经费支持下,短时间内跻身高水平大学之林是很难的,只能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获得社会更多的支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路子,特别是直接办一些与学科紧密结合又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不仅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科的优势所在,也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对高等教育的贡献。虽然哈尔滨理工大学在综合实力方面与许多高校相比还有差距,但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还是有可能率先达到“高水平”,实现“异军突起,出奇制胜”。
下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校及地方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近期省市战略重点为主线,以服务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利用学校的区位优势和学科特点,进一步建立资源结合与汇聚的创新平台,按照“一园多基地,中心作保障,平台来支撑,实施四大工程”的思路,重点做好以高新技术成果孵化为主的理工大厦孵化区域的内涵建设和以集聚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创业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科技园扩建区域的功能设计,形成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产业化三位一体功能布局,推动园区和谐发展,努力把科技园建成定位准确、方向明确、特色突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按照“一园多基地,中心作保障,平台来支撑,实施四大工程”的思路展开,重点建设科技园主体框架——十大基地,核心服务功能——八大中心,积极推进四大工程。
重点建设十大基地
——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按哈尔滨市中小企业基地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向着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目标努力。
——创业培训基地
按哈尔滨市创业培训基地建设要求,在为科技园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提高辐射能力,争取早日建成省级、国家级创业培训基地。
——大学生创业基地
建成集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哈市高校中以科技园为平台、面向大学生、系统开展创业就业促进工作的引领者。
——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
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创新体制与机制搭建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海外留学人员的作用。
——服务外包基地
依托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重点做好软件、动漫两个产业的服务外包,同时引进国内知名软件及IT类企业。
——企业研发总部基地
针对黑龙江省产业特色,集聚哈尔滨市、大庆、齐齐哈尔等地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研发机构。
——特色产业化基地
依托哈尔滨理工大学及周边院校的学科优势,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建设产业化基地。
——荣城产学研基地(科技园分园)
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建科技园分园,开展产学研合作。
——佛山产学研基地(佛山研究院)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哈尔滨理工大学佛山研究院,与当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大庆产学研基地(共建服务外包园)
与大庆市政府、大庆高新区合作。初期重点在服务外包领域开展共建活动。
完善八个中心
上述十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要以八个中心的服务功能作为保障,而中心功能的展开,要依托若干个服务平台作为支撑。
——技术转移中心
以成果转化平台为支撑,开展技术输出与转移。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以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为支撑,开展专利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以机电工程公共研发、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研发、仪器仪表测试等平台为支撑,面向园内外企业开展公共技术服务。
——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以行政、物业、商务、咨询、辅导等服务平台为支撑,为创业企业提供全程式服务。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
依托大学生创业基地,以大学生孵化服务平台为支撑,为大学生提供“全真式”、“保姆式”服务。
——网络信息服务中心
以科技园网站为平台,提供信息服务。
——投融资服务中心
以投融资中介平台、创投公司为平台,开展企业投融资服务。
——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中心
整合校内外行政资源,如校科技处、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对外合作交流处、相关政府职能部处,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以资源共享平台为支撑,实现资源共享。
实施四大工程
——孵化服务平台完善升级工程
作为各种创新要素的汇聚之地,大学科技园是将大学的科技资源转变为科技能力的加速器。如何增强自身的孵化能力,建设是科技园必须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通过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完善孵化功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同时辐射全省的科技创新集聚与扩散功能;整合校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校企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引进或联合研发机构,形成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技术支撑;强化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新技术发展管理中心的功能,做大做强管理咨询及创业辅导,形成全程创业辅导和一站式培训咨询的科技园发展特色。
通过完备的服务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孵化器功能,重点孵化一批研发型企业、产业化项目、实用技术及创业人才,为科技园快速发展,特别是各类基地的发展打好基础。
——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工程
工程充分体现落实国家“以创业促就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辅导服务”等精神,更大程度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搭建理想的平台,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导师跟踪辅导、优秀人才推荐、财税咨询、法律咨询、市场开发和物业服务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全力打造集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哈尔滨市高校中以科技园为平台、面向大学生、系统开展创业就业促进工作的引领者。
工程的主要内容有: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完善各项孵化功能;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组建“创业导师团”;创设大学生创业基金;创建大学生见习基地和实训基地;举办创业论坛;创建大学生创业网;探索建立“学士后流动站”。
——科技园服务外延工程
按照“强化内涵建设,形成特色;注重外延发展,形成辐射”的原则,采取开放式建设园区的方法,经过几年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分园,将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的触角延伸的省内外、国内外,建成创业服务体系健全、设施齐备、管理规范,辐射能力强大的技术转移及技术成果孵化网络系统。在推进国际和国内跨省区的技术创新合作中,建立成果、专家、中介、需求数据库,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技术引进和输出转移工作,为企业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开发创新提供全程服务。
基于现有的基础条件和科技园发展的需要,我们建设荣城、佛山、大庆三个分园的时机成熟,应根据当地的需求特点,加紧建设。在此基础上,确立国家化战略目标,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使科技园及园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成为与国际对接的一个平台。
——科技园扩建工程
在政府的支持下,与北京六合集团合作,整合相关资源,通过校区、园区和社区的联动发展,建设一个设计合理、功能强大的创业园,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中心、中小企业集聚区和服务外包重点基地。扩建工程基于的建设模式是:政府引领,三方(学校、企业、政府)合作,三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区)联动,公司化运作。
在“三区联动”的格局中,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服务区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大学校区承担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贡献和智力支持;科技园区承担科技孵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的职能,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大学师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公共服务区承担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交流、休闲的生态、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大学校区为核心,以科技园区为基地,以城市公共服务为依托,以资源的聚集、共享、融合、转换为特征,以促进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宗旨,推动高校与城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扩建工程,将形成科技园的完整布局: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分布在学校周边的三个区域组成,形成三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点组成一个三角形,相互关联,形成强大的集聚创新资源、辐射技术与人才的合力。其中,理工大厦为科技园孵化器部分,是心脏部位;规划一期以12万平方米科技创业大厦为标志,建设科技园加速器及创业园,将集聚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总部,将围绕黑龙江省支柱产业建设总部基地、服务外包基地、软件及动漫人才培养基地;规划二期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三角形区域内分布着学校的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资源,以及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