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论文 论文写在产品上 项目做在企业里



——访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高军

 

孵化梦想,开启未来。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将通过大学的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中,再把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资本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引到大学科技园,从而间接推动高校的建设发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创办大学科技园作为发展教育、振兴科技、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在几十所大学周围办起了科技园。目前,国际上著名的科技园有上百处。

1989年,东北大学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一晃20年,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东北时,一所年轻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便映入了我们的视线。

我们带着读者的期盼,带着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若干问题,拜访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高军。

理清“校”“园”关系,实现清晰定位

中国科技财富:您好,高书记,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能否请您给我们披露一些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立科技园的初衷和考虑,以及对于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有着什么样的价值与作用?

高军:首先,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哈尔滨理工大学是一所工科特色突出的大学。多年来,我校采取“基础理论教育+校企联合专业方向+校企联合实践培养”的模式,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紧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们的学科建设与企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的学生需要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以用到的技术。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层面的实际问题,以便研发新技术;这是我们针对自身的特色,提出的特殊要求。”因此,我们针对自身的特色,提出“论文写在产品上,项目做在企业里”的特殊要求。

为了满足这一特殊要求,我们学校就必须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想到要搭建这个沟通平台,建立一个大学科技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真正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企业管理论文 论文写在产品上 项目做在企业里

因此,哈尔滨理工大学只有与企业密切地合作,才能更好的发展。虽然我们早就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但是配套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缺乏公共平台。而大学科技园是最好的公共平台。之前的一些科技园,由于与大学结合不紧密,不能发挥学校的优势。还有一些科技园,由于带有过多的政府行为,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而在大学周围建立科技园,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并且有建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硅谷等成功范例可供借鉴。鉴于此,我们学校决定建立一个以本校为核心,并能辐射周边几所大学的科技园。

中国科技财富: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在短短的6年时间内,以一年上一级台阶的速度发展。请问,困扰其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问题,有没有困扰到我们?又是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快速发展的呢?

高军:是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科技园的确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我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如何将这所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做大、做强,是我们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困扰其他大学科技园的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们。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主要是因为我们已经在园区建设思路上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

传统观念认为,大学建立科技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因此校方自然就是科技园的所有者。然而,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校被科技园“困住了”。之所以说是“困住了”,是说校方作为科技园的所有者,既肩负着向科技园进行大量投资的重任,又承担着对科技园中的企业日常管理的重任,同时,还要承担科技园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巨大风险。这一切,巨额的资金投入、繁缛的日常琐事、巨大的投资风险,每一项都成为校方的沉重负担。长此以往,学校将被科技园拖住,最终出现“困住了”的被动局面。

而另一个负面后果是,科技园被学校“管死了”。由于学校在资金、人力、抗风险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局限性,因此,学校对科技园的各方面投入,都不可能做到“大手笔”。而科技园的发展壮大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单薄实力也难以维持,最终出现科技园被学校“管死了”的结局。

针对传统观念带来的弊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几届领导积极调整思路,制定相关应对措施。

当我们在总结全国很多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发现了“困住了”与“管死了”是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学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

之所以说定位不够清晰,是因为,不论是巨额投资还是巨大的投资风险,这都是公司、企业应该承担的,若是由学校作为主体来承担这一切,显然超出了学校的能力范围。我们认为,让学校去搞企业,不太合适,这不是学校的强项。作为学校,应该做的是搭建平台。因而,在大学建立科技园时,应该对学校和科技园都做出清晰定位。具体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我们对学校方面的定位是——学校主导。这意味着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其中主要是指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为园区发展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同时,对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做出清晰定位——公司化运行将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今后发展遵循的模式。这一模式将科技园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而不是学校的附属,公开面向整个社会。这样,社会各界都可以按照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园区的建设中来。谁投资多,谁控股,以便整合更多的资源。这一做法将为科技园开创“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我们在和上海的某个孵化器交流时,向他们阐述了我们这一思路时,对方惊讶地赞叹说,“我们做孵化器十几年了,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们十几年,没想到,你们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把这个痼疾给根除了!”

“政府引导”是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负责在大方向上把握园区建设;“三方合作”中的三方指的是政府、学校、公司三方;“三区联动”中的三区指的是校区、园区、公共服务区,其中公共服务区又包括:风险投资平台、培训平台、专家公寓以及其他相关生活配套设施。

这种理念的突出一点就是,它不再强调科技园区归谁所有。这么做,学校成为科技园高端资源的整合者,更多地站在对整个社会有益的角度,着眼于长远看待科技园的发展。这是我们当时制定这一发展理念的根本出发点。

为此,我们学校制定了今后发展的战略方针。科技园一期工程依托学校机电类优势学科,以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软件外包人才和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为特色来建设;二期工程依托学校化工类学科和周边院校的相关学科,以化工制药和生物技术与人才培训基地为特色来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大学生创业基地、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地和高水平人才重要栖息地等功能。

具体来说,下一步我们将建12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作为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为此,我们还根据我校雷清泉院士的建议,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争取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申报“工程电介质材料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剖析创新体制 办个性科技园

中国科技财富:思路的转变和体制的变革对于发展大学科技园带来了哪些帮助与受益?

高军:由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对待科技园的建设上采取了“放”的态度,而这一“放”,就将政府、企业对科技园的兴趣都吸引过来了。

在我们提出“公司化运行”模式和“多方共赢”的理念后,区政府和相关企业都对科技园的关注度明显增高。区政府已经多次和校方、园区管理人员就科技园的未来发展进行沟通。他们明确表示,哈尔滨理工大学是在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做好事,他们一定会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此外,社会上的许多公司也参与到科技园的建设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哈尔滨理工大学强调的是“多方共赢”而绝不是“多方共管”,因为如果过分强调科技园的归属问题,结果是将科技园作为大学的附属品,而不利于发挥多方优势,最终不利于科技园的发展壮大。我们已经深深地领悟这一点,因此采取“放”的态度。从实际情况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多方共赢”还体现在科技园的未来发展规划上。在科技园发展的三期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来要联合园区附近的其他学校,如: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5所大学,发挥他们优势学科的技术特长,进行化工制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地理优势,同时,又能将学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

中国科技财富:目前众多高校都在积极发展科技园,包括哈尔滨理工大学在内,哈尔滨市就有三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您认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的特色与个性在哪儿?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高军:大学科技园毗邻大学校园这是它突出的优势之一。临近大学,就是临近科学技术的最前沿。因此,大学科技园要发挥学校的学科特色来建园。而我校的学科特色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既有先进的研发基地,又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有大量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有与新加坡合作的动漫专业,也培养了大批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在建设大学科技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将这三方面的优势与未来科技园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特色建园”。

这并不是“特色建园”的全部涵义。“特色建园”还有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将一些国际知名的高端企业的研发、销售等核心部门吸纳到科技园来。比如,可以用“零房租”的方式无偿提供场地,让西门子、IBM等公司来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建实验室。学校无偿提供场地,换来的是这些高端企业核心部门和科研人员;而他们的到来,既有利于学校科研、教学活动的交流与开展,又有利于当地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这种通过提供一些优惠措施,让国际高端企业“自投罗网”来科技园发展的方式,也是我们“特色建园”的重要内容。

既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又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企业将核心部门投放到园中,这双重的“特色建园”注定将使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走出与其他大学科技园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

中国科技财富:在您的心中,将如何部署和规划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的未来蓝图?

高军:在我办公室的窗前可以看到,目前区政府已经把南边的一片土地划归哈尔滨理工大学,目前这片区域既有新建成的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馆,今年的大冬会就在这里举行;又有许多科研院所和教学楼。而那座大楼就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大楼,将来还要建一座12万平方米的科技大厦。

社会是多元的。当我们站在对整个社会有益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时,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真正有利于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壮大。我们不讲大学科技园归谁所有,因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这个名字是国家给的,我们什么也不会丢。

采访手记:

高军书记在接受我们采访后,在纸上给我们画了套在一起的三个圈:“最内层的这个圈,是我们哈理工校园;中间的这个圈,是哈理工科技园;最外层的这个圈,是将来联合其他5所大学联合打造成的一个辐射地带。”高书记用简单的纸笔绘制了一幅哈理工科技园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们认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大学应该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学校和大学科技园的关系主要应该是资产关系,学校应尽量避免对大学科技园的行政干预。要妥善处理好大学科技园公司和上游学科的关系,避免大学科技园中的公司对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冲击。

许多在孵企业一般是从一个教研组或一个课题组发展起来的,大多属于学科性公司。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学校的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参与一些研发工作,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最好实现公司和所依托研究机构的分离,实现科研人员和公司管理人员的分离。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钱变成技术,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把技术变成钱。把技术变成钱,关键是要有一批企业家,特别是科技企业家。

 

 

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

2004年成立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2006年创建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

2007年科技园新址——理工大厦落成

2008年6月省长栗战书、常务副省长杜家豪对科技园建设给予批示

2008年7月与六合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大学科技园扩建工程

2008年8月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及省市领导视察科技园

2008年9月党委书记高军带队赴上海杨浦区考察学习科技园建设

2008年10月与上海杨浦区共同举办“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研讨会

2008年11月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视察科技园

2008年12月省委书记吉炳轩视察科技园

2009年1月成立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

2009年2月哈尔滨市长张孝廉主持市长办公会推进科技园建设工作

 

 

高军简介

高军,1952年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青年知识分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执政党建设等研究。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办学科通讯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省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省远程教育学会网络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编委会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省科技公关项目等课题20余项,在《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管理现代化》、《学习与探索》、《理论探讨》、《学术交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7797.html

更多阅读

as3.0基础教程第一课:把代码写在时间轴上

第一课:把代码写在时间轴上草庐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来和朋友们一起来交流flashcs4脚本语言,AS3即ActionScript3.0的简称,ActionScript 3.0 的脚本编写功能超越了ActionScript 的早期版本。它旨在方便创建拥有大型数据集和面向对象的可

工程管理论文选题转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工程管理论文选题1 交钥匙工程的结算优化2 BOT项目投资中的问题及对策3 工程量清单报价与传统报价模式比较研究4 工程量清单报价方法在招投标中的优劣分析5 对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探讨6 投资项目后评估在投资中的地位探讨7 对我国工程

浅谈员工绩效管理我的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摘要  对于我国企业到底要不要实施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摆脱历史原因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如何实施绩效管理、如何解决在实施绩效管理时的种种问题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同时,企业的绩效管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甚至在企业发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谈中国企业管理的跨越与不可跨越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一直在演化。中国企业能否照搬欧美国家的现代管理模式?中国企业又该如何选择管理模式呢?曾水良总结认为须从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治理来剖析:  管理模式两大飞跃  第一,经验型管理阶段。

声明:《企业管理论文 论文写在产品上 项目做在企业里》为网友哑紫风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