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阳斌,水银国际首席顾问
最近,“四川长虹20亿美元豪赌等离子”的新闻响彻业界。“三年磨一剑,四川长虹豪赌PDP等离子项目终于瓜熟蒂落,在4月22日正式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电视欧宝丽系列”。
看到这则消息,我心底里不禁掠过一丝悲凉。这又是一个技术迷信的典型悲剧。
赞同和支持的人都可以请出无数的专家,给你分析出“等离子技术”相对于“液晶技术”的无数优势;发烧友们也可以现身说法,告诉你用等离子看足球比赛,那临门一脚如果没有拖影,快感会有多么巨大。
但这些都没有用。技术是技术,市场是市场。这是两种游戏规则的不同世界。最赚钱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第一个发明产品的人,也不一定是市场上赚钱最多的人。
虽然我不精通技术的东西,但有一个基本判断,液晶和等离子是同一个时代的技术,互有优劣,但却都没有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它们与显像管电视,以及将可能出现的OLED、激光电视是有巨大区别的,这些都是技术代际上的鸿沟。
在两种技术都不具备压倒性优势的情形下,什么是决定它们市场成败的关键因素呢?是消费者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是“液晶”与“等离子”两个名词给消费者的感觉。国外的事情我不知道,就中文而言,“液晶”无疑要比“等离子”好很多。
“液晶”这个词语最形象的理解就是“液体”和“水晶”的结合,透过这两种物质看世界,晶莹剔透,无疑足够细腻,足够绚丽,一下子将液晶显示技术的精妙之处传神地描述了出来。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在中文世界里,是一个天造地设的组合,给人非常好的视觉冲击和寓意暗示。
“等离子”,明显是一个技术化浓厚的词语,多数人不可能从字面上去读出这个词语所传递出来的技术和产品信息。而我们的多数人,也不懂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
所以说,在消费者心里,“液晶”其实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比“等离子”占据了优势。
另外一个层面,现在所有笔记本电脑和大部分桌面电脑都是液晶显示屏,我们天天和液晶屏近距离接触,我们对液晶屏的熟悉和信任程度,远远高于“等离子”。同时,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近距离、小尺寸都有如此好的显示效果,那远距离、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也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所以你会看到,在国外,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高于液晶电视的(在欧盟宣布停止进口高能耗等离子电视之前)。但在中国市场,无论专家如何苦口婆心地引导、厂商如何痛心疾首地呼吁,液晶电视始终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在中国,液晶电视的年销量是等离子电视的8倍,液晶电视的保有量是等离子电视的4倍。
我们的很多企业家,都是技术痴迷派,都是质量迷信派,都是资本至上派,总以为,我有更好的技术,我有更好的质量,我有更雄厚的实力,我有什么做不到呢?
但遗憾的是,消费者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市场也不是这样解决问题的。在消费者复杂而又简单的心理过程中,在市场凶险而又合乎情理的运行过程中,这些东西,都不是决定你成败的关键东西。
决定你成败的,是你的商业智慧和市场感觉。
这一次的等离子豪赌,我不去看技术背后的复杂分析,我只认准一点,如果长虹等离子电视的售价,不能大幅度地低于同尺寸的液晶电视,也就是说不用价格战的方式来普及“等离子概念”的话,那么它的结局,一定是很悲惨的。
目前,长虹等离子电视市场推广的诉求重点是“保护视力”,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但是,一旦液晶厂商予以反击,我就不太知道这个诉求点是否经得住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