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光本恶最坏结局 全球危机的最坏结局(六)



  2008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将近7000亿美元。这就意味国外居民手握了7000亿美元的债权。他们之所以乐意拿着这些钱,是因为他们可以用这笔钱投资美国的资本市场。换句话说,我们在用我们公司的资产与他们交换产品和服务。如果中国人和日本人认定美国不具备投资价值后,我们必须得偿还巨额的贸易赤字,没人会喜欢拿着一笔没有购买力的货币。

 橙光本恶最坏结局 全球危机的最坏结局(六)
  如果要弥补巨额的贸易赤字,我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出口创汇,但因为美国已出现了严重的产业空洞化危机,日本、德国等工业国家能够制造出跟我们一样甚至更好的产品,这条路不太现实。另外一条路就是减少进口产品量,弱势的美元则是减少进口的有效方式。当美元贬值时,国内会产生通货膨胀。人们得花更多的美元去购买进口的产品,人们就会减少进口商品的数量。当然,这是以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为代价。

  一些财经记者认为,当美元走弱、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美国的制造商可以扩大产品生产线来填补市场空白。这有利于美国经济。这个假想有两个不合理之处。

  首先,只有更多更先进的生产工具,美国消费品制造商才能够提高产量。因为国内装备工业的没落,制造商只能从国外进口生产设备。基于贬值的美元,他们得花更多的钱从国外购买这些设备,这样,贸易赤字还是会增长。这其实也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在他们的制造业体系健全前,他们需要用出口矿产、纺织品等物资挣来的钱去购买生产设备。在制造业体系完善前的几十年里,韩国就是这样一路走来。滑稽的是,我们却走了一条反向的路。

  其次,美国制造业并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产品以供出口来平衡国际收支。我们没有足够多用来交换的产品,但又得进口,最终只能是美元走弱。我们唯一能够出卖的就是美国公司的资产,而最后,我们也终将成为跨国公司实际意义上的殖民地。

  在1980年代,美国人很为美国的竞争力而担忧,但1990年代股市泡沫让人们开始出现了幻觉,认为美国又获得了主动权;传统制造业不再重要,互联网将取代传统的制造业。如果传统制造业不重要,那么没有产业真正重要,包括金融和互联网。

  解决方案

  所有的事情告诉我们,美国的经济已经被产业空洞化和盲目的军事投资所害,这直接导致大多数美国人生活水准正在降低。

  对于如今以金融主导的经济体系,我们有避险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更加民主的企业决策机制。如果企业决策的制定是基于工作场所的民主,就可以避免一系列金融公司的破产以及整体的混乱局面。由蓝领和白领工人领导的职场民主机构绝不会同意给高层管理者支付高额的工资或股票形式的相关报酬,也没有一个蓝领和白领工人的联合组织同意抛弃他们多年的养老基金,或是支持美国的非工业化道路。

  美国需要一次全国性的再工业化运动。如果要逆转美国的金融衰退进程,那么再工业化道路刻不容缓。联邦政府可能不太适合这样的任务。联邦政府是政客和商人的联合体,他们不仅控制公司,其重心在军事而非平民福祉上。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将城市管理者和当地工会及大学联合起来,建设中心城市的再工业化计划将会是卓有成效的。这将会吸引大量的高效的养老基金。

  按目前的发展状况,全球化进程将会使美国产业空洞化问题更加严重,离岸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这些又会导致失业率上升、日益扩大的贸易赤字和更低的生活水平。但由于运输、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走融合生产、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道路,建立一个新的经济中心和政治力量,反击和取代跨国公司和全球范围内的美国军队。

  美国公众需要了解现实中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而不是理想情况。现代经济的中心是制造业,而非金融行业。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新的经济体,而是需要一个真实的经济体。(编译/周晔彬)

 金融危机之中国策

  □ 文 江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国际经济力量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事实,国际经济格局已经改变且仍在改变,但是国际经济秩序依旧。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资本主义价值为核心的系列制度安排与行为规则。

  我认为这一秩序势必也要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国家间的矛盾加大,特别是欧洲受危机影响较大,其中紧紧追随美国的国家(如几个岛国)损失更大,而欧洲大陆由于坚持自己的“莱茵式资本主义”,损失相对较小。但无论如何,欧洲已经被美国拖下了水,他们势必发起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但是,欧洲的这种挑战是体系内的,它们不可能打破这一体系,因为它们也是该体系的受益者。所以,这个所谓“挑战”实质是“茶壶内的风暴”,与俄罗斯、巴西、印度还有南非等新兴市场所提出的改革倡议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多年来一直受危机的纠缠,经济持续低迷,但是金融机构磨剑砥砺,逐渐恢复昔日的活力。美国发生金融危机,野村证券等日本金融机构“趁火打劫”,大肆收购美国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注意,日本人买的不是资产,而是业务部门,积累与强化日后与美国金融机构竞争的实力。国际媒体评论,日本人出手相当精准,这不仅将改变华尔街的格局,也会对国际金融格局造成影响。

  现在,对于经济自由派一直所推崇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使连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强调应该加以反思。有不少学者甚至认为,美式自由主义走到了尽头。但是,这并不代表资本主义完结了。资本主义还是有生命力的,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还会自我更新,去寻求一种新的模式。

  就目前来看,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变主要是国际金融秩序的改变。我们现在遗留的金融体系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既享受权力也承担义务,即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但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只享受权力不承担义务。此次危机完全由“美国制造”,世界各国要求美国来承担义务是可以理解的。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国际金融秩序改革也是在这一体系内部进行。由于国际力量的消长需要时间,相关力量的博弈是一个过程,新秩序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旧的有序到新的有序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间还将伴随无序和半无序。因此,国际金融动荡、世界经济低迷的长期性恐怕难以避免。

  金融危机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一超多强”的格局还会延续,但“世纪大危机”必然会削弱美国的软硬实力。因此,一方面,“一超”会放低身段,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接受了欧洲提出的协商提议,未来奥巴马政府也强调协商合作;另一方面,“多强”实力会增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力量将更加凸显,但是具体是哪个国家还不好说。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弗格森提醒到,这场危机没有赢家,俄罗斯和中国也不可能笑到最后,“评论员在预言美国衰落之前总是应该三思一下,美国过去也曾经历过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并且在摆脱危机后地缘政治地位得到了加强”。美国总有这样的能力,“在美国受影响的时候,美国能让对手受到更大的影响”。

  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有不一致的地方,美国在维护政治格局上的力量比在经济格局上更大一些。因此,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不大可能在政治格局上体现出来。

  可以把美国维持霸权的手段概括为四类:(1)强大的军事,特别是海军;(2)领先的科技,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链中处于顶端;(3)极具竞争力的金融,金融不仅为美国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而且本身已成为霸权的重要手段;(4)美国主导的一系列国际规则,这是美国软实力的体现,美国直接从国际规则中兑换利益。

  国际金融格局如今在微观和宏观上都在进行较大的调整,危机重创了美国的金融实力,其主导国际金融规则的能力有所削弱。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原来是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图腾”,也是美国金融力量的象征,现在一夜之间蒸发了。身为黄皮肤的日本人杀入了长期由白人掌控的华尔街,儒教文明渗透到基督新教文明,华尔街的变迁只是国际金融格局变迁的一个前奏、一个缩影。现在美国金融业正进行大收缩,回到传统的以放贷业务为基础的商业银行,这并不是美国的强项,而是日本和德国的传统优势所在。新兴市场的主权财富基金也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近年来,美国的科技创新不断放缓,经济加速虚拟化,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转向虚拟经济,转向金融创新,因此美国在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少有大的作为,不再引领世界高新科技产业。现有的统计数字也显示,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萎缩得比较严重。

  如今,美国唯一没有损伤的就是军事力量。正因如此,兰德公司认为拿850亿美元去救美国国际集团(AIG)还不如发动一场战争。美国在财政赤字不断增加、经济持续萎缩的情况下,其国防开支却还在增加。未来,美国即使不发动局部战争来转移视线、模糊焦点,起码也会用绝对的军事地位威慑世界,显示美国仍然是全球霸主。但是从长期来看,美国硬软实力的衰弱必然带来军事实力的衰弱。

  金融危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未来20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机遇期的前提是和平与发展这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不会有大的改变,但金融危机在不断恶化,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外贸出口下降,整个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明显恶化,这与我们原来对于“战略机遇期”的谋划有明显落差,对于我们的和平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

  另外,虽然美国的软硬实力有所衰弱,但其从霸权中获取利益的意愿不会减低,只是方式将有所改变。从国际关系来看,美国最重要的潜在对手注定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因此未来中国的外部发展环境会更加复杂。

  与欧洲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比较,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损失不算太大。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本来我们的直接损失可以更小。比如我们早就有分散外汇储备风险的预案,包括外汇储备结构多元化、明显增加战略物资储备,但是由于部门利益作祟,相关谋划最后都没有做到。当前,美欧等国高度称赞、肯定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美国,看中的是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需要中国继续增持美元证券资产。我们应当头脑清醒,中国外汇储备是几十年辛苦积累下来的,与庞大的国际金融市场力量相比却仍然微不足道。国际金融市场每天的金融交易就高达数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有数百万亿美元,贸然出手徒增中国自己风险。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的引擎、地区金融稳定之铆,因此中国搞好自己的经济,稳定自己的市场,就是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很多人担心,金融危机持续,美国霸权衰弱,国际经济若陷入无序,对中国没有好处,这个判断似乎没有错,但从长远和战略高度看,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易经》有言,“群龙无首,吉。”尽管目前的国际体系对于中国来说仍有“剩余价值”,但如果能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对中国则更具有战略价值。我们应当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如果我们判断现行体系不能有大的改变,那么改革可以在体系内修补;如果能够有大的改变,我们则要积极推动其改变,国际经济力量的多元化合乎中国的战略利益,有利于中国的崛起。

  目前的一系列危险中存在着机遇,当然也存在着挑战。我的判断是,“总体上挑战大于机遇”。因为“机遇”是潜在的,而“挑战”是现实的,是越来越急迫和必须直面的。通过一系列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中国经济的寒冬即将到来。当下急需应对的就是企业倒闭潮。原来企业倒闭是由于出口退税降低、环境成本与劳动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以及信贷紧缩等,最近的倒闭原因则是企业没有订单,没有市场。现在政府已在努力,或给予财政支持,或放松信贷,但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会有多大实际功效。因为企业没有订单,产品没有市场,融资便利又有什么用。在素有“外贸风向标”之称的广交会上,中国出口的主导商品的成交量均有明显下降,很多商品成交量只有去年的1/3。一些学者把目前中国经济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描绘成“腾笼换鸟”的机遇,但问题是笼子空了,却还没鸟。当初日本升级换代取得成功是因为日本政府与大企业都有战略眼光,尤其是在技术创新上做足了工夫,“生产一代,储备二到三代,研发四到五代”。“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但中国的企业没有这种准备,既没有技术准备,也没有人才准备、资金准备,何谈升级换代?

  但是,在金融领域“危”中也有“机”。从此次金融危机来看,经济小国(像新加坡、冰岛)要办大金融机构是不大可能的,因为风险太大。冰岛的银行坏账是其GDP的好几倍,银行破产意味着“国家破产”。如果花旗银行只属于纽约,那么花旗出了问题,纽约也会破产。但是,花旗属于美国,相对于美国的经济规模来说,花旗银行资产所占比例是比较低的,美国有实力支撑花旗这个巨型金融机构。经济小国甚至是一般中等国家必须“出让”大型金融机构,这给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段时期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向中国施加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升值、金融市场开放以及其他承担“大国责任”等诸多压力,如今美欧不仅自顾不暇,而且积极笼络中国,这使得中国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进行战略谋划的机会。中国金融机构可趁机“走出去”,到非洲、拉美这些发达国家的“后院”,为中国跨国企业的扩张铺路搭桥。此外,纽约尤其是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作为地区金融中心,势必因大危机有所削弱,这为上海与香港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新机遇。

  另一个问题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当今资本主义有两大发展模式,即“莱茵模式”(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为代表)与“盎格鲁-亚美利加模式”(以美国自由经济为代表)。“莱茵模式”早就因为缺乏活力而被美国嘲笑为“老欧洲”,如今一度生机盎然的“盎格鲁-亚美利加模式”也不行了,因此国际社会将视线转向了中国,有不少舆论认为“北京共识”、“中国模式”或许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不管是否言过其实,这对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无疑还是有帮助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8037.html

更多阅读

黄光裕 我鲜为人知 ‘商圣‘黄光裕鲜为人知的第一桶金(二)

 尽管国美在十余年的积累下,从1999年开始发力走向全国,但外界对其扩张之举看法迥异,而资金保证则是质疑中的重要一环。也就是从那开始,国美的上市努力就成了业内外人士的谈资。   5年前的国内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屈指可数,排队等候融资

鲜为人知 ‘商圣‘黄光裕鲜为人知的第一桶金(一)

能在当前最热门的房地产与家电零售两个行业同时获得空前成功,这可能就是黄光裕让人们对“商圣”之名心服口服的两大理由,这不仅仅是“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商理念的传播,作为伟大的企业家,还是得让财富数字,哪怕是纸上财富,来证明自

黄光裕:让人爱恨交加的37岁首富(三)

  从1991年来到北京,黄秀虹从一般的财会人员,迅速窜升到现在的大区总经理,自然难免有人会质疑兄长对她的刻意提拔。但黄秀虹觉得不尽其然,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平台别人也许可以为你提供,但你能力的大小、发挥得好与坏,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黄光裕:让人爱恨交加的37岁首富(一)

蝉联两届中国首富,使37岁的黄光裕成为无数中国年轻人追逐的榜样。2006年5月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评出“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黄光裕在“创造家及重量级人士”部分当选。越来越“国际化”的他,却是一位“极端人物”——因

声明:《橙光本恶最坏结局 全球危机的最坏结局(六)》为网友未完成的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