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烦 伴奏 好爸爸的家务事之 最近比较烦,孩子要上幼儿园!



  采访/Reiko 王楠楠  撰文·编辑/语蝉

  有一则新闻很有意思——孙云晓关于“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的文章。有这篇文章,源头是因为中国做的一个调查,针对中、美、日、韩四个国家的高中生,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倾诉对象,调查的结果耐人寻味——中国高中生的倾诉对象中,中国父亲的排名是四个国家中最低的,甚至排在“网友”之后。

  除了这则消息,《数字商业时代》做了两个问卷调查,其中之一是“男人必须拥有的5项生活技能”是什么?调查的结果有些在意料之中。比如,投资技能和再学习技能名列一二名;有些则意想不到:教育孩子的技能是倒数第二名,只占2%,100个人里面只有2个人认为作为男人要有教育孩子的能力,这也难怪孩子们不把父亲列为倾诉对象了。

  我们国家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但这似乎已经是老黄历了,尤其是现在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环境,男人为了养家,为了自己的事业,一股脑儿地将家事抛给妻子,其中也包括对孩子的教育这件事。

  逐渐地,父亲们开始明白,孩子很重要,陪孩子玩很重要,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要。父亲们开始关注孩子,但是,和孩子在一起很难,到底要怎么做,太多的父亲并不知道。

  陪孩子 时间可以创造

  和孩子交流是需要时间的,跟孩子做一个约定吧,和他一起创造一个环境,养成一个习惯,只属于你们两个人,一起认真度过。

  很多爸爸的困扰在于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早上出门孩子还没起呢,晚上到家孩子已经睡了。好不容易有个周末,搞不好还要加班、应酬、出差,计划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被迫放弃。没有时间,恐怕是爸爸们对孩子最大的歉疚。

  其实陪孩子的时间是可以创造的。

  “我的确每天都很忙,现在除了工作,还要做节目,几乎没时间陪孩子,但是只要到了周末,我一定会找出时间来,带孩子去郊外,让他感受一下自然。”岂航说,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带孩子出去,比在家里好。因为在家里的时候自己还会想着要干点什么事,看看书什么的。但是只要出去了,就全心全意地陪孩子,比较有效果。

  黄继功在任跨国电信公司副总裁的时候,8年没有度过假,更不要说陪孩子玩。他说:“以前我没有时间陪孩子,因为工作忙,心情也不好,容易跟孩子发脾气,这对孩子很不好。他几乎没有什么自信心,带他出去都是躲在大人的身后,不会主动和别人玩。现在就不同,明显地自信心提高了很多,人也开朗了很多。”

  黄继功说,让他彻底改变的是他在飞机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如果孩子每星期能有四次跟父母一起吃饭,变成酗酒、吸毒者的概率要低70%以上”。看完这个之后,他马上决定要多跟孩子在一起。

  当然不是每个父亲都要用换工作来陪孩子。就像马桂林(厦门华祥动漫公司总策划)说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可以创造的。他就是这么做的。

  马桂林一样很忙,8点半一定要到办公室,晚上即便早的话也要10、11点左右回到家,所以他把和孩子沟通的时间定在早上。他和孩子一起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钟他走着送孩子去幼儿园。这个习惯到现在坚持了5年,而且还要坚持下去。

  “如果你看到我的孩子的话,你会发现他长得很秀气,眉毛长长的、细细的,很漂亮。我抱他出去的时候,经常有人说‘这姑娘长得真好看’。我听了很不爽——明明是儿子。所以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因为孩子跟妈妈的时间过长,跟我一起的时间太少,再加上孩子本身长得又秀气,所以少了点男孩的气质。2岁9个月的时候孩子正好去幼儿园,我开始有意识地多跟他在一起,送他去幼儿园,跟他一起运动。”

  马桂林每天带着孩子走15分钟到幼儿园,然后跑400米,更多的时候会跑800米。散步的这十几分钟中,他和孩子会聊很多事情。不聊天的时候,孩子背会了《三字经》《对韵》。

  让孩子背《三字经》其实也不是他设计好的,最早是孩子的姥姥教,学了一阵,小孩子觉得没意思就不学了。马桂林在旁边看着感觉这样不对,如果做事情没有常性是不行的,所以他开始给孩子讲《三字经》里面的故事,并且鼓励他坚持下去。背《对韵》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没指望孩子要怎样,只是让孩子对汉语有感觉。“你看他背诵的样子就能知道,他对那些美的文字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除了每天固定的锻炼和散步,每周他还腾出一个晚上给孩子,跟他一起读书,聊一天发生的事情,讲故事,睡觉。

  跟孩子在一起有时候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很多爸爸很无奈地说:“我每天只能跟他一起5分钟,我怎么办?5分钟能做什么,很多需要告诉他的事情,需要了解的事情要浓缩在5分钟内解决,有什么好办法吗?”

  事实上,没有!和孩子交流是需要时间的,跟孩子做一个约定吧,和他一起创造一个环境,养成一个习惯,只属于你们两个人,一起认真度过。

  管孩子  说服教育有底线 该打还得打

  “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有底线的,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一旦越过了这个底线,打就是让他记住的办法之一。”

  有时候感觉现在的父亲是一个令人迷惑的角色。古早的时候讲严父,父亲是一家之主,更多的是责任,温情很少见,一般在教训孩子的时候才出现;而现在讲究慈父,不仅要有管教的责任,更多的是要体现关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要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

  需要担负的责任多多,但是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少,以前还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动手打,现在打孩子已经被上升到维护人权的高度了,即便没有,还没动手呢,家里所有的老人搞不好先把当父亲的打一顿再说;骂孩子也不成,不仅没有效果,还会降低父亲的人格魅力;看来说服教育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但是对几岁的孩子说服教育,他真的听吗?

  “铁定不听。”岂航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不要指望3岁的孩子可以理解你给他讲的道理。我不是说孩子什么时候都要打,但是说服教育一定是有限度的,一定要让他有怕的事情,该打还是要打。”

  岂航说孩子都不爱去幼儿园,每天劝他去幼儿园的时候难着呢,孩子有很多理由。“让我再玩一会……”“老师说晚去也没关系……”等等,但是大人不能等啊,送走他你还要去上班呢,说服教育不听,直接提起来就走。

 最近比较烦 伴奏 好爸爸的家务事之 最近比较烦,孩子要上幼儿园!
  有一次孩子不听话,一直在地上爬。岂航说他不是那种看见孩子摔跤马上冲上去哄的家长,但是也看不得孩子在地上乱爬打滚,他一气之下直接冲过去把孩子打了一顿。“一定要让他记住,有些事情他要敢做,就会挨打。”

  “当然要打了,不然有些事情他是记不住的。”马桂林也这样说。在所有接受采访的爸爸中,马桂林是最为理性的父亲,他有很多说得明白的管孩子技巧,但是他也认定,打孩子不是不可取的。

  事情也不大,孩子不接受姥姥的教诲,动手推了姥姥一下。马桂林看到之后认为事情比较严重,不能这样对待别人,尤其是老人家。在说服教育之后,动用“戒尺”打了孩子的手心。

  “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有底线的,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一旦越过了这个底线,打就是让他记住的办法之一。”

  看来“棒打出孝子”是有道理可循的。现在的家长已经知道打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是让孩子正确对待的办法之一。

  白小波说他一般不打孩子,孩子长到6岁,他只打过一次,现在说起来似乎还很后悔。“其实我都是先跟孩子讲道理,但是的确不太管用,讲到最后自己都急了,没办法只好打了。但是我只打了那么一次,我觉得对待孩子还是要讲理,打似乎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后我总结了一下:跟孩子讲道理,第一注意场合,第二注意语气,虽然他现在还不能接受,但是总有一天会明白。”

  至少半数以上的爸爸都不太会同意白小波的看法,认为打孩子的确可以让孩子引以为戒。但是要记住打孩子毕竟是下下策,不能随便为之。最好不要有一天是孩子让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父亲的打击是很大的。

  有一位母亲跟我们谈起孩子的爸爸管教孩子的趣事:因为工作忙,孩子的爸爸很少在家,当他有一天管教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根本不听他的。最后他想用武力解决,一下站起身来,突然发现孩子已经长到可以跟他对视的高度了,这位爸爸瞬间败下阵来,跟孩子的母亲说了一句:“孩子真的长大了,我似乎什么也做不了了。”

  其实对孩子不管是打、骂或者是说服教育都不会太简单,作为父亲,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有些事情不用大动肝火,而有些事情就该动用各种手段让他牢牢记住。

  孩子教育 因人施教 但是传统教育不可抛

  一个成人靠什么谋生?不是靠语言谋生,是靠技能谋生;不靠见识谋生,靠能力谋生。对孩子我的确偏重于思想能力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偏重于性格培养。最重要的是干什么就一定要干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大话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很多爸爸在孩子3岁的时候最痛苦,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爸爸来抉择,到底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之前没有这么复杂,因为没有太多路可以选择,但是现在不同了,国内不仅有传统幼儿园,还有双语幼儿园以及国际幼儿园,众多的选择让爸爸们思来想去,不敢轻易做决定。因为一旦决定了,就是18年的责任;因为一旦决定了,父母就要为18年的教育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

  郭先生是一位钻石王老五,但是结婚这件事情已经提上日程,和他聊天听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一直强调在他周围有孩子的朋友中,接受不同教育的孩子表现完全不同,他非常认可孩子要去国际幼儿园接受教育,这样的孩子出来可以顺利进入社会,而不是象牙塔中出来的完全不经世故的学生。他说:“我要挣钱啊,我的孩子一定是要去国际幼儿园。如果这样的话,我就要考虑从国际幼儿园出来就要直接进入国际小学,然后初中毕业之后恐怕就要出国学习。否则的话,不仅之前的教育前功尽弃,转入国内教育很可能让孩子无可适从,反而让他信心全失。”

  有这样想法的爸爸不在少数,为此而努力奋斗的爸爸更是越来越多,但是这是否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了呢?

  “我小的时候简直就是‘放养’的,也没见我比别人差多少。我的孩子也是一样,让他自由发展。而且还不同意3~4岁的孩子就要学很多东西,什么画画、乐器什么的,我希望他该玩就玩。”岂航说他从来不刻意让孩子学什么,首先看孩子的兴趣,孩子有兴趣就培养,如果没有,这个阶段就让他玩。

  岂航爱看书,家里书也多,所以没事就让孩子读书。而且是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不想看的也从来不强迫,孩子爱看《三毛流浪记》却不爱看《丁丁历险记》,没关系,一样有好处。因为总是看到封面,虽然是3岁的孩子,看到《红海鲨鱼》这4个字,马上能认出来,无形当中就学到了知识。

  对于选择幼儿园,岂航认为不一定是双语,或者是国际,但是他认为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幼儿园,因为的确中国的竞争比较厉害,好的幼儿园出来,的确可以去比较好的学校。所以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他非常谨慎,要考虑环境,考虑师资,初次接受教育,自然不能马马虎虎。

  马桂林对于孩子接受什么教育想得非常清楚。他认为一定要去特长班,或者国外教育的那种幼儿园,取向是不对的。从一开始他就没考虑过“蒙班”、双语幼儿园。他说:“关于孩子的教育,第一没有捷径可以走,第二我认为中式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让孩子在初中之前学习外语也不好。“要先把汉语学好,如果汉语学不好,你就是会5国语言也没用。”他很坚持这样的想法。

  一个成人靠什么谋生?考虑一下,其实人从来不是靠语言谋生,是靠技能谋生;不靠见识谋生,靠能力谋生。马桂林说他不担心孩子未来上了研究生还找不到工作。这个信心他有,就像他从来不为自己担心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会思考,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要让孩子学会的首要技能。对孩子我的确偏重于思想能力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偏重于性格培养。最重要的是干什么就一定要干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马桂林曾经为孩子学英文的事情,认真地和太太谈过几次,他坚持他的观点——母语的基础打不扎实,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就很严重。孩子在打母语基础的时候学习英语冲突会很大,首先拼音就不易过关,而更重要的是思考方式。中文的思考方式和英文完全不同,而语言直接影响思考方式。

  他举例说,要求他的员工写一篇文章,要求500字之内把问题说清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系统,没有扎实的中文底子,写出来的东西很容易没有条理,逻辑不清。要知道这是很丢人的。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是在社会里面的,如果他的表述、他呈现给别人的东西看起来还好,基本可以算是顺势,能有很好的机会被人培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单靠自己不行,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需要自己基础知识扎实,向别人有条理地展现出来,这一定是思考能力而不是语言能力决定的。”

  关于孩子的教育,如果询问不同的父亲,会得到不同的教育观,曾经有人说这是“父亲的焦虑”。采访了这么多的爸爸,可以理解当爸爸的焦虑,因为每个爸爸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教育,但是什么是最好的?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8256.html

更多阅读

乔峰对虚竹说:论有个好爸爸的重要性

闲来无事又看《天龙八部》(注:我看的是小说,不是芒果脑残剧),翻来翻去居然被我发现了一个大秘密。那就是:乔峰之所以那么成功,完全是因为人家有个好爸爸好伐!那位客官贱笑了:乔峰的亲爹早在雁门关外和他妈跳崖了,虽说三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是

声明:《最近比较烦 伴奏 好爸爸的家务事之 最近比较烦,孩子要上幼儿园!》为网友激戰丄海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