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茂林 日前直销企业安利公司的人士前来拜访,谈及安利今年组织的浩浩荡荡的“心印宝岛万人行”活动,在宝岛台湾引发的轰动效应时,仍然备感兴奋。由于内地游客出手豪阔,消费能力极强,期间还曾被台湾绿营人士指责为花钱“太嚣张”,算是这个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下水三通 在三通的潮流下](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145636321119.jpeg)
去年的12月15日,本人正从台湾高雄准备乘机返回北京,这一天是两岸全面启动海运、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大三通”的历史性日子,两岸“一日生活圈”至此正式形成。不过我们这个旅行团因为事先计划的缘故,仍然要绕道香港,遗憾没有成为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亲历者,和享受到三通的便利。但这趟往返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两岸人民对三通的渴望心情。 在阻隔和封锁60年之后,内地游客对于台湾的浓厚的好奇感、新鲜感,让台湾成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据报道说,今年以来内地游客赴台人数激增,突破了每日3000人的上限,台湾当局正考虑上修为每日7200人。国台办主任王毅则在日前表示,要在今年争取60万人到台湾旅游。目前,每年从台湾到内地旅游、经商、投资、求学、探亲的人数高达三四百万人。以内地的庞大人口基数,赴台湾游的想象空间可见有多大! 台湾游不过是三通后带来的最直接最表象的视觉冲击。如今,两岸间经济领域的各层次的合作和交流的热度迅速升温,给这个经济寒冬更是注入了一股不可小视的暖流。在此背景下,本刊与台湾《数位时代》合作联手推出“两岸三地科技100强”,也可算得上是浩浩荡荡的两岸融合的趋势大潮流下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吧!这也是本刊继今年年初派出记者访问台湾,于今年3月5日刊出封面文章《三通之后的未来》后,牵涉两岸话题的又一重磅策划。 两岸未来经济竞合如何走向?面临哪些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本期榜单实际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从内地和台湾的两张科技百强的榜单名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两岸科技产业的差异化与互补性。台湾的IT产业高度发达,代工业独步天下,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一流,和内地科技产业相比,处于产业链的上端。所以台湾引领风骚的是纬创、宏达、广达、英业达、台积电这样的IT代工巨头;而内地科技业这些年以互联网、电信的迅速崛起为最大特色,腾讯、盛大、网易、搜狐、百度、中兴通讯这些公司的风头最为强劲。可见,两岸间的竞争并不处在一个针锋相对的对立面上,产业合作的空间远远大于竞争。 实际上,两岸携手的态势已经深刻地影响乃至改变了一些产业的走向和格局。比如联发科之于中国的山寨经济,家电下乡之于台湾的液晶产业。前者颠覆了手机、电脑产业的游戏规则,后者对日韩在液晶产业的垄断地位形成了挑战。这种合作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的产业链条中的地位无疑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