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童书展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书展



     今夏上海,热度非常,35℃以上的高温天多达四十多日,而就在这样的炎炎烈日下,上海书展购票队伍仍旧长龙条条,日场夜场一样爆棚。

  除了人气超高之外,本届书展的活动更多达600多场,各类活动嘉宾900余人,是为历年书展之最。而今书展落下帷幕,除了关注书展参照人数与交易数字之外,我们不禁需要思考,在一个据说纸质阅读面临危机,实体书店生存艰困的时代里,实体书展究竟应该为自己规划出怎样的发展方向?书展除了成为业内交流、大众交易的平台,还应具备怎样的功能?

 上海国际童书展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书展
  在我看来,今年上海书展的超高人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书展积聚的文化热能所致,具体来说,则是上千场活动的成功举办。譬如贾平凹、陈丹燕、贺景滨,以及英国文学新锐作家杰夫·戴尔,意大利著名“80后”作家保罗·乔尔达诺,英国作家、评论家诺曼·莱布雷希特及伊恩·布鲁玛,著名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等人齐聚一堂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活动,嘉宾们就旅行文学,诗歌创作,多媒体时代下的书评状况,当代小说主题等为读者关注的文学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再如另外一个颇有创意的活动则是于8月16日晚21点起,至次日9点进行的全球12时区文学对话。这一旨在让世界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学家们参与其中,解读其写作生活与文学作品的跨时区连线,无疑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是一次不可错过的重要盛会。

  这两个颇具特色的活动,皆不同于一般的书展签名售书活动,而是在做好充分前期策划的基础上,以名家莅临,读者参与为特色,进而形成一种文化发散力。而跨越国界与民族的文化交流,更切合了上海的国际化特色。

  这就提醒我们书展的一大转变,实体书展不能止步于做一个图书大卖场,如此迟早为电子网购所取代。相反它该转型为一个文化大展场,激荡、释放充足的创意能量,在书展的大平台上激起跨国界、跨文化的文化对话。而这种对话,其着眼点在文化大家,而落脚点在普通读者。说得简单点,即是要以文化人的文气接通读者的地气,反过来,地气也能使这股文气愈加勃郁。在这种互相接通的过程中,书展扮演的角色既是平台,亦是中转。一方面,应该尽力合乎文化的本义,力弃虚张声势与恶俗低俗;另一方面,书展不能流于专业圈子的窃窃私语,而是应该尽量笼纳更多的接受者,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将最重要的观念思想表达出来。

  再者,实体书展的文化热能不仅在于大牌云集,更在于思想首发。前者说的是书展的文化积聚,后者则强调书展的文化引领。譬如本届书展最令广大读者期待的,当属沉潜多年的著名作家阿城,首次在上海公开演讲其新著《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中的部分内容阿城在可容纳千人的会议中心里,登台开讲。以他一贯纾缓的语调,出入古今,就河图洛书与中华上古文明之关系作了一番提纲挈领的梳理,不时插科打诨,标准阿城式的观察之道。

  阿城案例的成功,是书展文化讲座的一次经典范式。千人人气,我想正是因为在这里,读者期待听到、看到、感受到极富洞见的观点表达、提振人心的思想呈现乃至令人钦服的丰仪气度。虽然我们早知道吃了蛋,就不必去看生蛋的鸡,但不论是人性中天生的好奇心,还是多少夹带着的追星情结,我们总想去看看发出那么迷人的声音的人究竟是怎样的?如果书展果然是个大世界的话,那真正为这世界定义的就是他们。而如果说展台上的一本本书是睿智的静态呈现,那每一场讲座就是思想的动态展示,思想的声音让书展“有了光”。

  然而,所有的读者并非只是这份思想之光的单向接受者。事实上,一个一流的书展必定也是愿意倾听悦耳之声的,用《礼记》的话说是“聆嘉声而响和”。今年的上海书展给予读者以更大的舞台,让每一位读者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书展闭幕的“相约星期二”特别活动,通过两小时不间断经典诵读的方式,把对阅读的敬意和崇高感放大到书展最后一个晚上,使得书展的文化浓度在最后阶段也有一次高潮,给离开这一文化现场的读者留下完全不同的深刻体验,循此向读者传递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热爱经典的文化讯息和价值取向。

  我想,这不仅是主事者对经典的敬重,对读者的体贴,更在于他们明白,阅读的本义之一就在于倾听。我们正身处一个充满“意见”与“异见”的时代,有太多的声音试图萦绕在耳际。书展也不例外。所以我将上海书展今年对读者的重视,视为一种对倾听的重视。

  而如果一个书展既能激发可贵的创意能量,又能归返内心,保持倾听的文雅姿态,我们当然不必怀疑这是一个live,生机勃勃的书展。这种生机,更多表现在书展成为上海每年夏季的一桩叫人期待的开心事。是的,开心,不论阅读带来的是惊喜的刺激、悲伤的感动、玄妙的思索还是各种不足以名之的生理心理感受,都是开心的各种表现形式。书展,容或肩负各种并不轻松的文化意涵,但当其落实在每位最普通的读者身上时,我想它就应该是让人开心的,发自内心的欢喜钟爱。而只有当每位读者欣快地步出书展大门时,上述所有的文化意涵,才真正得到了实现。就此而言,书展,用live的另一个意思来说,是在场的,是正在焕发能量的,是所在地城市文化脉络中的发声者。

  或许这就是书展的意义所在,也即是我们所需要的书展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850.html

更多阅读

新天CBC,我们需要什么样的CBC? 新天cbc写字楼

几乎所有人到访一个国际大都会,都有着想把它占为己有的冲动,本能的寻求一种城市的融入感和对于这座城市隐藏的记忆:记得公子十五年前第一次去香港“自由行”第一站就去了中环,挤在中环狭窄的街道,仰望以往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高楼大厦,跟身边

章子怡:我们需要你的道歉,不是纪灵灵!!_fxyz_85

章子怡:我们需要你的道歉,不是纪灵灵;还有,不要转移视线避重就轻,戛纳的善款明细呢?从诈捐门捅出来到现在有一个星期了吧,结果是网友们眼睁睁的看着章子怡依旧风风光光身穿水貂皮大衣出席官方活动,最后由一个替死鬼出来扛罪。全国的媒体都

我们需要怎样的母爱:肖复兴《苦瓜》的教学设计

苦瓜肖复兴原来[d1]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已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d2],母亲的心里很舒坦。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教书匠人 匠人教育官网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教书匠人2013深港教育展讲座速记稿教书匠人是深圳中学的一位非常有资历的老师,深圳中学是深圳最有历史、最受瞩目、也最有特点的一所高中,每年为北大清华和美国著名高校输送大量优秀学生,而教书匠人以他对中学生教

苏州城市扩容 楼市 问问“楼市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继四川、广东出台土地供应收窄政策之后,3月,辽宁也推出土地限制政策,化解地产库存过剩问题。与这个相呼应,以任志强为代表的坚挺派,还在不遗余力的鼓励居民抓紧机会购房,迎接下一轮楼市上涨的来临。 无论是政策的积极信号,还是任志强的鼓

声明:《上海国际童书展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书展》为网友花心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