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可以把帐结了?
——我们客户的钱还没有收上来,等钱到了跟你结账!
——这门啥时能修好?
——这是开发商的问题,他们的产品质量不好!我们也没有办法!
——你们店卖给我的产品是试用装!
——有证据吗?当时不是我当班,你找当班的人吧!
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牵扯着我们太多的精力,有时候懒得思考就这么过去了,因为情况不鲜见,所以便不是很当回事,当真较起真来,受苦受难受气的是自个儿,因为这是一个太极阵,进去了只会让自己分身乏术不能自拔,于是乎,我们就理所当然的腆着个脸皮上赶着去讨要原本就属于我们的权益和服务和质量等等,也有可能,我们也重复着这个怪圈,拖出一火车皮的“第三者”来顶责任,好让自己抽身事外,任尔风雷急,我自逍遥游。
不愿意去追究这里面的猫腻和争端,是因为操作起来成本太高,而且吃力不讨好,还有一批人在围观,枪打出头鸟,是成是败就你顶着,成了大伙儿有饭吃,败了您就光荣了,不过没有人为您树碑立传。
我突然想到个关于“小费”的事情。有一艘据说是世界内河流域排行前三的游轮,服务很到位,在客人离船前夜,游轮经理会在一个重要场合提议游客给船上工作人员小费,以示对他们周到服务的肯定。他们会在每个房间里放上四个信封,其中两个信封是供您投递反馈意见和建议的,另外两个信封便是供您支付小费的。对服务的肯定,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服务如何评价,缺乏有效的衡量尺度,是否面带微笑?是否在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是否帮您提个行李?是否主动跟您问好?是否在您休息时保证不被打扰?如此种种,花样繁多,只能凭借直观来判断。这位经理能够把话题如此郑重提出来,至少说明他很自信。可也有不少客人是在离开游轮的最后一刹那才把信封塞进了摆在大厅显著位置的小费箱里的,还有一位在退房时遇到了一点不愉快,很自然、几乎毫不犹豫的将放在信封里的钱又抽回了自己的口袋。
付小费说是国际惯例,电视电影里经常看到人们在餐厅里很大方的支付给侍者小费。将这些个事例摆放到一起,我突然悟出来,其实小费是个很不好的东西——姑且不去议论其aihuau.com最初始是个什么样的出发点。按说,服务的成本已经在消费过程中消化,一般情况下,这是建立在三方的利益关系中的,譬如餐厅,经理方、客户方和服务者,服务者受聘于经理方,由经理方支付报酬;客户方与经理方建立消费协议关系,为自己的消费埋单,而服务者与客户方只应该是纯粹的业务关联,而不存在利益关联。小费的出现可以理解为激励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得这种业务关系更加和谐与顺畅。往坏里算计,同样的服务内容,比如上菜,我可以高效地完成,也可以慢悠悠的完成——当然也是有理由的,或者今天心情不好,再生出事端做点什么手脚——这是常见报道的,说服务员与顾客闹了点小矛盾,就会在上菜时使坏,来点“添加剂”啥的,而你吃了却浑然无知——给您小费逗您一开心,以最令我愉快的服务方式完成这一套动作。这在以往的封建官僚体系中经常能遇到,那些个书吏、师爷的,同样的事情他们完全可以有两套行事方法,且都不违规,或者拖你个十天半月(赖皮官司往往因此而原告倾家荡产、衣食无着),或者迅速事毕,就看你的手腕了,塞些银钱,事情进展会大大超过你的预期!
这样看来,小费就是滋生了服务的不良风气。而应该一步到位的服务内容因此而“步步为营”、一步三回头终至“分列式”完成了。
回到本文标题,发生在三者或者三者以上利益关系之间的责任问题,和谐的解决途径是“责任到此为止”。建立在你我之间的协议关系不能也不可以责任转嫁,除非这种协议有可以转嫁的前提;不管是谁经手了这桩生意,都是客户和你、你们所代表的集体组织形式的协议关系,是谁的问题对客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客户的问题,毕竟不是别的组织与他发生了纠葛,责任到此为止,反映到了哪一位头上都有责任给出正面积极的回应,单位应该在这方面立章建制,以之作为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客户关怀的好坏会极大影响到营销效果,销售作为组织服务客户的第一个环节往往带有很大的风险,在整体营销层面实现的客户忠诚度远远不及后续服务。当然,说到“责任到此为止”是针对客户和员工“我”之间的关系的,最终的内部责任确认是在后续进行。
责任到此为止,这种服务心态和“天下兴亡我有责”的境界是一致的。天天在高喊“客户是上帝”,不要让上帝拿着电话机按你的指示拨着一个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号码四处找人,“找领导”、“领导在开会”、“这个不归我们部门管”、“这是售后的事情”……天!“就像一万只苍蝇在你的头上嗡嗡嗡嗡的叫……”不要让“上帝”遭遇唐僧,如果你自己解决不了,那就等有了解决方案时主动给上帝个电话吧,千万别在上帝面前犹豫、思考,因为你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