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科技物流集团 海航物流帝国流变



     一边是海航的脱壳求生,一边是沙钢在全球布下的法律罗网。伴随豪华邮轮“海娜号”在韩国被扣押,这场原本两家中国公司的债务纠纷开始演化成全球化事件。不仅如此,海航的举债经营模式以及钢铁、船运行业萎靡下的沙钢自救之路也引发了关注。

  在这起纠纷背后,我们有太多疑问:拥有国内第四大航空集团之称的海航为何会屡屡欠债不还?面对海航资金链安全的问题,腾挪之术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银行与信托是否会“横眉冷对”?沙钢为何要“舍近求远”,在国外诉讼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仍不惜代价借助国外的司法力量维权? 中国的法律系统是否有失灵的部分?

  大新华轮船1美元贱卖,大新华物流前途未卜

  在中国内地豪华邮轮“海娜号”及1659名旅客被滞留韩国的事件背后,海航集团旗下大新华物流的债务纷争浮出了水面。

  此前,大新华物流的子公司大新华轮船因拖欠沙钢船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沙钢”)租金,被沙钢向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提出申请扣留海娜号,从而演化成一场沸沸扬扬的公众事件。目前,海娜号所有旅客已经安全回归,但《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希望借助扣船事件而进行索赔的沙钢或难能如愿。

  早在2012年下半年,大新华物流就将债务缠身的大新华轮船以1美元价格卖给了注册在马绍尔群岛的自然人公司。“马绍尔群岛以信息保密著称,很难查到股东真实情况。”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新华轮船已经走入了破产清算程序,沙钢原本期望通过与海航集团签订的无条件担保函来追索债务,但由于沙钢与大新华轮船均在香港注册,属于涉外担保,是否适用于内地法律尚不得而知。

  更重要的是,大新华轮船已经被贱卖“断臂”,其前任母公司大新华物流亦前途未卜。记者了解到,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原本被海航集团计划斥资百亿打造成一个物流平台,但因为屡屡战略失误,目前在集团已逐渐被海航物流取而代之。

  扣船疑云

  当初大新华轮船签署租约的人士恰好是从沙钢跳槽而来,目前已经离职。海航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初沙钢作为二船东,转手的船舶租金每天净赚7000美元。

  9月13日,中国内地首艘豪华邮轮“海娜号”被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扣押,造成船上2300余人滞留济州岛,其中包括1659名旅客。随后的消息显示所谓“扣船”事出有因,因为海航集团旗下大新华轮船公司拖欠沙钢租金,沙钢为索债而向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提出申请扣留大新华轮船的债务担保人海航集团相关资产的申请,“海娜号”成为目标。

  大新华轮船与沙钢的纷争由来已久。据悉,沙钢作为出租人于2008年8月6日与大新华公司签署了“Dong-A Astrea”轮的期租合约,合同租期最短为82个月,最长为86个月,由海航集团为大新华公司提供履约担保。在担保函中明确规定,海航集团就租约中的所有条款进行无条件的履约担保。

  沙钢方面表示,大新华轮船仅在准时支付前10期(每15天一期)租金后,从2010年10月开始违反合同,延迟支付并最终停付租金。至此,沙钢已经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讨债历程。

  “沙钢就欠付租金事宜向英国伦敦海事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并陆续获得了五个仲裁令,总计约为1500万美元。”沙钢方面宣称,“公司在2012年1月份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就已经发生的 1500万美元欠款对大新华轮船发出清算要求,同时在英国伦敦海事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剩余合同期间给沙钢带来的损失,并在2012年11月间拿到了约 5800万美元的仲裁令。”

  据悉,沙钢针对租船业务发起了两起诉讼,一项针对大新华轮船香港公司的仲裁,目前该公司已经进入清盘程序;一项为针对海航集团担保在英国高等法院的起诉。

  而在首都机场举行的发布会上,海航旅业的人士对记者回应称,沙钢针对海航集团担保事项已经在英国高等法院提出诉讼,目前正在第一轮抗辩阶段,尚未开庭审理。“在法院未有结论之前,沙钢即协调韩国地方法院针对海航集团下属企业采取行动。我们不清楚对方迫不及待的原因,也不清楚是否整个集团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让很多人觉得诧异的是,大新华轮船以及时任母公司大新华物流为何屡屡欠债不还?

  “目前整个航运业都陷入了危机,无论是造船厂还是船东,大家无不资金紧张。”一家与大新华轮船有过业务往来、某国有集装箱运输公司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大新华轮船而言,情况尤其如此。

  他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行业顶峰时,大新华轮船与沙钢签订了17.2万吨海岬型船舶租约,租金是5.25万美元/日。随后航运业日渐式微,目前这一船型的市场租金只有2万多美元/日。“这意味着,大新华轮船每天要在船租上倒贴2万美元,一年下来就是700万美元。”

  更让人诧异的是大新华轮船一举签订了80余月的租期。上述人士对记者指出,这在航运业极为罕见。“航运业租期最常见的是半年,其次是一年。像这样一下子签署7年的案例极为罕见,因为这个行业对国际经济形势尤为敏感,会在波峰与波谷之间剧烈波动。敢于一下子签约7年的船东,要么是不懂行业,要么是绝对看好后市,做出了错误判断。”

  耐人寻味的是,海航方面也对此做出了类似的表述,认为以5.25万美元/天的高价与沙钢签署了长达82~86个月的长租“是业内极其反常的做法,非常不合理,不排除其中有黑幕的可能性,相关部门正在对此立案侦查”。

  而记者从海航集团相关人士获得的消息显示,当初大新华轮船签署租约的人士恰好是从沙钢跳槽而来,目前已经离职。其对记者表示,当初沙钢作为二船东,转手的船舶租金每天净赚7000美元。

  惨淡经营

  2012年大新华物流发生亏损时,海航集团一举处罚了21名高管。

  尽管作为债主的沙钢期望尽快追回债款,然而让它失望的却是大新华轮船已经1美元贱卖,并且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

  “2013年4月8日,沙钢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请清盘大新华轮船听证会召开,听证会上法官当庭颁布大新华轮船临时清盘令,清盘程序于当日下午正式开始执行,破产管理署指定临时清盘人,全面接管大新华轮船。”海航人士告诉记者。

  律师分析,由于大新华轮船的性质属于有限公司,即以它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相对沙钢提出高达5000万美元的债务,大新华轮船在香港的注册资金只有区区5万美元。

  在看到大新华轮船的偿还无望以后,沙钢开始将希望寄托在海航集团身上,因为海航集团曾经对大新华轮船的租船提供无条件担保。记者获悉,目前该案件尚没有开庭审理。

  业内人士分析,沙钢或许会再一次失望。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沙钢和大新华轮船都是注册在香港的公司,与内地企业海航集团相比,其担保函属于涉外担保,需要一系列复杂程序,目前是否适用于内地法律尚不得而知。

  在沙钢索债一事告一段落时,惨淡经营的大新华物流却由此浮出水面。作为大新华轮船的前任母公司,大新华物流类似的讨债事件频频发生。比如2011年香港金辉航运有限公司称大新华物流拖欠其租金480万美元;2011年底包括希腊家族企业VafiasGroup在内的几家中外船商均与大新华物流发生租金纠纷,据传所涉金额在5亿元人民币左右;2012年,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又把包括大新华物流在内的海航集团6家公司起诉到宁波海事法院,总标的额逾6亿元。

  遥想2007年大新华物流诞生之初,在内部会议上,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宣布要投资百亿元将其打造成为物流帝国,并把航空、物流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作为海航集团三大支柱。

  “集团的意愿是打造一个海陆空一体的全产业链物流体系。”上述集团人士如此解释。

  然而,一位从大新华物流离职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诞生之初大新华物流几乎就面临着战略失误。“集团最初把目标瞄向了海运业,先后收购了天津海运和烟台海运,并为此挖了一批中海系的人士过来运营。”他告诉记者,此外,大新华物流又并购了金海重工,试图打造“造船-运输-货代”这样一个全覆盖模式,但是受制于大环境影响,海运板块和重工板块连年亏损。

  以2011年为例,媒体披露,大新华物流总资产574亿元,总负债411.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高达304亿元,1年内到期的金融机构负债本息之和高达83亿元——而这家公司2011年全年净利润不到4.5亿元。

  海航集团给予记者的官方回复中,对大新华物流的运营状况做了如下表述:“2012年大新华物流负债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受行业不景气影响,利润情况并不乐观。”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较高的流动性负债比例都会对现金流产生威胁,更何况大新华物流旗下的海运板块和重工板块,全部是高资本、高风险的行业。”上述大新华物流人士指出了其蕴涵的风险。

  此外记者了解到,2012年大新华物流发生亏损时,海航集团一举处罚了21名高管。“我们内部进行了追责,其中大多数高管已经离职,高管团队流失后大新华物流在业务上由海航物流代管。”上述海航集团人士告诉记者。

  战略转移?

 海航科技物流集团 海航物流帝国流变
  “集团已经逐步放弃大新华物流,把希望寄托在海航物流身上”。

  从2012年开始,大新华物流的氛围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很多同事开始离职,一些人被分配到航空板块。”上述大新华物流人士表示。

  按照大新华物流内部流传的更激进的说法,“集团已经逐步放弃大新华物流,把希望寄托在海航物流身上”。

  此前,大新华物流的业务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航运、重工、物流/货代、在线支付公司等。现在海航集团官网的信息显示,大新华物流旗下的很多公司都悄然由海航物流接手,包括上海海航易物流有限公司、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新华华日飞天物流有限公司、大新华物流北京有限责任公司、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海航物流海运业务。

  而它的最新动作是8月26日,海航物流出资不少于36亿元认购天津海运23.83%股份。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在海航集团打造物流帝国之初,是期望通过物流业务为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没想到行业环境的变化让“集团输血机”变为了“亏损无底洞”,因此集团试图把较为优质的业务转移到海航物流旗下。

  但海航集团的人士并不认可这种说法。“海航集团依然看好物流行业,我们更多的是打算从业务和战略上进行重新整合。”

  尽管如此,鉴于沙钢讨债事件所暴露出来大新华物流的经营困难,让业内已经对其资本能力产生了疑虑。业内人士担心,由大新华物流所暴露出来的亏损黑洞或牵连整个海航集团。不过一位来自某国有航空集团的财务人士认为,海航集团还没有到达这个地步。“海航集团的核心砝码是航空,只要航班不断起飞销售,海航集团就有持续的现金流入账,银行就愿意为它提供贷款。”

  记者从海航集团获得的数字显示,2012年海航集团总资产接近3600亿元,增幅超过20%;净资产约770亿元,增幅近30%;而资产负债率为78%,较年初降低1个多百分点。

  “目前海航集团总负债约2800亿元,其中长期负债约占60%。”上述海航集团人士透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879.html

更多阅读

“垮掉的一代”的产生及其流变 鲍勃迪伦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冲破麻木的文化反叛—— “垮掉的一代”的产生及其流变“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第一个现代派文学流派,兴起于50年代初,鼎盛于50年代下半期。它是存在主义在美国的变种,在极端发展后,与美国社会现实相结

“中华民国全图”流变史 民国地图最大时全图

中华民国全图台湾开放大陆地区民众自由行后,来自内地的背包客与旅行团团客逐渐成为台湾商圈消费主力之一。尤有甚者,由于近年来“民国热”的推波助澜,不少以知识分子自诩的游客到台湾旅游,总不忘了要安排赴24小时营业的台北诚品或其他大

世界各国和地区 世界各国(地区)土地制度流变

     日本  日本的土地制度在战后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占领当局领导下的“自耕农”阶段,通过象征性的赎买(基本相当于无偿没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二是20世纪60年代的促进“自立经营”阶段,推动农地有序流转,扩

阿里的账期支付谁担保 从小贷到担保?阿里金融帝国谋变

     小贷遇“跨界”瓶颈 瞄准“担保”谋10倍融资杠杆  小贷还是担保?在阿里巴巴的金融版图上,扩张方向走到了十字路口。  近日,有接近阿里巴巴高层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透露,在马云2013年的战略里,阿里金融将转

声明:《海航科技物流集团 海航物流帝国流变》为网友国际美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