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口额一路下滑,亚洲各国政府开始刺激人们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克莱尔·陈一家非常喜欢吃海鲜。因此当今年1月份从中国台湾当局那里领到了相当于108美元的消费券后,她请父母和两个姐妹到当地的一家饭馆吃了一顿海鲜,她们点了牡蛎、三文鱼和扇贝。陈女士说:“我妈妈喜欢吃自助餐,因为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我们把消费券都用光了。” 多亏了亚洲各地区提振消费的努力,陈女士一家才得以外出就餐。亚洲人储蓄倾向较强这一传统优点在目前的经济低迷中却成了一个劣势。他们数目惊人的银行储蓄为亚洲的出口商提供了支撑,然而现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减少了将近一半,中国、泰国等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消费,以弥补出口的下降。

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认为,额外的现金会促使人们打开钱包进行消费。在中国台湾25亿美元的消费券计划中,岛内2300万居民每人可获得108美元的消费券,这些消费券等同于现金,但必须在年底前花完。在中国内地,杭州、南京和宁波等城市向本地居民发放了最高相当于30美元的消费券,可以在饭店和旅馆中使用;泰国向超过1000万的低收入工人发放了价值58美元的购物券;而日本则向每位公民发放了130到200美元不等的现金,总额接近200亿美元。 经济学家们说,中国台湾的消费券计划是正确的举动。日本发放的现金可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只有消费券才能促使人们真正去消费。一些零售商给予消费券持有者的额外折扣更增加了中国台湾消费券计划对消费的推进作用。位于台北的中国台湾政治大学(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一位金融学教授诺曼·殷用自己的消费券购买了电脑配件,他说:“这是一件好事,时机也很合适。但它只是个短期的手段。”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次性的收入不会改变人们长期的储蓄习惯。要鼓励人们多消费,政府必须改善公众的医疗、交易和退休福利。这些措施不到位的话,人们还是倾向于储蓄而不是购物。更糟糕的是,国内开支什么时候能够弥补出口的低迷形势还是未知数。虽然亚洲各国的消费刺激计划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还不足以抵消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美林公司位于曼谷的经济学家素帕伍德·赛猜(Supavud Saicheua)说:“我们只能期待美国和欧洲能够出现某种奇迹。” 作者:包峰(Frederik Balfour) 翻译: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