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债务行将到期,银行惜贷日益严重,影响可能很快就会波及全世界 不良债务可能很快就会给全球金融系统带来另一轮打击。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次的始作俑者竟是欧洲企业。从水泥制造商到化学用品生产商——一批老牌跨国企业在过去10年来大肆借贷,到现在已经负债累累。欧元区的公司债务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相当于该地区年产值的95%左右。与之相比,美国的公司债务约占本国经济的50%。 与美国的次级贷款一样,在欧洲,存在风险的公司贷款也被重新“打包”并卖给了投资者。当下,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销量下滑的同时,数千亿美元的债务也行将到期。在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可能会通过银行来筹措资金。但现在却无法为之。随着惜贷现象的出现,自去年秋天以来,银行向欧元区企业提供的贷款下降了40%。 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在1月份发放了总计达1590亿美元的债券,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然而,企业却面临债券利率过高的问题。欧洲企业债的平均收益率去年增长了近两倍。英国瑞士合资矿业集团Xstrata等公司借助发售新股来偿还债务,但不得不通过提供大幅的折扣来吸引投资者。美国银行驻伦敦经济分析师吉勒斯·莫埃克说,成本增加“可能会给雇佣员工、加薪和投资带来困难。企业最终需要支付的债务将会异常庞大”。 许多欧洲企业现在已经深陷泥潭。信贷评级机构穆迪去年下调了249家西欧企业的评级,这是自1990年以来下调评级最多的一次。年销售额为72亿美元的法国视频设备与服务供应商汤姆森(Thomson)1月份违反了一项总额为27亿美元的债务协议。汤姆森正试图通过出售旗下部分业务来筹资还债。尽管此举令人痛苦,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罗斯说:“我们还是要告诉我们的公司、投资者和雇员实际的情况。” 欧洲是怎么陷入这种混乱局面的呢?保守的银行监管机构对大部分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实施禁令,这使得银行手中握有了大笔资金可以贷给企业。私募股权基金也在被低估的老牌企业中嗅到了机会,并投入了数千亿资金。随着利率的走低和欧元的走强,欧洲企业大肆通过借贷来进行收购。 以设在巴黎、全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商拉法基公司(Lafarge)为例。去年,该公司出资110亿美元用于收购埃及奥拉斯科姆建筑工业公司(Orascom Construction Industries)的水泥业务。拉法基目前负债220美元,其中有34亿多美元将在2009年到期。现在贷方已经同意让其先偿还约5亿美元,其余债务可以顺延到2010年。但这也许只是推迟了结算的日期,拉法基的销量预计今年还将下滑2.7%。 更多涟漪效应 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公司的前景恐怕更加黯淡。标准普尔去年6月份估计,通过杠杆收购的欧洲企业中有58%的企业其负债要高于原来估计的水平,56%的企业其营业收益要低于预测水平。
![步履蹒跚的近义词 欧洲公司负债累累、步履蹒跚](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155128161931.jpeg)
随后的情况每况愈下。1月28日,伦敦私募股权集团3i的资产估值缩减了9.42亿美元。销售额达14亿美元的德国汽车零配件制造商Edscha公司于2003年被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凯雷集团收购,而Edscha也于今年2月2日宣告破产。 这轮冲击波可能还会通过全球市场进一步扩散开来。据标准普尔预测,在未来两年,150家欧洲企业所拖欠的贷款总额可能高达650亿美元。伦敦私募股权集团Alchemy Partners负责人乔恩·莫尔顿说,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廉价债务,门槛越来越低,但应有的谨慎态度却越来越罕见”。 作者:卡罗尔·马特莱克(Carol Matlack),与安德烈亚·扎莫特(Andrea Zammert)于法兰克福 翻译:舒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