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人数日益增加,人们愈来愈关注一个问题:是政府部门,还是与企业和劳务市场联系更紧密的私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
作为致力于研究劳务市场未来走向的智囊机构,艺珂商学院就此对欧盟区内的五大经济体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企业高管们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还对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以及荷兰这些施行了不同劳务市场政策的国家进行了比较。 虽然在各国调查结果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所有的欧洲公司都希望公私营部门在劳务市场上进行合作。超过60%的经理人认为:公私部门在劳务市场上进行公私合伙制,要胜于仅仅依靠其中一方。法国的经理人这一愿望表达得尤其强烈(占82%),其次是德国(74%)以及西班牙(63%)。在英国和意大利,这一意愿表达得不甚清楚,比例都是50%。 当谈及公私合营的细节时,经理们认为私营部门主要承担的是招聘、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培训等职责,公共部门则更适合针对人口变化和社会融合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经理人对于分工特别提出了要求。之前,公私合伙制主要出现在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例如公路、隧道以及桥梁工程。将公私合营的形式扩展到劳务市场,则意味着那些一直习惯于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劳务服务以及教育的人们得换换脑筋了,因为这些领域将要向市场经济开放。但是,公私合营形式的唯一目的在于帮助提高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比任何一方单独运行更有效率。 调查表明,所有欧洲经理人都希望看到公私营部门在增加就业和安置失业方面加强合作。公私合营的合作形式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合作型,即公私营部门开展例如信息共享之类的合作;其次是互补型,公共服务部门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给私营企业;最后是竞争型,公私营部门在同样一种劳务服务的提供上展开竞争。 从国别比较来看,合作型和互补型被认为比竞争型更胜一筹,因为前两者能够在公私营部门之间提供一个折中方案。这两种类型能够很好地弥补公私营部门各自的缺陷。那些已经为公私营合伙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的国家,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大概10—20年间,其就业指数要好于其他国家。公私营部门在劳务服务提供上各有优缺点:私营公司通常对劳务市场更为了解,并与雇主的联系更为紧密;公共部门则在社会政策实施的监管上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的研究表明,公私营部门各自擅长的领域与受调查的经理人们对于公私营部门的角色分工是一致的。总之,我们并不需要对劳务市场进行一个革命性的改变,来重新界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而是希望现有的劳务市场的两个参与方——公私营部门能够加强合作,仅此而已 。 从国家间比较看,澳大利亚在对先前的公共部门私有化上走在了最前面,它几乎将其劳务服务全部外包出去,包括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安置长期失业人口。十年后来看,澳大利亚的低失业率表明这一措施卓有成效。当然,澳大利亚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安置残疾人就业问题。 在劳务服务上,芬兰最初也对公共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之后略微地放缓了脚步。该国认识到,让地方政府尽可能的承担就业的责任,可能有利于更快、更有效的安置国内失业人口。 在英国,劳务服务的外包主要是用来增强地方政府的就业安置能力。英国的经验表明,在地方上开展公私部门的合作,尤其对那些失业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更有成果。 在德国,开放公共服务部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德国联邦就业局(Federal Employment Agency)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更像一个私营公司。最初,德国设立的私营就业服务机构未能奏效,如今,私营就业机构主要在地方上运营,承担了很多不同的职责。 研究表明,当就业的责任从国家层面转移到地方,公私营之间的合作也能够相应增加,在合作形式上也有所创新,这对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处在当前的经济危机影响下,公私营劳务服务部门之间尽可能地扩大和加强合作,其势在必行。意识形态问题应该被放在一边,所有的努力都应该集中在如何增加就业上。公私营合伙制可以在这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们应该支持并进一步加大这一合作模式的广泛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