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合肥大学生当上城管了,南京大学生干起了出租,全国范围内征兵也把大学生列入了积极考查的范围;以前是大学生卖肉,任村官,当小老板,五花八门,媒体报道得热闹,语气中总见出几多无奈和惋惜。
说起来天之骄子、象牙塔的精英总不该和这些“蓝领”甚至“黑领”划等号,多少是有些和十几年教育、一身能耐过不去,貌似浪费了资源。传统印象中,大学生是拔地而起的阶层,理应与办公室、电脑、管理等词汇联结在一起,可放在现今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不值钱了,满街都是,要不怎么说这么多年的发展教育硕果累累呢。
大学生当城管如何?听起来逆耳。换个角度来想这个问题,倒是要拷问一下,大学生能当城管吗?或者说,城管的入职门槛是什么?城市管理者好歹带有较强的职能部门的色彩,如果没有纳入公务员的考核范畴,总也得有个较为谨慎的录入秩序。虽然在国内城管早已被贬得一文不值、闻之色变,但是作为管理者,还是具备国家机器的某些属性,能够“耀武扬威”的赶摊贩拆广告牌,就是一种活生生的表现。由是看来,城管须得具备一定的素质——起码是市民素质,如果自身的市民属性都找不到,拿个鞭子驱赶阿猫阿狗总也不是个事儿,这边完了那边还会冒出来,与打地鼠无异。城管如果变成了无业人员的收容站或者二痞子的集中营,那么这个“管理”岗位只怕是世界上最欠缺管理内涵的岗位了,也必将沦为“人人喊打”的局面。不管人家出发点是什么,促进就业也好,提升城市文明素养也好,或者是平地一声雷标榜自身以为效尤也罢,这样做至少是从学历层次上提高了这个队伍的水平,姑且不论这些人能够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寂寞的呆多长时间,只要在一天,就是一种勇气,面对粗暴执法的勇气、面对城市乱象的勇气以及面对迷惑不解疑窦丛生的勇气。
干出租又如何呢?印度还有哲学博士当出租车驾驶员呢!也有不少经济圈子里的人感叹上海的出租车司机满可以走进MBA讲坛给精英管理层们讲述一个出租车司机如何以最低的成本(跑最少的路)获得最大的利润的营运管理策略。出租车不是城市的名片吗?其实说的是出租车司机。武汉的哥脱口而出“小兔崽子”、南京的哥一声“什么#东西啊”、重庆的哥“#你仙人板板”、北京的哥京骂……你只能干瞪眼,这种名片不要也罢。指望的哥的姐报个什么培训班学点东西无异天方夜谭,顶着份子钱养家糊口还忙不过来呢,就指着他们嘴上留点德了。大学生好歹受过高等教育,也别管他上的“211”啊还是“985”啊、“教育部重点”啊之类高校,也不去管他学的心理学啊物理学啊教育学啊物流学啊之类,多少受到了大学的熏陶,总还和文化沾了点边,说出话来总也还有个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等,这就差不多了,横竖让这个队伍提了一级,于是某出租车公司专门组织了个标兵车队,用意明显,意味深长啊。
无非就是个工作,求生存求发展而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解放后就宣传工作无分贵贱高低,掏粪工和国家总理都是挣的辛苦钱,都能当人大代表,入得厅堂。现如今还拿这说事,也很能说明些问题。教育早就过了精英时代,有人调侃,研究生就是本科生,本科生就是高四生。快餐饮食文化催生了急功近利的教育成果,当下的高校毕业生不敢说和二十年前比,十年前aihuau.com似乎都难得一比。
不过也好,省了许多事。我在《给前台加薪》一文中提到过职员素质问题,要推动社会大发展,非得有这一步不可,一线工作做不上来,大家都张牙舞爪的满口“管理”,最后必然是庸俗不堪、“头”大不掉、停滞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说,倒应该是管理少一些,干正经事的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