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作用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二、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
所谓化妆土装饰,是指用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施于质地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器坯体表面,起瓷器美化作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化妆土的颜色有灰色、浅灰色、白色等。施用化妆土可使粗糙的坯体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坯体较深的颜色得以覆盖,釉层外观显得美观、光亮、柔和滋润。这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成就。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浙江金华婺州窑,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等处也开始采用,南北朝起,湖南、江西、四川、河北等地的窑口相继使用。化妆土是一种常用的陶瓷装饰材料。化妆土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遮盖力较强、耐火度高、表现力丰富等特性。化妆土装饰,就是使用化妆土来改变器皿外观的一种装饰形式。运用化妆土,可以改变坯体表面的颜色;掩盖坯体的粗糙及缺陷;使坯体表面更光滑,更易于着色;作为釉底料使用,可以使色釉显得更加鲜明;运用于不同的工艺,能够以有限的材料表现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最早的化妆土装饰大都以陶衣或釉底料的形式出现,功能性多于装饰性,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化妆土装饰技法相继形成。在技法形成的过程中,不仅是化妆土自身技艺在不断延续和发展,还经常会得益于其它工艺的启迪,早期技法就是在模仿其它材料装饰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似的装饰手法融合各地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不同的装饰风格,有素雅、温和、洒脱一面,也有华丽、灿烂、热烈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