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我国的皇帝与罗马的教廷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有直接的信使来往,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渗透到西方社会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饮食上改变了西方人几乎不吃蔬菜的文化特征,比萨饼、水果和蔬菜沙拉以及用辣椒制作的各种食品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其次是在绘画上,与中国的元、明两朝同时的西方静物画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的大碗(由于颜料限制,他们通常用粉绿色来代替靛蓝色)。 第三就是出现了这种特殊的陶瓷工艺——瓷花。元朝时北京一带流行粉彩瓷器,这种瓷器被信使和传教士们带给西方教会、王室和贵族欣赏,广受欢迎。由于元朝信使说这种瓷器比青花瓷器更容易烧制,所以罗马教廷和法国、西班牙王室就萌生了自产自销的想法,并迅速组织起一些懂得瓷器烧制工艺的工匠来模仿粉彩瓷器。尽管他们最后摸索 瓷花头饰出了上色的技术,但是条件不足,造不出粉彩瓷器,却烧出了这种色彩淡雅朦胧、手感粗糙如同树脂、重而坚实的新瓷器——瓷花。 经过数代的技术继承和发扬,瓷花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陶瓷工艺,其清新淡雅的风格令人赏心悦目。瓷花应用的颠峰时期是在18世纪,那时,教堂、皇宫、贵族豪宅等场所直接用瓷花来装饰天窗、玫瑰窗的外围。瓷花特别擅长表现天堂、天使、圣父、圣母玛利亚、圣婴、圣安娜等基督教所幻想的神和神界景象,因为它淡雅的色彩非常符合基督教徒所追求的安宁、无忧无虑的天堂净土。现在,瓷花已经从教堂走向市井,主要应用在雪花玻璃球(Snow Globe,又译“水晶球”)等工艺礼品中,其表现内容依旧以天使为主。不过我们常见的瓷花是用树脂塑造的产品,因为真正的瓷花不但很重,而且价格昂贵。比如常见的“18世纪马车”,用瓷花做的话价格至少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之所以用树脂来代替,除了价格便宜、轻便以外,更重要的是其风格很接近瓷花。 瓷花工艺大师主要集中在西班牙,其代表人物是玛利亚(Maria)。 此外,在我国,用粉彩瓷器制作的一种固定有立体的牡丹、菊花造型的盘子、花瓶(这种花瓶的瓶口已经用粉彩瓷制花封住了,不能作为容器使用,也叫“空花瓶”)、花篮和仙女,装饰有人物头像的瓷盘,以及一些猪形的陶瓷储蓄罐也被称为“瓷花”,它们早在北宋时的定窑就开始出产了。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了用空花瓶做灯罩的装饰灯和台灯,别具特色。
瓷花效果:电脑制作中是指模仿瓷花工艺效果设计的一种图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