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多调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检察院11日终于裁定,双龙汽车尖端技术被泄露到曾收购双龙的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汽)。检方以违反不正当竞争及营业机密保护相关法律,起诉了双龙汽车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某等7名研究员。
但是,据双龙汽车方面的表示,检方所说的泄露给上汽的混合动力技术实际上技术价值很低。柴油混合动力技术是出于相互理解的需要,在学习层面上向正在研发汽油混合动力的上汽提供的,提供这些技术之前已将其中的重要部分删除了。
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双龙所谓泄密的技术,实际上也已经将其中的重要部分删除,二是即使这些技术将重要部分删除,仍然被认为是违反了韩国法律。
这些关键事实的基础是,双龙已经在2004年被上汽收购,收购投入达到了5亿美元,并且在后来的双龙汽车的持续经营中,又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
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汽,居然被韩国司法部门以涉嫌获取双龙技术进行3年多的调查,不知道作为大股东的上汽作何感想?
作为第一大股东尚且如此,那么国内众多的合资企业中的中方,又应该是处于何种的尴尬呢?
“把重要部分删除”,是被收购以后双龙汽车对于第一大股东上汽的待遇,那么在出资比例均等的合资企业中,中方到底能够获得多少货真价实的技术呢?
经常听说外资企业在合资企业中,对于中方如何如何的aihuau.com慷慨解囊,如何如何帮助中方提升技术含量,而中方也很自信满满地表示,在合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获得有益的技术支持,甚至还能够自主设计、研发,健全了零配件配套体系。
真的如此吗?
在清华大学校庆的一次汽车行业的论坛上,来自一家重要合资企业的女士透露出了一种无奈。她表示,外方对于中方技术的转让都是非常谨慎,甚至拒绝更深入层面的合作。
有一家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曾经因为外方的拒绝技术转让,被迫解散。
从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寻求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来看,获取核心技术也是主要原因。但是,我们能够达到目的吗?
最需要反思的是合资换技术。也许我们把外方想的太天真了,事实上,他们不会容忍作为未来竞争对手的中方在技术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这个就是残酷的现实。
中方获得的可观的合资企业的利润,换句话说,只不过是高级打工的报酬而已,其它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中方付出了三十年的劳动,传播的却是外资的品牌,除了钱,中方还获得了什么核心价值的提升吗?
原柯达副总裁叶莺表示,中国企业要在世界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创力。
中国企业,中国的汽车企业,是该觉醒,是该奋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