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营销界论剑!
人就是奇怪,往往因为某些原因就会导致你对某些东西拒绝、讨厌、乃至与他有仇一样又或者是不感兴趣!
从1989年开始,我就对中国足球开始感到讨厌,原因是那场惨败的“黑色三分钟”。当时,要不是那台电视机是
自己刚买不久的21寸日本乐声彩电,我肯定要砸电视了。那是1989年的故事,中国队在最后三分钟被阿联酋和卡塔尔各进两个球,与意大利之夏就此无缘。1989年10月17日,中国队迎战阿联酋,在1比0领先的情况下,高丰文在终场前5分钟换上董礼强,刚上场还在兴奋的董礼强连续两次带球失误,被对手连入两球。10月28日,中国队在最后一轮小组赛中决战卡塔尔,在马林终场前先入一球的情况下,再遭黑色三分钟,被对手连扳两球,中国队以1比2负卡塔尔,最终是只差一步没到罗马。2002年开始,我也对中国人写的营销书也不感兴趣,但原因有所不同:第一是因为看了很多作者写的营销书基本都是西方营销理论的翻炒,或者是一些自传小说,又或者是东拼西凑在一起的“大杂烩”,要不就是一些儒家、道家、佛教、法家等学说的故事硬加上营销后的所谓“故事营销”。有的书作者我估计连他自己对营销也不甚了解,也来凑热闹,也来编撰几本营销书。看多了就令我生aihuau.com出一种一概不看、免得浪费时间的反感来。第二是因为自己十多年来一直都在营销第一线上挣扎和拼搏,从日化到家电到家私再到生活用纸,从外资企业到民营企业,从业务员到办事处经理到大区经理到营销总经理再到营销总监,从销售到市场,从营销到管理到咨询,对一些拼凑理论好像觉得还不如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明了。第三是因为没什么时间看书,打工基本上都是在为利润和销量奔忙。总之,极少看“中国营销书”,要看也是看一些西方大家写的管理和营销书。
但事有反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至今我也没有想起来。那是上个月的有一天,我在广州购书中心里闲逛,看到一本叫《持续增长》的书,因为书名的原因,我翻开目录看了一看,发现这本书写得挺有意思,再往下看,里面的“理解增长”这一章就把我吸引住了。我觉得似曾相识,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其实,在打工和咨询时,我们都需要了解增长的三个层面和七种方法。但从来就没有那么深入地去剖开里面的内容。总之,我很喜爱它!就买了它回来慢慢研读。
书写得真的很好!本人说这本书写得好的原因是:一是既有高度又有深度,高度是站在企业的战略高度来写,其中就有“回归核心业务”、“从红海中发现蓝海”、“塑造核心竞争力”等内容包罗里面;深度是能把每一个内容都充分挖掘、沉根究底,让每一个增长方法都有根有据;第二是案例多,而且案例大多都来源于一线实战的中国案例,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第三是语言通俗易懂,我相信,无论是业务员还是企业老总,读起来也不会觉得费力。我们且看一看开头一章对企业增长乏力的原因分析:
1.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老化,导致增长乏力
2.对新产品或者新业务投资过度,造成对主导产品或业务投资不足,导致增长基础不稳
3.主导产品或者业务进入市场衰退期,导致增长乏力
4.对增长的追求三心二意,导致增长乏力
5.没有形成增长机制,导致增长乏力
接着,又介绍了支撑企业持续增长的七个关键要素
1.向同样的顾客群增加同一产品组合的销售额(扩大产品使用数量)
2.通过向新顾客出售现有产品增加营业额(用现有产品争取新顾客)
3.通过向新顾客介绍新产品和服务实现增长(用新产品争取新顾客)
4.提供更好的支付系统扩大销售量(创新支付系统)
5.进入新区域
6.收购和联合改变产业结构取得增长
7.发现现有产业领域以外的增长机遇
看完这两点两方面内容提要,你是否觉得很实用、很在理?这就是企业想要的东西,企业缺的就是这些增长理论,指导企业能持续增长的方法。当然,这本书绝对不是躺在床上就能全面读懂的,它还需要你常常放在案头上研读,在实践中应用,才能真正体会里面的道理。
读完这本《持续增长》,我发现书的封底还有作者金焕民、刘春雄两aihuau.com位作者的五本其它营销书,可惜我还没有买到。我相信这些书肯定也是一些好书。无论怎么说都好,在中国鱼龙混杂的今天营销界,写书人很多,但能写出有独到观点又能形成理论体系,更能对现实中中国企业增长乏力的今天有指导性意义的书确实不多,所以我相信这本《持续增长》应该是中国营销界的福音!也是中国企业界的福音!同时,这本书也改变了我过去对中国人写的营销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