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夏普商贸(中国)公司董事酒井功
日前,围绕夏普液晶今年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带着社会各界对于夏普在中国液晶市场未来发展、市场热点参与等关切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夏普中国董事酒井功,就相关问题展开对话。
记者:据我们了解,在今年的中国平板市场上,夏普液晶电视是所有日资企业中惟一保持稳定增长的企业。在这种增长的背后,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酒井功:为了扩大销售,开发新的销售网是必须的。随着销售网点的增加,出售AQUOS液晶电视的商场门店随之扩大,截至2008年末就超过3000家。同时在今年4月,夏普32英寸液晶电视首次入围家电下乡,家电下乡将我们从沿岸城市推广到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政策给销售带来推动。
其次,我们坚持在中国销售的液晶电视全部采用日本原装面板。在中国市场上,所有产品都采用日产液晶面板的只有夏普一家。事实证明,消费者对夏普液晶电视的信赖度、好评还在不断上升。此外,在产品方面,今年上半年夏普导入了许多新机型,其中包括采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
记者:今年国内平板市场上,出现了LED、互联网电视热,但我们注意到,夏普液晶仍坚持着“日本原装面板”为卖点的市场策略。你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平板的LED、互联网电视热?
酒井功:LED背光技术有其优势,比如说高亮度、环保等,夏普将强化LED液晶电视的生产、开发。夏普在1968年即开始研发LED技术并于1970年开始量产。2008年12月推出了中国首款采用LED背光灯的XS1产品,厚度只有2.88厘米。今年8月我们推出了新款的LED产品,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从环保、节能方面来看,LED技术在行业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转化,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首先关注的是价格问题,传统液晶电视和LED产品还是有一个价格差优势。如果厂商能下调一定的产品价格,一些客户是会采购LED产品的。
夏普除生产LED电视以外,在日本我们也生产LED灯泡并在日本销售。我们生产的LED灯泡比其他厂家的价格要便宜一半,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们既可以生产LED产品,还生产传统液晶屏。由于夏普拥有产业链优势,所以能将成本控制在最低。
记者:由于夏普在上游屏上的优势,在中国及全球液晶电视市场竞争中,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不过有一种说法,称日企最终目的是转战利润相对较高的关键零部件领域,而非在整机领域做大做强。未来3—5年,夏普在中国整机市场的布局和重点又将置于哪一块?
酒井功:夏普自2002年进入中国液晶市场以来,一直致力于将液晶面板和液晶技术上的优势由整机带入中国,尤其这两年在渠道开拓、产品布局和宣传营销方面均下了很大的功夫。市场上消费者的反映也很积极,因此日本夏普总部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希望在中国做出更大的成绩。今后,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面板工厂优势的不断提升,夏普将进一步开拓中国液晶市场。
记者:我们海外记者了解到,目前索尼、夏普、松下等企业在欧美市场上已经推出了3D电视,并且有望将3D电视作为新的市场战略布局点。我们想了解,中国市场何时会出现夏普的3D电视?
酒井功:目前夏普已经在日本市场推出3D电视,我们本着市场需求第一位的考虑,将对中国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再选择合适时间推出3D电视。
记者:在中国平板市场上,夏普如何与韩国、中国的对手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上游的屏资源会不会成为夏普现在或今后更长时间惟一的竞争法码?还是会根据中国市场的特色,实现销售网络和渠道的下沉?
酒井功:我们的主力液晶显示事业有着36年的历史,从龟山第1工厂的六代线、龟山第2工厂的八代线液晶工厂到今年10月已经投入生产运行的十代线“堺”工厂,我们一直引领业界,在液晶面板的生产上有着很高的竞争力。夏普将继续以高画质、采用大型尖端液晶面板的产品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今后,平板电视发展的方向是环境,我司也将推出更低能耗、外型的更轻更薄的液晶电视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夏普公司也已向三四级城市发展,包括家电下乡产品的参与,夏普将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发展。
夏普中国未来仍充满未知
沈闻涧
在全球液晶市场,夏普的液晶面板要比其整机产品更有竞争力。这一点,在其整机产品上坚持“日本原装面板”的产品卖点上得到充分验证。同样,与其面板产业在全球领跑的地位不相称的,则是其整机产品一直难以获得规模上的领先,在全球市场弱于三星、LG、索尼,在中国市场又弱于海信、TCL、创维等企业。
笔者以为,今年夏普液晶中国市场的成绩得益于其系统优势的支撑,日本原装面板只是一个标签,隐藏在其背后的是人们对于日本制造工艺和技术的信赖。更为关键的是,夏普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得到了成倍扩张,打通了困扰多年来的渠道瓶颈。
在夏普中国参与液晶市场的反应速度看似缓慢的背后,则是日本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正在发生变化。乐观地看待中国LED产品热潮,谨慎地推动3D电视在中国的发展,罕见地肯定对中国市场网络的多元化布局,却仍未清晰地勾勒出未来夏普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发展路线图。
多年来,跨国消费电子企业巨头在中国市场“大发展却不兴盛”的根源,绝非产品定位、市场布局、推广促销等策略性短腿,而是由于总部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和定位。战略性调整,战略性变革,战略性退出,这些问题一天不解决,外企在中国的发展始终都会遭遇无形之手的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