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文/文
国际汽车巨头在金融危机中纷纷折戟沉沙,直接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导致汽车市场的大幅萎缩。深层次原因在于国际汽车巨头本身的缺陷。
国际汽车巨头复兴,不得不面临这些问题:清除自身积弊,适应全球产业分工及转移,面对工会和环保的压力。
首先,汽车业巨头的衰落在于自身长期以来积弊甚深、沉疴已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坍塌也是必然的结局。若想复兴首先应解决自身的积弊。
美国参议院否决布什政府拯救车市计划时,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汽车业眼下的结局,并不能怪金融危机,而是长期内部积弊造成,咎由自取,不必花费纳税人的钱去挽救。
实际上这些分析人士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比如通用作为美国汽车业三巨头之一,长期以来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技术上固步自封,不再积极进行创新。通用乃至整个美国汽车业中新品种很多,但却几乎千篇一律是“动力强、油耗高”的美式车翻版,在高油价时代这种车型并没有多少竞争力。其二,通用的高工资、高成本长期饱受诟病。比如,同样是在美国本土生产,丰田、本田等外来车商雇工成本每小时25美元左右,但通用等美国三巨头平均成本则达70美元。
另外,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企业高管更是奢华成风,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去年三巨头老总去国会寻求拨款,一人一架私人专机的做法让舆论哗然。“乞丐乘专机要百亿美元”,使汽车巨头形象坏尽,奥巴马自然也不会,更不敢轻易启动大规模的注资救援模式。
汽车巨头若要复兴,在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必须进行转型,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重新号准当今市场的脉搏。但作为这些汽车巨头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全球化产业分工和转移也是国际汽车巨头复兴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分析人士认为,通用、克莱斯勒的衰落也是产业分工和转移的必然结果。通用在销量的维系上更多依赖的是资本扩张方式。当资本从通胀转为紧缩,高度依赖资本的营运模式必然会面临资金枯竭、难以为继的局面。而克莱斯勒的问题在于,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也是美国汽车业的通病。在产品方面———汽车的质量、燃油经济性等,制造环节———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经营方面———成本控制等,考核综合竞争力,美国汽车业已落后于日本、德国同行。金融危机的到来,只是加速了美国汽车业衰落的过程。
这些问题既是美国汽车巨头衰落的原因,也是汽车巨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汽车巨头如何适应在全球产业分工和转移中寻找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另外,就是汽车的主要消费市场在从发达国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对汽车巨头来说也并不是有利形势。
第三,汽车巨头还面临工会的压力和环保的压力,必须要协调同工会的利益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汽车企业要求将美国汽车行业的工人工资降到与日本同行业工人工资相同水平的要求时,遭到了来自工会方面强烈的抵制。救援方案最终搁浅。
除了工会压力外,当前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对国际汽车巨头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合舫对本报记者说,几大汽车公司主要面临的产业困境还是能源和环境的双面夹击,即使开发混合动力车,也是在原来的轨道上进行比较小aihuau.com的改动。现在各国政府都在强调发展低碳经济,汽车业实际上是高碳经济的一个代表。所以从这个角度,现在的汽车产业业务模式可能整体上面临着被彻底颠覆的危险。
去年年末,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以及欧盟委员会达成的一项初步协议,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欧盟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逐步由2005年的每公里159克降至每公里130克。奥巴马上任伊始,就在“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中,要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投资的重点,特别是高效电池、电网改造、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等,意图通过新经济增长点规划来振兴美国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非常明显,国际汽车巨头复兴面临着这些压力:自身需要在管理体制及产品上迅速转型压力;面临新兴国家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及全球产业分工及调整的变化;面临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这些问题并不能在短时间解决。
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的复兴计划能否实现,道路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