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选择题 广告心理



解释  广告心理——关于广告传播方式及其内容对受众产生影响,导致其一系列心理活动反应,以致引起其消费态度变化的过程,是广告信息传播和受众在广告策划、广告传播中相应的心理活动。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页码:261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7560076564/9787560076560

  ·条码:9787560076560

  ·版次:1版

  ·开本:32

  定价: 30.00 元

内容简介  第一版广告读本《广告心理》onclick=gotoRef(this)>[1](朝仓利景著1962年)是以向广告业界介绍心理学为目的而编撰的,因此其内容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面向广告业界人士介绍知觉、学习、记忆等心理学的基础概念。第二版广告选书《广告心理》(仁科贞文著1976年)从心理学的角度围绕广告计划展开论述。其内容主要针对拟定广告计划的步骤和程序,从沟通效果的观点阐述形象、态度、决策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色彩较浓。第三版《新广告心理》(田中洋丸冈古人著1991年)定位于广告业界的专业工具书,是一本对代表性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杂志进行系统地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最新研究成果的中型事典型图书。此外,这本书并未刻意构筑贯穿全书的统一理论体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特定概念的详细解说方面。

  此次出版的第四版再次采用了《广告心理》这一书名,在内容方面以以下三点作为基本方针:1.全面更新第三版的内容;2.重视品牌沟通这一广告的主要作用;3.增加第三版以后出现的有关品牌沟通手法的心理学记述。

作者简介  仁科贞文 生于1941年。1969年修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所有学分后进入电通,任职于电通市场营销局。后受聘于青山学院大学文学部心理学科任教授。主要著作有《广告心理》(1976,电通),《市场调研入门》(1983,有斐阁,合著),《新广告心理》(1991,电通,主编),(广告效果论)(2001,电通,编著),本书(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田中洋 生于1951年。就学于庆应义塾大学研究生院商学研究科博士课程,1975年进入电通,先后任职于电通四日市支局、名古屋支社、东京总社报纸局、市场营销局(营销总监),1996年受聘于城西大学经济学部任副教授,1998年起受聘子法政大学任经营学教授,2003年至2004年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任商学院客座研究员,研究市场营销学。2008年4月起受聘于中央大学任研究生院战略经营研究科教授。

  主要著作有《新广告心理》(1991,电通,合著),《最新品牌管理体系》(1997,日经广告研究所,共同编著),《品牌构筑与广告策略》(2000,日经广告研究所,共同编著),《现代广告论》(2000,有斐阁),《提升企业的品牌策略》(2002,讲谈社现代新书),《战胜通货紧缩的市场营销》(2003,钻石社),《市场营销初解问答集》(2005,日本经济新闻社,合著)、《欲望解剖》(2006,幻冬舍),本书(第一章)。

  丸冈吉人 生于1958年。1984年修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心理学)课程,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电通,任职于营业局担任客户主管,现任IMC策划中心第5MP局室长。著作有《新广告心理》(1991,电通,合著),<广告用语辞典》(1994,东洋经济新报社,合著)、《现代市场营销策略④消费者与沟通策略》(2006,有斐阁,合著),本书(第六章)。

目录  第1章广告与品牌沟通

  1.1何谓品牌

  1.1.1为何品牌会成为问题

  1.1.2何谓品牌

  1.1.3品牌的功能

  1.2品牌资产的模式

  1.2.1 Aaker模式

  1.2.2 KCllcr模式

  1.2.3品牌资产模式

  ].3品牌的基本要素

  1.3.1命名

  1.3.2标志与象征

  1.4品牌面面观

  1.4.1品牌扩张

  1.4.2品牌关系

  1.4.3企业品牌

  1.4.4品牌个性

  1.5品牌与广告

  1.5.1广告的作用

  1.5.2广告与品牌构筑

  第2章广告效果与心理过程

  2.1关于广告效果的各种观点

  2.2广告效果的主要阶段

  2.2.1广告效果模式的必要条件

  2.2.2新广告效果模式的结构

  2.2.3广告的认知、评价、记忆

  2.2.4品牌的认知、评价、记忆

  2.2.5消费者的需求唤起与自我形象的形成

  2.2.6品牌的购买使用

  2.2.7广告效果的综合效果

  2.3广告效果的个别心理反应

  2.3.1认知反应

  2.3.2记忆反应

  2.3.3评价反应

  2.3.4情感反应

  2.4集团内的广告效果

  2.4.1社会规范效果

  2.4.2集团效果的理论背景

  第3章广告策略

  3.1广告基本方针的设定

  3.1.1品牌定位的方法

  3.1.2对应市场条件的品牌定位

  3.1.3受众细分化

  3.2广告目标的设定

  3.2.1着眼于品牌信息处理的广告目标

  3.2.2着眼于其他信息处理的广告目标

  3.2.3“广告策略表”与“广告效果管理目标

  3.3各种广告策略

  3.3.1品牌定位与广告策略

  3.3.2消费者行为模式与广告策略

  3.3.3受众细分化与广告策略

  3.3.4广告目标与广告策略

  第4章广告媒体的心理

  4.1 广告媒体的种类

  4.1.1各种媒体的特点

  4.2与广告信息的接触效果

  4.2.1与广告的接触阶段以及信息处理过程

  4.2.2电波媒体广告与印刷媒体广告的接触效果

  4.2.3传统媒体的媒体组合效果

  4.2.4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组合效果

  4.3广告媒体的量的效果

  4.3.1媒体计划

  4.3.2到达范围、到达次数与GRP

  4.3.3有效到达次数

  4.3.4影响有效到达次数的主要因素

  4.3.5广告媒体接触状况的测定

  4.4效果的时间变化

  4.4.1效果的延滞

  4.4.2广告的忘却

  4.4.3广告的饱和

  4,5广告媒体的质的效果

  4.5.1媒体的质的特点

  4.5.2广告媒体的信息源效果

  4.5.3媒体信息对广告信息的影响

  4.6各种媒体计划

  4.6.1与品牌信息的接触机会以及媒体计划

  4.6.2信息接触模式与媒体计划

  4.6.3运用了媒体的质的特点的媒体计划

  第5章广告创意的心理

  5.1创意方案的概要

  5.2诉求内容的种类

  5.3创意构思的类型

  5.4广告效果与广告创意.

  5.4.1唤起对广告的关注的广告创意

  5.4.2促进品牌理解的广告创意

  5.4.3改变品牌态度的广告创意

  5.4.4促进记忆的广告创意

  5.4.5唤起需求的广告创意

  5.4.6能诱发购买行为的广告创意

  5.5说服手法与广告创意

 广告心理选择题 广告心理
  5.5.1起用明星的广告

  5.5.2有效运用作为信息源的广告主和登场人物

  5.5.3防御竞争品牌的广告创意

  5.5.4针对持反对意见的消费者的广告创意

  5.5.5令消费者思考的广告创意

  5.5.6针对洞察力强的消费者的广告创意

  5.5.7利用消费者经验的广告创意

  5.5.8完成动机与广告创意

  5.5.9使用生动的例子、有冲击力的广告创意

  5.5.10说服技巧与广告创意

  5.5.11针对复杂的要求进行的阶段性说服

  5.5.12被赋予人际传播动机的广告创意

  5.6有效的广告创意

  5.6.1广告效果与广告创意的关系

  5.6.2广告创意与广告效果的扩大

  5.6.3广告创意与评价尺度

  第6章新时代的品牌沟通

  人名索引(按字母顺序排列)

  相关企业、团体一览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著者简介

  ……

  [看更多目录]

序言  这本由株式会社电通出版的《广告心理》已是第四版了,大约每15年修订一次,至今已有45年历史,甚至可以算作“古典”了。第一版广告读本《广告心理》(朝仓利景著1962年)是以向广告业界介绍心理学为目的而编撰的,因此其内容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面向广告业界人士介绍知觉、学习、记忆等心理学的基础概念。第二版广告选书《广告心理》(仁科贞文著1976年)从心理学的角度围绕广告计划展开论述。其内容主要针对拟定广告计划的步骤和程序,从沟通效果的观点阐述形象、态度、决策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色彩较浓。第三版《新广告心理》(田中洋丸冈古人著1991年)定位于广告业界的专业工具书,是一本对代表性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杂志进行系统地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最新研究成果的中型事典型图书。此外,这本书并未刻意构筑贯穿全书的统一理论体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特定概念的详细解说方面。

  此次出版的第四版再次采用了《广告心理》这一书名,在内容方面以以下三点作为基本方针:1.全面更新第三版的内容;2.重视品牌沟通这一广告的主要作用;3.增加第三版以后出现的有关品牌沟通手法的心理学记述。

  从各章的构成来看,第一章V广告与品牌沟通)主要从广告心理的观点出发,对品牌概念、品牌的构成要素、品牌扩张、企业品牌以及品牌与广告的关系进行解说。编写此部分的田中洋(第三版编撰者之一)在日本堪称品牌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可以说他是担任这一部分解说的最合适的人选。

  第二章(广告效果与心理过程)基本上延用了《广告效果论》(仁科贞文编著株式会社电通2001年)的框架,对与广告效果模型有关的心理步骤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广告策略)讲述的是如何运用品牌定位手法设定广告目标以及拟定广告策略的案例。第四章(广告媒体的心理)则通过多个媒体策划案例对在第三版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广告心理与消费  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

  心理学有关感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情绪情感和个性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必然为解释人的消费行为提供帮助。多年来心理学积累的研究方法,也为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社会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中信息流传的理论,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社会群体对人的行为和性格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变化的研究,是消费者心理学关于社会因素对人的消费行为影响的重要理论来源;

  经济学关于商品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的理论,以及效用理论是消费者心理学有关营销心理、价格心理、消费者决策研究的理论来源;

  文化人类学的有关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关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探讨社会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为营销心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1084.html

更多阅读

网络广告的特点及受众心理分析 广告受众心理分析

摘要 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电子网络广告是新生代的广告媒介,它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它具有传统媒介广告所有优点,又具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

评价机制 从广告心理角度看广告效果评价机制的变化

广告心理学是研究广告与受众(消费者)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广告心理学规律主要有两条:一是广告信息传播的心理学规律。它要求消费者能接触到广告(物理距离要小)并能按广告策划的意图(选择性知觉、注意和学习)理解广告。基于这一规律广告

我的角度看广告 从消费者心理角度看网络广告发展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网络互联系统。世界各地企业纷纷上网为消费者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其中网络广告就成为抢占这一制高点以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所谓网络广告是指网站的所有者通过向在其网站上

品牌植入 英文 植入式广告对品牌消费心理的影响与思考

系列专题:植入式广告最近媒体上出现了大量对植入式广告的批评。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于一些植入式广告太不用心、太露骨而心生反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众对植入式广告更高要求与更高期待。植入式广告是对传统广告的进化与升级,意图让人

声明:《广告心理选择题 广告心理》为网友熱血進行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