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给你的额外“红利”(三):工作是资源的聚集池



系列专题:《谁为你买单》

工作不但是带薪学习,工作也是资源的聚集池。

这个社会早就不是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成事,就必须整合各种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获得最大可能的收益。但是,除非有个富爸爸,或者出身高干名门,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

要想聚集资源,特别是在起步阶段,是需要机会的。

而工作,恰恰给每个普通人提供了聚集资源的机会。

进入一家公司,如果做销售,可以了解产品的渠道资源;如果做营销,可以掌握媒体资源;如果做研发,可以借此认识一些专家;如果做外联,可以参加会议认识一些企业家或者名人;即使是做行管或者人力资源的,也可以认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人员。

总之,无论你做的是什么职位,只要你用心,都可以通过自己所负责的业务,聚集到相关的资源。这些资源,看起来是企业的,但其中很多人脉都会成为员工个人的资源。

我认识的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大专毕业,到北京不过3年时间,但是,通过利用企业给他提供的各种参会和论坛机会,结识了一批有资源的朋友,如协会会长、畅销书作家、媒体主编,等等。在下一家企业,刚入职的他利用这些资源,为企业举办的论坛成功邀请了多位有影响力的嘉宾,使得该期论坛大大超越了往期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老板刮目相看,提前转正,并受到重用。

工作是普通人聚集资源最重要的机会,如果你是独自负责某一个领域,那么是企业在给你摸索的机会,支付你摸索的成本。如果是有人带着你的,那么也是企业在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你进行一种资源的交接。

 工作给你的额外“红利”(三):工作是资源的聚集池

说到如何为公司积累资源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资源,一位图书发行员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图书发行员是有一定的接待经费的。有一次,这位发行员的经费花完了,为了拉住一个大客户,这位员工希望公司能够额外给自己审批一笔费用。但是,因为制度限制,而且其他的业务员也对这件事情虎视眈眈,公司没有同意他的申请。

怎么办呢,公司不出钱,就不跟大客户搞好关系了吗?

那只是普通员工的想法,这位发行员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自己掏钱,接待了大客户,做起了“三陪”(陪吃,陪聊,陪玩)工作,让大客户的北京之行轻松愉快。这件事之后,大客户成了他的朋友。到他创业的时候,这个大客户一年的订单额,就足以维持他公司一年运转的费用。

很多人总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资源一旦是通过自己聚集的,就不再只是企业的,也是自己的。不会这么想的人,他们总觉得工作是为企业和老板卖命,不过是养家糊口的工具,没有必要那么拼命,更没有必要那么傻,倒贴钱去做事。

他们是聪明的,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一家企业呆了几年,自己不但毫无进步,而且也没有任何资源的积累,终点还是起点。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到提拔、获得高薪、成就成功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1191.html

更多阅读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方法要点(三):KPI指标设计的思路探讨

     应用平衡计分卡(BSC)原理,将KPI指标分为:财务类、客户满意度类、运营类和学习、发展类指标。实践过程中,企业所设计的指标往往集中在运营类指标上,对其他几类指标,往往重视程度不够,KPI指标体系不够完整。  KPI指标分配上,企业往

管理专家赵梅阳谈职业与人生(三):简历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上学伊始,笔者就开始思考人生问题,特别是上了大学以后,就开始系统思考很多职业问题。十多年来,从没间断。其中包括“成功就业、休闲人生、激情创业、我心飞翔”四大主题。笔者曾经在2010年,进行系统整理,再次发表。2011

职业与人生(三):简历

系列专题:个人简历上学伊始,笔者就开始思考人生问题,特别是上了大学以后,就开始系统思考很多职业问题。十多年来,从没间断。其中包括“成功就业、休闲人生、激情创业、我心飞翔”四大主题。笔者曾经在2010年,进行系统整理,再次发表。2011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三)

营销哲学研究系列(三):仁与不仁 三论陈光标事件中本质与目的的关系 《中庸》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全力实践,就接近仁慈。慈善是最明显的仁慈,陈光标在全力实践。如何实践得更符合仁的本质,通过本质来表现

休闲人生(三):兴趣篇

笔者于2002年提出,2005年应足下天空的驴友而作,并首次发表在足下天空网站,2006年初次进行整理,2010年再次整理。笔者认为,经营人生,如果不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将是多么漫长,可以说,你这一辈子白过了,不过要恭喜你,世界也因为这样而丰富多彩。笔

声明:《工作给你的额外“红利”(三):工作是资源的聚集池》为网友前路依然有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