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逛街的,在做了主持人后在形象设计师的教育下甚至比以前更喜欢逛街。但我逛街前,先会大致列明要买的东西,弄明白自己要的东西,列一个清单,然后去一个相对集中的街区或者商场,喜欢一个人非常快速地逛过去,我说的快,典型地就是在半个到一个小时内完成巡看搜罗的程序。我一般不看电视与报纸的广告,也很少看网络广告,但是我经常看时尚杂志所以经常会不自觉地浏览到相关的广告,那些广告有一个好处就是往往能在一个媒体上看到若干种产品,因此具有把他们编织在一起体会匹配与协调性的好处。我把这种匹配需要成为生活系列化或者生活方式化。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一个月大概能逛一次街,而如果出国的话逛的量还会大一些——每一个国家非商务核心区的街道往往有些区别,但商务核心区的品牌专卖店区则比较雷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商贸区也有点接近:那里通常充满便宜的中国货。即使这样,你也可以在那看到各国不一样的购物的人民——看人,这个是我在逛街中一个重要的活动:从举止做派到讨价还价的方式。
我这个算不算典型的男性逛街模式呢?我觉得总体上是的,只是往往在相关信息的掌握上比有些男性还是要多一点,得到的咨询意见和信息也多一点,但这是与女性的购物方式有着非常不一样的区别的,这种区别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其一是不是拥有比较充分的广告信息;其二是不是用更多的时间在街头进行目的性不是很强但也有可能进行随性购物的行动,而且这样的行动缓慢而悠长;其三招呼更多的朋友一起逛游驻逗,有商有量;其四即使不真实购物也会询问价钱并进行讨价还价,而真实购物则必定需要进行熟练而常规的讨价还价;其五即使购买得到了合适的物品,继续对同类商品进行饶有风趣的观察与询察。而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在逛街中投入的兴趣、热情、知识、技能是比男性多得多的,而当然她们的获益感或者说交易划算感也会比男性更强。实际上,男性非常乐于让女性担任逛街选择者的角色,但是女性也往往乐于让自己的男朋友或者先生扮演陪伴的角色,甚至在选择商品的时候需要陪伴者不时发表意见,这个时候的男性被考验的与其说是购物能力与鉴别标准,更不如说是取悦于人的修养与耐心。而我在这方面,大概也就是打个勉强及格的分数,无可救药的是,我往往长时间锻炼或者站着讲课都不累,但稍微多逛一会街居然会累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