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概念。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亚细亚生产方式最旱是马克思在1859年自己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其唯物史观进行概括时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指出,他以前的人类社会已经依次更替地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资木主义的四种社会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土地所有制的第一种形式”。马克思认为,中国、印度、俄国都是从这种形式中发展起来的。 在马克思看来,最令人吃惊的莫过于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超稳定性。 马克思指出,虽然亚洲各国不断瓦解,不断重建和经常改朝换代与此截然相反,亚细亚的社会却没有变化。“这种社会的基础经济要素的结构不为政治领域中的风暴所触动”。这种超稳定结构是通过封闭性和静态的形式实现的。马克思感叹道:“‘听一听英国侵华启’员米契尔先生的话还是挺有意思的: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这样因循守旧,以致他们穿的衣服正是以前他们祖先穿过的,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这一生产方式的超稳定性表明,它可能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存在不会被后来的社会经济形态取代。马克思以印度为例,认为历史上曾经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鞋靶人和莫卧尔人不久都相继被同化了。所以,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的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认为,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稳定性的意义必须持一个辩证的态度。既要认识到它有利稳定的一面,也要认识它消极的一面。马克思认为.从区域上说,亚细亚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包括从撒哈拉经过阿拉伯、波斯和鞋靶直到亚洲高原的最高地区,都是一些比较落后的传统国家;从性质上说,它主要是一种农村村社制度,是远离当时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从内容上说,这种村社制度使得:一方面,把农业和畜业所赖以生存的大规模公共工程交给政府去管。另一方面,整个国家又分裂为许多结构相似或完全需同的独立组织,这些组织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家庭性质分散各地;从结果上说,这种制度导致了政治上的专制制度、经济和经济上的停滞或倒退、思想和思维方式上的保守、传统、迷信、缺乏创造力;从结构上说,这种村社制度的自给自足的自满足性,这种社会经济制度具有超稳定的性质。 所以,马克思才认为:位种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无去几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