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中,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通过部门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大生产阶段才开始发生作用。其客观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他们共同参加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在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流动很不容易,不同生产部门不等的利润率的平均化,还不很明显。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不仅要提高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阻碍资本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的障碍大致已被清除,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等的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才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 假定各个生产部门的剥削程度相同,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等量资本推动不等量的劳动,占有不等量的剩余价值,产品按照价值出售,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存在以竞争为前提,于是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便有着不同的利润率。资本有机构成高和周转速度慢的部门,利润率比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低和周转速度快的部门,其实,利润率则比较高。资本家为了追逐有利的投资场所,总是把资本由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较高的部门。都必然要得到等量利润,那些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产品数量大大增加,供给超过需求,价格下降,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率也随之下降。原先利润率较低的部门,使各个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由于资本退出,生产量减少,供给少于需求,价格上涨,会阻碍利润率的平均化。利润率也随之提高。这种由资本在各部门间流动所引起的价格涨落和利润率的提高和降低会互相均衡,使不同的利润率平均化为一般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上趋于一致,不可能绝对相等。作为从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但是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始终只是以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和近似的方式,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偏离会相互抵消。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马克思说:“总的说来,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偏离会相互抵消。始终只是以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81页)。 在现实经济过程中,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却存在着一些阻碍平均利润率规律起作用的因素。各个部门间的竞争是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然而各个部门不同程度的垄断,会阻碍利润率的平均化。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垄断,供给少于需求,也阻碍着农业部门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生产量减少,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由于资本退出,使各个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原先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样,就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产品数量大大增加,因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表明,预付的等量资本不管它榨取的剩余价值多少,那些利润率较高的部门,都必然要得到等量利润,似乎利润就是来自资本,资本家为了追逐有利的投资场所,而不是来自劳动。其实,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在劳动价值规律基础上发生作用的,它只是剩余价值规律的转化形式而已。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存在以竞争为前提,产品按照价值出售,这一规律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又加剧了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导致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是决定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主要因素,资本家要取得更多的利润,阻碍资本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的障碍大致已被清除,不仅要提高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到机器大工业阶段,而且要提高全体资本家对全体工人的剥削程度。这一规律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流动很不容易,所有的资本家如同一个股份公司的股东,他们共同参加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共同对付整个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不仅受直接雇佣他们的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到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