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闻戈 珠三角调查 珠三角缺工真相调查



特约撰稿:符经纬(资深媒体工作者)

一年前,因所在工厂倒闭,27岁的陕西农民工方兵被迫踏上还乡路。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守望了一些时日后,他又重回东莞。9月15日东莞智通人才市场招聘会上,方兵揣着一叠简历,在企业招聘摊位前推销自己。让他略感意外的是,每一个跟他谈过的企业都发给他复试通知,甚至有企业要他立刻去厂里去参加复试。方兵在东莞打工近10年,还没碰到哪个企业招工如此急切。方兵注意到,不少招聘摊位前罕有求职者问津,而往年每个摊位前都门庭若市,递一份简历都要挤出一身臭汗。

方兵所遇到的,正是2009年第三季度东莞劳动就业市场出现的新变化,企业招聘职位回升,求职者则相对短缺。智通人才市场9月份统计,每100个求职者面前,有151个职位可挑选。相比以前缺普工占大头的状况,本次缺工表现出对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更高要求。

当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泥足深陷,东莞aihuau.com用工回暖叫人兴奋又困惑。乐观者将之解读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征兆。然而,危机果真退潮了吗?是否真像有人所称,珠三角经济即将走出寒冬?回答这个问题切忌结论先行,探查东莞“招工难”的原委本末,也许会找到答案。

危机后“招工难”

从2008年至今年上半年,据东莞官方公布数字,共倒闭企业1207家,同时失去63万个就业岗位。估计有上百万农民工离开东莞。彼时的东莞,工厂倒闭风声鹤唳,农民工讨薪、卷铺盖还乡的景象所在皆是。反映在用工需求上,2008年一至四季度直线下滑,一季度用工需求为28.5万人,四季度仅为10.9万人。那时人们认为,东莞走到了穷途。

然而仅仅时隔半年,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企业用工出现回暖,而且势头越来越明显。4月份,一家台资饰品厂的老板对记者表示,订单有所回升,企业在萧条中艰难获得支撑。到5月份,她又告诉记者,工人已不能应付纷至的订单,需要加招人手。

外贸订单回升,带来了用工需求的回升。今年二季度用工需求为18.7万人,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三季度延续了二季度的态势,智通人才市场统计,7月用工量比6月增加了15%,8月亦稳中有升,企业的招聘职位数已经达到去年同期9成。平均每个职位只有一名求职者应聘,几乎达到“零竞争”状态。对求职者来说,就业竞争不激烈,还可以挑挑选选,无疑是找工作的最佳时机。但对企业来说,拿到订单,却找不到干活的人,眼睁睁看着利润溜走,就像眼瞅着庄稼烂在地里。

一家塑料包装公司在智通人才市场租的摊位上挂着设计、分切、铜版印刷等招聘职位,但两名工作人员枯坐一天没有招到几名员工,二人没等招聘会结束便收拾物品草草离场。招聘遇冷的企业不只万氏达一家。在智通人才市场的7-8月份,每月产生8万个职位,但求职者只有6万余,缺口约2万人,注定有一些企业招不到人。

缺工在东莞不是希罕事,始自上世纪80年代的打工潮就发生在缺乏劳动力的东莞。在2003年,东莞大范围的“招工难”引起广泛关注。在双转移之前,8成的东莞企业靠接外贸订单安排生产,由于大量短缺一线工人,企业饱受开工不足的困扰。以制鞋企业为例,缺工严重时,鞋厂不敢接单,或接单后外包给其他厂。若缺工实在厉害,就只能关闭生产线。一家4000人的鞋厂,如果缺工800~1000人,就要关闭一条成型线。最糟糕的时候,一家鞋厂5条成型线会被关掉3条。2006年东莞半数以上的鞋厂曾因缺工而关闭生产线。

危机爆发前的东莞,每年七八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民工荒”,因为是七八月是开工旺季,各厂都在用人,劳动力供不应求。每年开工旺季,会出现10万人左右的用工缺口。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用工短缺,在具体层面上跟以往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缺工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是由东莞的产业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每年四季度,企业通常会招聘一些人为来年做储备,业内叫做“储干”,但2008年四季度,却少有企业“储干”,人才市场一片萧条。往年用工旺季在一季度已经开始,但在2009年一季度并未呈现旺季气象,二季度才有了“旺”的苗头。“用工周期的异动,跟金融危机对东莞外向型经济的打击有关。”智通人才市场公关部经理蔡小梅对本刊记者表示。此次缺工发生在金融危机后一年这个关键节点,分外引人关注。

结构性缺工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东莞缺工,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经济转型引发的对设计、研发、营销人才的追捧以及此类人才的短缺。

早在2006年底,东莞市政府就注意到加工贸易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低下的缺陷,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经济转型的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廉价资源主导转向自主创新主导。2008年金融危机延伸到全球产业体系,东莞外销订单锐减3成,靠“三来一补”模式纵横30年无阻的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出不去、进不来的困境。众多企业为生存计,开始脱胎换骨谋求内销通道。

开拓内销的话,不能照搬国外的图纸,而是要设计、研发适合大陆消费市场的产品。以厚街镇的家俱制造业为例,以前接单生产,图纸随单送到,工厂不需要有自己的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但要做内销的话,欧风美雨的家俬不见得迎合大陆消费者口味,于是必须招这么一批人,来设计家俱的款式、构造、流程等一整套工序。在疾变的市场上,靠抄袭别人是没有竞争力的。要做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就要有核心的研发力量,对市场流行元素进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基于此,专业的设计研发人才开始变得抢手。

 李闻戈 珠三角调查 珠三角缺工真相调查
产品设计出来后,第二步是建立营销渠道,这需要动用很大的人力财力。据理想人才市场营销总监黄京介绍,早在2007年,金融风暴尚未波及中国市场时,不少厚街的家俱企业看到国内市场潜力,已着手在内地进行营销渠道建设。外销和内销渠道不同,所需的人才也完全是两个概念。珠三角外销体系先是由港资企业奠定“前店后厂”格局,随后由数不清的外贸公司所构建,接单、派单、发货、结算形成完善的流程。聚居在东莞海关附近的报关员群落表明这个体系已相当成熟和职业化。而内销看重的是对大陆市场的熟谙程度,需要有市场头脑和拓展能力的商战之士。近两年来,市场营销人才成为东莞人力资源市场上最火爆的招聘职位,无论在智通、理想等大人才市场还是镇区小劳务市场,其炙手可热的程度概莫能外。

营销、设计人员的紧缺,与缺少普工的市场状况有明显不同,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这被称作“结构性缺工”。智通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出现的用工紧张,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短缺特征。企业青睐有3至5年以上经验的技术、生产和市场营销人,这部分用工需求占招聘职位总数的45%左右,这部分人才相应最为稀缺。

珠三角企业对较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显然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支配的,这表明原来只满足于流水线作业和廉价劳动力的的制造业工厂对企业价值有了更高追求,这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那只“看得见的手”所乐见的成效。

揭开订单迷雾

东莞制造业占工业收入近9成,在内销未见显著成效的情况下,企业用工需求变化可被看作外贸订单的晴雨表。进入5月份,电子、服装、家俱、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用工需求急剧增加,表明这些行业接获的外贸订单有较大增量,订单回升直接拉动了用工需求。近几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外贸确有回暖迹象。表现为外贸出口额降幅收窄,5、6、7月出口降幅分别是21.2%、18%和15.1%,之前出口锐减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都有大幅回升。

但广东出口形势的回暖,不能被简单看作总体经济形势向好,更不能把外贸订单的回升看成全球经济复苏的表现。中肯评价外贸回升,必须站在更高视野,审视广东外贸企业的运行环境。

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危机爆发一年后,西方库存产品已差不多清空,虽然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但基本消费需求仍须得到满足,于是继续在全球物色供货商和生产企业。订单重新下到东莞,并不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已阔步走出危机,只说明西方还未找到比东莞更廉价、便利的世界工厂。

经过30年培育,东莞在一些领域成为具有垄断地位的生产商。虽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附加值少得可怜,但产量在全球罕有其匹。比如鞋子,世界上每10双鞋子,就有一双是东莞制造。惊人的市场占有率不会给东莞带来更多的议价权,因为东莞只是一个生产车间、一条流水线,产品议价权掌握在品牌拥有者和跨国集团手里。市场占有率高的最大好处是,由于我在全球供应链上举足轻重,你不从我这里拿货,就会有人打赤脚。在跨国集团找到下一个车间来接替我之前,这种局面难以改变。东莞的电脑配件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同样具有垄断地位,这相当于拥有一张长期协议的出口订单。

另一方面,东莞在某些加工制造领域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配套,虽然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但综合成本仍有竞争力。这是吸引订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危机下政府对出口企业出台的一些帮扶政策亦对吸引订单起到帮助。东莞制鞋企业享有15%的出口退税。就算国外采购方以金融危机为名压价,鞋企在利润全无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出口退税政策获利。

据黄京介绍,厚街制鞋企业对普工有大量需求,与理想人才市场往来频密。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一些鞋企确遭采购方压价,微薄的利润再次缩水30%,但在出口退税政策保障下,他们有订单就全收。然后要做的,就是招工、扩产。

此外,季节性的订单增加也不可忽视。每年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前数月,东莞玩具、礼品厂会接到一些订单。这种季节性订单的增加同样拉动了企业用工需求。这种季节性订单通常不稳定,一个月内就可做完,黄京表示,他听到有的企业放出声音:“9月份赶完货,又要给工人放假了。”这句话这让他想起去年10月的大萧条。

从企业自身看,订单回升固然是好事。但从宏观层面看,订单回升延续了中国和欧美间的贸易不平衡,拉大了贸易逆差,对被劫持的巨量外汇储备有害无益,亦与广东产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导向不甚吻合。在价值链上低端徘徊的结果,对就业并不友好,跟促进消费更不沾边。因此有专家呼吁,对外贸的回暖,不能短视蒙蔽,要从更长远利益审视之。

农民工退潮珠三角

以前珠三角加工贸易工厂接到订单后,通常做法是让工人不眠不休地加班“赶货”,但新《劳动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这种行为,新法规定加班费为平时薪酬的1.5倍。无节制迫使工人加班,不光会将企业置于违法违规受重罚的境地,而且从成本核算考虑,支付的加班薪酬会直线上升。算一算劳动力成本,不如多请些工人,不加班就把活做完来得轻省。

但《劳动法》不负责提高农民工收入,长期以来,农民工收入低的问题在东莞未有改善,不管老板赚多赚少,工人的工资十几年并没有明显变化。而薪资水平越来越起到人才杠杆的作用,低收入无形中在把人往外赶。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工人拿到手的工资是1200-1600元,比危机前下降了100-200元。现在东莞最低工资标准是770元/月,低于广州、深圳,也低于长三角很多城市。低收入和高消费让很多农民工吃不消,很多人为此离开东莞转投他乡。有关调查表明,金融危机让农民工就业目的地发生了变化,原来广东是第一劳务输入大省,现在长三角、环渤海和西部地区分流了珠三角的农民工,分流趋势日益明显。

在用工紧缺情况下,珠三角企业也没有利用收入杠杆来吸引人才。在工资待遇一栏中,几乎所有企业都一样,每月拿到手的1200-1500元。管理人员也只能拿到5000元左右。据智通人才市场统计,今年上半年东莞用工待遇比危机前没有大的变化,工资未有显明上涨,整体工资水平与去年持平。但智通认为,随着企业情况好转,不排除有些企业会在核心岗位提薪。

在前香港驻粤经贸办主任梁百忍看来,珠三角吸引人才的优势正在失去。几年前他到东莞黄江镇出差时,见到每个大排档挤满了宵夜的年轻人,而没有一个工厂为工人开展职业培训,上班时压榨这些年轻人,业余时间任由他们荒废。工厂只满足于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的熟练程度,而不给工人提供职业生涯的进阶之梯,与工人有关的一切看起来都是临时性的。在梁百忍看来,在流水线上操作得再熟练,也无法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当他正在为此忧虑时,在流水线上也呆不住的80后、90后一代打工者开始成为珠三角打工者主流。

在双转移背景下,低学历、低素质的劳动者在珠三角不再受欢迎,他们成为被转移的对象。金融危机爆发前,广东2600万外来务工者中,有1000万生活在东莞。据东莞前台商协会会长叶宏灯估计,如果把关门和停产的企业一起统计,约有1/3的企业停工,据此推算,1000万外来工走掉了300万。这个数字是东莞政府公布的150万的两倍。

无论政府是否赶厂赶人,外来工锐减的现象是双转移政策推行者所愿意看到的。为确保地方官员坚定推行双转移,以人均GDP增速大于GDP增速作为考核官员政绩主要指标。无论是新莞人还是外来工,东莞政府希望降低人均GDP的人越少越好。

可想,无论缺工缺到何种程度,广东不会对那些文化程度低的外来务工者重新敞开大门。屡屡造成春运交通瘫痪的打工者大军,越来越不可能重现了。

编后语:

人都到哪里去了?当然不会是凭空消失了。

从记者对东莞的缺工真相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今年的“民工荒”是有着多层次的原因的。除了以往一贯的由市场需求所形成的结构性人员短缺原因以外,更重要原因还在于此次缺工浪潮多了一个“看不见的幕后推手”——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具体来说,就是东莞在大力推进各类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对传统制造行业的普工工人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对那些依靠着廉价劳动力成本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提出的更严峻的考验。

当企业赖以生存的廉价劳动力成本比起其他地区优势不再的时候,珠三角已不再是千万产业工人的唯一选择,珠三角地区的普工往其他地区分流、数量剧减势必会成为一种趋势,而这种趋势亦将不会是能够在短期之内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企业不能再指望着以往召之即来的民工资源来支撑生存与发展。

或许,如何跟上整体的产业升级转型步伐、加强民工薪酬的竞争力、珍惜留住现有人力资源才是众多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长远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2118.html

更多阅读

李清照诗词全集共90首 李清照诗词全集朗诵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以残花缺月、黄昏迟暮伤感爱情诗为特色,抒情深厚,造意精而细,可谓典雅华丽,情思缠绵

严峻的现实电影 下载 珠三角或现最严峻用工荒

   今年的用工形势,对企业来讲,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订单好不容易多了一点,却招不到足够的工人做;没有订单的企业则在发愁裁员的事。对求职者来讲,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边是普工工资大涨,建筑工月薪过万了,木工日薪200元了;另一边则是

战略转型节点 用工荒,转型中国的节点

  自2004年以来,用工荒成为每年开春媒体的例牌报道内容。而今年的情势,似乎又显得格外严重,珠三角缺工的人数已从当年的15万激增到了200万,缺工的种类从技工蔓延到普工,缺工的区域也深入到了内地甚至边远的省份。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国

带我回家英文歌 村路带我回家

  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逐渐转暖,珠三角及长三角很多企业订单充足,出货量增多,但随之而来的困扰是,企业明显感觉到招工难,工厂缺工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是缺几个,几十个,而是成百成百的缺。与此同时,近几年外出务工的返乡人员却不断增多,尤其

声明:《李闻戈 珠三角调查 珠三角缺工真相调查》为网友不平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