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市郊版
《解放日报市郊版》(1979~1987)
《解放日报市郊版》作为对《解放日报》农村报道的补充,于1979年10月4日创刊,单独发行,读者称之为“小解放”。4开4版一张,每周二、四出版。 该报取名“市郊版”而不沿用“农村报”,含有新闻改革意义,即不向农村读者进行催耕催种,而是着重宣传党的农村政策,表扬好人好事,批评歪风邪气,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伴读者度过健康有益的业余生活。该报发行地域以上海郊区10个县为主,兼带市农口党政机关、科研单位、江浙两省邻近上海的乡村。创刊时的发行量仅7000余份,最高发行量达到25万份。 市郊版编辑部是《解放日报》编辑部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解放日报》农村部的班子合为一体。初由龚心瀚主持工作,后由贾安坤继任,1985年年底,改由宋超负责。由1名《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分管该报。市郊版第一、第二版为新闻版,着重宣传报道上海郊区各行各业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同时报道重大的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关于农村经济改革,鼓励农民敢于劳动致富,以及致富良策的报道,有关推进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宣传报道,曾多次由《解放日报》在第一版转载。有些报道,如1982年10月12日发表的《划分口粮田粮食吃不完(肩题)北张生产队社员晒陈谷叫路人眼热(主题)》的新闻和编者按,《尊重队情民意社员群众高兴(肩题)口粮田责任制遍及宝山450个生产队的新闻和编者按,和嘉定县一些地方试行大田承包责任制的报道,都曾经遭到有些人的反对,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报道,符合中央精神和上海农村实际,反映了上海农村改革开放曲折发展的轨迹。该第三、四版是副刊性的专版。第三版的“青年之友”、“科学园地”,第四版的“中学生读写”,把对青年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以及课外引导和课堂引导融为一体,深受在校和离校青年读者的欢迎。 市郊版自创刊时起,即坚持三个“不登”:农事生产动态、催收催种一律不登,以免发生瞎指挥;新华社播发的新闻稿一般不登。如果登新华社稿,市郊版就没有什么特色。遇到重大新闻,由该报自行写稿;会议新闻一般也不登。只有中共上海市委一年一度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例外,比《解放日报》报道更加详尽。 市郊版为扩大影响,增加发行量,还联合社会有关部门举办一些社会活动,如“中学生作文比赛”、“鲁迅读书奖竞赛”等。 1987年《解放日报》筹划从对开4版一张扩为对开8版二张,要求扩版不增人。为集中力量扩版,搞好《解放日报》,决定停办市郊版。该报于1987年年底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