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风云再起,据悉最近营销大师叶茂中正在为八马茶业做策划,同时营销新锐派领袖沈坤也正在为湖南湘源天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做营销,作为业内人士,加之最近和茶业也有所接触,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国茶业文化营销的现状
中国茶叶有姓无名
几年前一位英国财经记者写过一篇文章《七万中国茶厂不敌一个立顿》:“中国一年的茶叶销量竟然不及一个立顿的年销售量”,之后网上盛行一句话“中国茶叶有名无姓——中国茶叶只有地域品牌名,没有茶叶品牌名”。
中国茶叶为何有姓无名?
中国茶业将茶叶当品种来做,而不是当品牌来做。
品种是共享的,大家都可以用的,像浙江一带制茶企业生产的龙井品种都可以冠上龙井的名字。而品牌是专享的,是区隔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某一地域的茶企业都在宣扬本地茶种的益处,一直以来中国茶业文化营销基本都是基于该点,基于共同的品种共同的文化,而并没有很好去宣传自己所产茶的独特优势。以致最后造成了中国茶叶地域化特征明显,同质化严重,中国茶叶有姓无名。
茶是古董吗?
当代中国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茶叶,无论是各地的名茶,诸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等,还是为数众更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茶品,从名称、内涵、卖点、包装、展示到广告,都在装古董,装内涵。
但茶是古董吗?
古董代表价值高、增值空间大、收藏价值大,但数量有限、不可复制、不能再生产。复制和再生产的古董称为赝品和仿品,不具备太大的价值。
茶呢?茶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可以大量再生产,因此,茶叶和古董相比,首先就不具备保值的条件。
既然茶都不具备保值的基本条件,如何具备收藏价值吗?即便之前以收藏价为重要亮点的普洱茶,也是在众多境外资本的炒作下雄起的,现在很多最初收藏普洱的发烧友深受其害。
酒茶原本同源,将来是否同运?
可能会有很多人拿白酒的珍藏价值来反驳我对茶收藏价值的言论,白酒同样可以大量再生产,同样也不符合保值的基本条件,只是白酒的珍藏价值基本还是被大众认可了的。
白酒和茶的文化原本是同源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只是,如果白酒一直像现在这样文化营销下去,恐怕再过几十年,白酒也会落到和现在茶相似的境地。
白酒文化发展到今时今日,俨然变成了所谓的“酒桌文化”和“礼品文化”,深深融入了“婚、丧、嫁、娶、聚的事件文化”和“交际应酬的商政文化”之中,是一种担当着特定社会功能的“互动文化”。交际应酬,婚、丧、嫁、娶、聚之外,还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喝白酒?
白酒是“不得不喝”,而并非“我想喝”,这和啤酒的文化完全不一样,白酒文化营销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靠整个社会大的传统文化背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一代代的更替,社会这种传统文化背景会被逐渐消磨掉,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白酒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短期可能会有增长,但中长期还是会在相对稳定中逐步萎缩的。相关资料显示最近几年白酒产量有所降低,规模相对有所缩小,白酒市场呈现出萎缩和疲软的征兆。
传统白酒文化在疲软,整个白酒大文化背景在衰退,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现在珍藏白酒的情况,相对十多年前,已经远远不能同日而语了。况且白酒属于食物消费品,即便是珍藏,珍藏白酒的人也非常有限性的,主要集中于那类董酒、好酒且附庸风雅的发烧友,这个群体的数量在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在锐减。
茶文化究竟带给了消费者什么
中国传统茶业文化营销究竟给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利益?
(1)宣扬品牌虚构故事和历史文化的茶文化能带给部分消费者修身养性、陶冶性情、附庸风雅的利益
我们不可否认在广大的消费者中间还是有真正茶客的,他们真正懂茶,会品茶,深知泡茶的工艺,喜欢茶以及传统茶文化带给他们的那份情趣与闲适。或者这其中还有不少附庸风雅者,但这并不矛盾,至少在传统茶文化带给他们的益处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
只是我们不得不问:拥有历史和文化认同感和高雅品位或者附庸的那个群体,被日益繁忙、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消磨得还剩多少?那份闲情逸致被消磨得还剩多少?我们看到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这个群体在大量减少,而后续的补充力量——年轻一代,根本没跟上!他们基本不喝茶!
(2)宣扬历史的传统茶文化能知部分消费某款茶好,却不能告诉他们究竟好在哪里
拥有悠久历史,历史上被权威或权重肯定过,经历了这么久历史沉淀的茶品,给一部分消费者的印象就是这款茶比较正宗,是好东西。一款拥有悠久历史却没被淘汰的东西,肯定有其好的地方,具体好在哪里,这群消费者根本不清楚。
【拥有悠久历史的茶品就一定好吗?我们现在饮用的产品和最初那款依然同源同质吗?】
龙井是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品茗过的,但现在的消费者喝的龙井和当年乾隆皇帝喝的龙井依然同源同质吗?现在龙井已经大面积种植,甚至浙江让青海适宜种植茶叶的地域种植龙井品种,贴龙井的牌子。
现在市场上龙井茶的价格覆盖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从每斤十几元到上万元,强烈冲击了借宣扬历史带给消费者的益处。
【正宗的东西就一定好吗?正宗的东西就一定好卖吗?】
中国最正宗的火锅应该算重庆火锅了,重庆火锅的锅底里直接就有主菜和底料,味道较重,自选的调料和配菜较少。
两地口味悬殊太大,重庆火锅在江浙一带就很难大规模推广。江浙火锅锅底一般只加底料,味道很淡,自选调料和配菜比较丰富,江浙的消费者喜欢用各色调料调出自己的口味,将涮好的配菜,蘸着调好的调料食用。
【随着现在茶业文化营销的严重同质化,最初传达给消费者的利益越来越疲软,越来越不能深入地打动消费者,越来越难形成品牌忠诚度】
现代茶文化营销探索咖啡文化VS茶文化
尽管咖啡对人体有那么多不利的方面,但还是借助提神,减少商务负担,协助上班族更好地应对日益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生活,使得商务和休闲气息日益浓重,成为商务人士和上班族工作和生活的宠儿,特别冲泡方便的速溶咖啡。
咖啡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借势而起,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茶呢?时代变了,我们的茶文化呢?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茶原本传达的就是一种休闲文化,如何在休闲之余,在冲泡上不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如何靠提神减少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负担?如何以食物调理的姿态,为未来储蓄健康?如何将便捷饮茶作为一种健康时尚的文化打入消费者心智,这是中国茶叶取得根本长足发展所必须考虑的。
咖啡今天能如此畅销、时尚和休闲,和往咖啡里加糖,和咖啡伴侣是密不可分,就像王老吉的畅销和加糖密不可分一样。
茶呢?让我们来看看立顿是如何做茶的吧!
立顿茶文化营销
立顿将注意力从传统茶客身上转移到了年轻一代身上。80后对文化和历史已经淡薄了,90后更严重,他们不管你的茶是否真的有什么文化和历史渊源,他们更在意的是你的茶是不是够方便,够时尚,是不是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因此立顿专注于简单便捷(袋泡)+科技+时尚现代的包装+口味开发(立顿柠檬茶、苹果茶、巧克力热吻等)+健康,将便捷、现代、时尚和健康的文化内核简单粗暴地打入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内心。
很多喝茶的人认为立顿茶低档,立顿茶真的低档吗?我曾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如果立顿绿茶按斤卖的话,大概一斤要卖500多元,这至少也应该算得上中档茶品了吧。能把高利润的中档茶叶卖成快消品,可以说立顿不但不低档,而且赚足了钱。况且,是立顿低档,还是中国那些标榜传统文化的茶叶价格虚高?
立顿袋泡的快消品模式,很好地避开了传统茶叶每斤多少钱的横向比较,可以计算的也只有每泡多少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错开了与传统茶品的争锋相对。无疑,如果立顿茶也像传统茶叶那样按重量卖,会对销量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茶业文化营销重塑:传统文化蚀解,现代文化渗透,中国茶业文化营销重塑
上次去苏州,和朋友在观前街的一茶一坐小坐了一会,服务生推荐了一款叫做“欧陆风情”的新茶品,喝起来有点清甜,并夹杂着些许酸味,这显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茶的口味了,但据说那款茶品很受年青人欢迎。
安利产品文化:
同样是做保健品,而且安利的产品相比较中国本土保健品再普通不过了,只是卖最简单的维生素之类。那为什么中国的保健品会沦落到现在这种地步呢?
做实实在在的产品,实实在在地做产品,将实实在在的产品做得更进一步。这很好的概括了安利产品的文化核心。
中国茶业文化营销“安利+咖啡”式的重塑:
剥离传统的文化模式,从产品名、包装、营销等方面都更加现代化、时尚化,选择广大消费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根据他们的审美重新定位、包装和传播我们的茶品,让传统的茶和消费者自身的利益更加紧密结合,让一切实实在在。延习咖啡的模式,将便捷落到实处,对于长久的发展,袋泡绝对是有好处的,不要抓着所谓“正宗”不放,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茶也可以有各式口味,甚至很多不习惯茶叶味道的消费者,可以在工艺方面弱化茶叶本身的味道,为他们设计出各类口味的茶叶伴侣。
以健康、休闲、时尚的现代文化核心,结合现代时尚的包装和营销打入消费者的心智,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各式“补”的模式之外,提出“食物调理”的概念,现在由于污染、饮食不当、生活无规律和压力过大等埋下了大量健康隐患,年轻时身体还可以扛得住,等年纪大了,很多病都就都爆发了,所以需要健康地调理,提出真正健康的生活模式:“补”+“合理作息”+“健康调理”,真正倡导一种“为未来储蓄健康”,“每一天为明天”的情感引导,引导时尚健康生活,指导全民健康生活。
我不敢说现在茶业的这种文化营销将来一定会消失,但肯定是越来越处于尴尬的境地,茶业最终还是要,同时也必然会回归到产品本质,结合更适宜商品传播推广和发展的现代文化,继续走下去,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