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迷局:比传说的简单



9月23日,中国证监会对外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已发现五粮液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未披露较大投资行为和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此时,距五粮液公告本公司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整整两周。

其实不仅是这两周,早在半年前,就有人对五粮液的年报提出公开质疑,更有股民将其告上法庭,于是,坊间对这家上市公司便开始猜测:五粮液可能真的有事儿。

多元化的陷阱

据今年2月五粮液发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在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5%;实现净利润18.30亿元,同比增长24.23%,每股收益0.477元,净资产收益率15.91%,拟10派0.5元。然而,如此优良的一份年报甫一亮相就遭到了资本市场的强烈质疑,大赚特赚的五粮液2007年未分给股民分红,2006年公司也仅派发了0.6元的现金,有·基金经理指出,吝啬分红的背后,实际上是与五粮液高价现金收购关联资产或多元化投资有关。

多年来,凡是五粮液集团宣布进军多元化业务都会招致舆论质疑,因为五粮液多元化干了几十种,几乎没一个挣钱。

1997年,五粮液首次涉足多元化,5万吨酒精生产线刚投产便告夭折;亚洲一流的制药集团也无疾而终;在安培纳丝亚洲威士忌项目亏损几千万元;投资4亿元环球塑胶有限公司,由于当地的电网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生产时断时续。

1998年,入主华西证券,股权过户前宣告终止。

2002年,进军服装业,迄今不见成效。

2003年,市场传言计划投资100亿元涉足芯片业,被痛骂,而后五粮液高管出面否认;总投资3.4亿元,与日本丸顺合作生产汽车模具;进入汽车产业,再度被骂。

2004年,投资OLED显示器;同年还进军柴油发动机。

2005年,宣布涉足日化产业,生产洗发水,首期投资1亿元,号称用三五年时间进入中国日化业十强,如今其合资方香港乾宝化工公司去年底已撤资走人,五粮液已不再生产洗发水。

2006年,投资2亿元进入葡萄酒行业;在川、辽两省高层领导的促成下,与华晨集团、绵阳投资控股公司三方签订股权转让合同,10万辆汽车整车、50万台发动机将在绵阳破土动工。

2009年,与华晨签订合作造车协议,由旗下普什集团提供华晨金杯部分汽车模具,被舆论评为“酒后造车”。

公开的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五粮液投资了包括高速路、传媒、生化、商贸、日化、汽车、服装、酒店、塑胶、印务、果酒、运输、保健、光电、数控机床、证券等多个行业领域,随之设置了多达16家公司。从1998年到2008年,五粮液用于多元化投资的费用高达77.35亿元。到目前为止,这些对外投资除了与主业相关的印刷、塑胶和模具为主的普什公司及玻璃公司给母公司贡献了仅仅5.62亿元利润外,有6个投资项目收益平平,其余如汽车、洗发水、药品等投资都连连巨亏。而其所谓盈利的多元化经营项目,大部分利润来源也是靠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主业附属业务提供,跟市场相距甚远。

既然多元化赔钱,为什么还要搞?

很简单,在主业受限制,而钱又很多的双重驱动下,多元化是继续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中国白酒行业几乎都有与五粮液一样的处境:一喜一忧。喜的是现金流相当好,白酒业务就像印钞机一样。忧的是白酒原产地地域性强,地方品牌多,产能扩大慢,市场整体已经饱和。因此,不仅五粮液,其它著名白酒企业以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多种业态渗透经营。

有分析认为,五粮液多元化还有一个理由:宜宾市政府拥有五粮液股份公司的绝大多数股权,助长了这种转移利润的分配方式和多元化以带动就业的战略选择。政府要满足政绩需要,要把五粮液的利润想方设法留在宜宾,大搞多元化建设,解决劳动力和税收问题,收获GDP增长;高层管理人员要谋求代理利益,要通过五粮液集团的经营业绩获得奖励。这种糟糕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五粮液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流于粗放管理、盲目决策,失败不可避免。

多元化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企业对多元化的误读与无度。多年以来,中国不少企业和企业家对多元化的理解都存在误区,将多元化简单理解成跨行业投入,忽略新投入行业与主业的关联性,甚至凭感觉上马,靠概念炒作。殊不知,一旦新投入行业过多过滥,必然要影响主业利润,增加aihuau.com企业负担。

不科学的多元化,其实是陷阱。

这是常识,五粮液未必不知,于是就有了错上加错。

小股东的权益

9月9日早市收盘后,五粮液紧急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事项。下午一开盘,短短3小时,五粮液便迅速蒸发掉高达57亿元。据有关资料显示,持有五粮液1.74亿股的九大机构,当日合计损失约2.3亿元。分析师估计,当日中小股民损失超过50亿元之巨。

事实上,在五粮液公告接受调查的前几天,众多机构一致唱多,9月10日,湘财证券、中信证券、东兴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针对该事件对五粮液进行评估,其结论多为增持、推荐买入。尽管9月11日五粮液已重现上涨,但在当日深市A股、基金成交量前20名榜单中,五粮液赫然高居第6位,这在其上市历史上非常罕见。当日成交量18.02亿元,换手率2.13%。虽然较前两个交易日,五粮液的出逃现象明显缓解,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超过500手的大单有421笔,表明仍有机构投资者在做空。

显然,机构的唱多,在很大程度上拖延了中小股民抽身止损的脚步,甚至还成功拉入一批抄底者。

在中国股市,机构对散户不负责任或别有用心的忽悠已成疾患,人家有言在先:“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换言之,据此操作的散户,赔了赚了都是活该。

如何治理机构对散户的忽悠,这是另一个问题。现在,散户不满的是:五粮液公告被证监会调查机构后,为什么不及时停牌?散户们认为,公司在重大的公告后仍继续交易,也未详细说明缘由,让散户无所适从。对此,五粮液早前的解释是,停牌与否已请示过交易所。但是,有资深股民分析,9月10日和11日,五粮液均是横盘整理格局,这应该是主力资金稳步出逃的惯用套路。从9月10日到9月22日,股价只有0.44%的跌幅,大量机构抛盘被散户接下。在此期间,股价已成功企稳的五粮液公司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公然造假在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这一方面反映了个别上市公司圈钱掠夺的险恶用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产转移在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上依旧疯狂,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利欲熏心的利益相关者助纣为虐,为所欲为,生吞活剥了广大投资者的血汗。

被忽悠就有反忽悠和追究违规责任的权力。现在,五粮液还在继续接受调查,散户们也正盘算着如何向这家上市公司索赔的问题。

其实,被要求索赔也是今年五粮液遇到过的麻烦。今年3月,就有4位股民因对五粮液公开披露的2006年、2007年年报信息存疑,以自己投资亏损为由,委托律师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五粮液及为其年报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赔偿损失。由于我国目前尚不能进行集团诉讼,法院只接受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这就要求受害者必须在诉讼时效届满之前到法院立案。律师分析,证监会对五粮液的查处情况进行通报,表明其已经掌握了充分证据,随后的处罚势在必行。按照相关法律,一旦证监会正式向五粮液公司下发处罚决定书,从虚假陈述之日买入该股票,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就可以“五粮液公司虚假陈述”为案由,起诉五粮液公司,要求给与经济赔偿。

如果诉讼成功,在当天卖出或者以后卖出的人,都可以得到赔偿。

据了解,涉及虚假陈述的证券诉讼,难点在立案和审理过程中的证据规则与认定等问题上,投资者可以考虑联系律师,以获得更充分的准备,维护自身权益。五粮液案因为时间跨度久、涉及人数众多,将面临的索赔诉讼案件的数量与索赔金额必将大大刷新纪录,如果投资者胜诉,此案无疑将成为迄今A股获赔第一大案。

今年5月圆满完结的杭萧钢构民事赔偿案轰动一时,最终令近120名股民成功获赔500万元。不过,律师分析认为,考虑到可操作性,五粮液如果被判赔偿,其支付方式和赔偿比例可能都不如杭萧钢构案的结果,赔偿比例会更低,也许不会一次性或全部现金支付。

五粮液最终会受到何种处罚?散户们最终会不会得到赔偿?当然首先是一个案结果,从维护股市秩序角度看,散户们的正当权益更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投资有风险,那是市场性风险,而不是被上市公司任意戏耍和恶意侵占所造成的损失。五粮液需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当责任,公开致歉,而不是推脱责任、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但在五粮液被证监会调查已有半月后作出的回应中,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承认,在2007年年报中,所披露的下属子公司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有差错,披露数据多了10个亿。同时,五粮液还辩称,相关数据差错不影响投资者正确使用2007年股份公司合并财务指标、财务数据和财务会计报告。

就此态度看,五粮液好像还在忽悠投资者。

大老板的责任

说道五粮液的前世今生,自然要说到王国春。

王国春,可谓五粮液酒厂的头号功臣。他从1985年至2007年一直是五粮液的当家人,以年均40%的增长速度、连续10多年的全国产销量第一、累计为国家上交98亿元税金、资产达到160亿元、品牌价值306.82亿元,将五粮液从一个地方中等规模的国有企业变身为国内白酒业老大。也正因为有了老大的优势,王国春便开始了五粮液的多元化经营,近十几年来,旗下子公司、孙公司一度多得令人分辨不清,高投入,低产出,一直为人诟病。  

而在五粮液内部,王氏家族的影响也无处不在,其中王国春的胞弟王国旭与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之子谢军所经营的“五粮春”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推出之始就饱受非议。在有关五粮液被证监会调查的各种传说中,谢军也被频频曝光。

2007年初,原任宜宾市常务副市长的唐桥就任五粮液董事长,以接替将要卸任的王国春的接班人。

对于唐桥来说,五粮液因多元化而积下的问题,也许是麻烦,也许也算不上什么麻烦。麻烦的是,经过多年的胡折腾之后,五粮液的效率与闪效益已经相当落后。10年来,五粮液平均增长率为14.152%,不仅落后于行业增长率21.366%,更赶不上贵州茅台的39.772%,相差近3倍。2008年,五粮液上市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9.33亿元,实现净利润18亿元;2008年,贵州茅台实现销售收入82.42亿元,实现净利润40亿元。不麻烦的是,这位机械专业毕业的酒界新任老板,可以带领五粮液搞点装备制造,即符合王国春的遗风,宜宾市政府的偏好,又呼应了整个行业的趋势。只要他能更科学、更务实地调整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战术,他所领导的五粮液还会有起色。当然,多元化也未必是第一步大棋,他完全可以先收缩一下战线,提升五粮液的内部管理,这也不失为一个中策。

从王国春到唐桥,五粮液的这两位国企大老板能否完成顺利交接,当然是当地政府、公司员工、同业大佬以及股市各方关心的大事。如果没有五粮液被查事件,这家公司的最高权力更替,远不至于给这只股票带来如此大的下跌,甚至会引发连涨。可惜的是,这只是一种假设,五粮液目前遇到的麻烦,把这两位国企老板都牵扯进去了。

在五粮液被证监会调查后,更多的说法是把责任跟王国春连在一起。种种迹象显示,五粮液此次被查应该是翻到了当初王国春担任股份公司董事长时期四处投资的一些旧账。即使是在唐桥担任股份公司董事长的同时,王国春仍继续担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人事布置也未发生大的aihuau.com变化,集团实权部门的权力构架保持原样,唐桥仅专注业务方面的工作,而王仍是最后的拍板者。

但从目前的情形看,唐桥也可能脱不了干系。

 五粮液迷局:比传说的简单

证件会所列出来的五粮液“三宗罪”,矛头主要指向为2001年至2004年的亚洲证券事件,以及前些年公司在股市上投资屡败屡战且不如实披露,虚增利润、披露主营业务收入存在差错等问题。如证监会最后将五粮液辩称的“数据差错”定性为“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五粮液现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唐桥及集团董事长王国春,不但要被处以罚金,还有可能面临“市场禁入”的处罚。

不仅如此,更有舆论认为,唐桥的麻烦会更大。

9月11日,五粮液董事长唐桥突然出手增持了2万股公司股票,平均成交价为22.2元,耗资约45万元。在五粮液被立案调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唐桥此举,显然意在用自身行动对二级市场和投资者作出正面回应,以重振市场信心。然而,唐桥在敏感时期的托市之举,却有些失算。不少人本来就对五粮液高管普遍不足10万元的年薪存有疑问,认为五粮液高管的工资状况与五粮液的江湖地位很不相称。如今看到年薪不过7万的唐桥一下子拿出几十万买股票,更是对唐桥买股的资金资金来源产生怀疑。

9月15日,五粮液董事长唐桥在宜宾总部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公司被证监会调查的原因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关于关联交易问题,唐桥承认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关联交易,但在与集团合资成立了新销售公司后,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今年年初以来,五粮液一直在解决关联问题方面进行实质性改变。针对有媒体怀疑关联交易是否为调查原因,唐桥也表示否认。他称,所有上市公司都存在关联交易。至于违规理财一事,唐桥称,“五粮液领导班子中无人涉案”。唐桥表示,在亚洲证券违规炒股事件中,五粮液领导班子中无人涉及非法获利,上市公司并没有在亚洲证券里投入资金。

唐桥的表态与中国证监会9月23日通报的对五粮液调查结果截然不同,这可能涉嫌二次虚假陈述。

当然,判断五粮液是否构成二次虚假陈述,要看证监会能否调取并认证唐桥在媒体沟通会上的表述,以及五粮液的澄清是否与证监会的初次调查结果有可对比性。律师认为,如果证监会能够将所查证据落实,那么,五粮液及相关责任人就会因涉嫌违法而构成犯罪,而唐桥的虚假陈述则可能给他带来刑事官司。

可以预见,唐桥的二次虚假陈述将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最后形成与投资者、市场、消费者利益对立进而遭遇抛弃。五粮液是中国白酒的知名品牌,如果因为此事而影响到五粮液的品牌价值和企业声誉,这又是难以量化的损失。

五粮液的造假案例是个案,又绝非个案。

有关五粮液的迷局,其实比传说的要简单。投资的失误,管理的滞后,有意或无意间的欺骗,很可能让功臣与罪人。但凡是善良的人,都不愿看到一个优秀企业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终被人唾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3495.html

更多阅读

王晓棠:比传说更美丽

王晓棠:比传说更美丽王晓棠,电影艺术家、事业家、专业技术一级,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1993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百年时被评为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2009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早已功

大自然的迷局 消费,金矿的迷局

      【社会经济学漫谈】四、消费,金矿的迷局  上节谈到三架马车之一的投资,今天就要谈谈拉动经济的另外一架马车,消费。时值两会之际,我们的专家迟先生说,如果消费能够有效释放,可保中国经济保持7%以上的增速至少10年。消费就像一

我和投资人的新年约会 谈投资迷局——我与管理的约会(39)

     2012年春天,为了配合公司经营翡翠,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对比分析,所准备的一些资料。题目为《赵梅阳:直面中国,投资迷局》,在投资的版图上,每个投资者,项目拥有者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正如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为了将翡翠进入投资的视野,于

区域迷局:新品航道上的“冰山”

      新品“开门红"  公司又出新品了。  对这个新品,公司极为重视,特意召集全国各大区经理在总部召开新品推广会议。  会议上,市场部经理对产品的定位、推广方式等一一详细讲解,产品定位中高端,消费者接受不会太快,所以也建

困境下的迷局:中国中小企业必须用狼性品牌五要素武装突围

香港中文大学特约研究员兰晓华在《狼道做事》中提出狼性管理的五项基本原则:第一要素是生存发展,即企业现在所处的位置和前途。第二要素是协调分工,协调统一组织合力,打造所向无敌的狼性组织,第三要素是共赢,当下是团队时代,与最优秀的人

声明:《五粮液迷局:比传说的简单》为网友洒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